纪念朱家溍王世襄百年诞辰墨迹图片展开幕
纪念朱家溍、王世襄诞辰100周年墨迹图片展开幕式于9月26日上午在中国紫檀博物馆开幕。全国政协副主席齐续春、全国政协常委、九三学社中央副主席兼秘书长印红等出席开幕式。
朱家溍、王世襄同为九三学社成员,同生于1914年,同是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著名文博专家。二人都家学深厚,学识渊博,酷爱中国传统文化和文物,为保护、研究、弘扬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做出艰苦努力和卓越贡献。
印红在讲话中回顾了朱家溍、王世襄卓越的艺术造诣与高尚人格风范,指出两位先生非凡的义举充分展示了他们高尚的人文风范,赢得全社会的敬仰。
印红强调,九三学社以科学技术界为主体,但也不乏朱家溍、王世襄、启功、俞平伯等文化艺术界大家。他们为我国传统文化事业做出了杰出贡献,他们是中华民族的光荣,也是九三学社的骄傲。今天我们纪念二位先生,就是要学习和弘扬他们的治学精神与人格风范,把优秀传统文化更好地传承下去,把我们国家建设的更加富强。
出席开幕式的还有全国政协港澳台侨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紫檀博物馆馆长陈丽华,九三学社中央、国务院参事室、中共中央文史研究馆和故宫博物院有关领导,朱家溍、王世襄先生家属代表。
陈丽华、中央文史馆馆员杜迺松、故宫博物院研究员胡德生、朱家溍之长子朱传棠等分别致辞。
纪念朱家溍、王世襄诞辰100周年墨迹图片展共展出朱家溍、王世襄珍贵墨迹近百幅、各个时期珍贵照片60余幅以及大量著述。
附:朱家溍简介:
朱家溍,男,戏曲研究家、文物及明清史专家。字季黄,笔名贞吉,浙江萧山人。出生于1914年8月1日,农历甲寅年六月初十日;逝世于2003年9月29日,农历癸未年九月初四日;享年89岁。
朱家溍是金石学家、文物收藏家、前故宫博物院专门委员朱文钧之子,幼承家学,1941年毕业于辅仁大学国文系,获文学士学位。后曾任重庆文化驿站管理处总干事、国民政府粮食部专员。1943年被调入故宫博物院重庆院部,参与是年在重庆中央图书馆举行的故宫文物展览的筹办布置工作。1947年任北平故宫博物院编纂。
新中国成立后,朱家溍仍在故宫工作,任副研究员,后在工艺美术学院兼课,同时兼任梅兰芳的艺术顾问。1983年升研究员。曾受北大哲学系约请,为美国研究人员指导博士论文,并先后在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旅游学院、香港大学讲课。1988年12月被聘任为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他还是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北京历史学会理事、中国昆剧研究会理事、圆明园学会理事、中国工艺美术总公司顾问、朱熹纪念馆名誉馆长。1956年加入九三学社,是九三学社文教委员会委员。
京剧在朱家溍一生中占有重要地位,早年曾跟随杨小楼先生学戏。1988年在纪念杨小楼先生110周年诞辰的纪念会上,朱家溍彩墨登场,表演杨派的《长坂坡》和《青石山》。翁偶虹对此评价道:"家溍兄幼即嗜剧,尤喜金戈铁马之声,鼙鼓将帅之作,身躯颀伟,歌喉爽锐,剧非全幅而窥豹一斑。73岁高龄,扎硬靠,登厚底,刀枪并用,身手两健,犹能传杨派之神,示杨派之范。"1995至2000年更以80岁高龄,登场扮演昆剧《单刀会》、《浣沙记》、《鸣凤记》、《铁冠图》、《卸甲封王》,京剧《连环套》、《湘江会》等武戏,博得梨园界和京剧爱好者的高度赞誉。
朱家溍先生在故宫博物院从事鉴定研究和陈列展览工作长达60年,将全部心血和智慧倾注于故宫和国家文博事业。故宫及国家购买的许多珍贵文物字画,他都参与了鉴定;他主持了国家一级文物、故宫太和殿金銮宝座的修复和原状复原工作。朱家溍先生对古代美术史、明清历史、戏曲表演艺术造诣很深。他所主编的《国宝》成为国家领导人赠送外国元首的礼品,成为海外畅销书。他的文集《故宫退食录》被评为1999年十大畅销书之一。他所编著的《两朝御览图书》、《明清帝后宝玺》、《历代著录法书目》、《故宫藏珍本丛刊》等,均获好评。还让我们特别尊敬的是先生遵照父母遗嘱,与其兄弟共同将珍藏的古拓本碑帖七百种、善本书两万册、明清紫檀木家具、宋元书画和其他珍贵文物,分三次无偿捐赠给国家。这一非凡的义举充分展示了先生高尚的人格,赢得了全社会对先生的敬仰。
王世襄简介:
王世襄(1914年5月25日—2009年11月28日),号畅安。男,北京人,祖籍福建省福州市。汉族,著名收藏家、文物鉴赏家、学者。他使井市的"雕虫小技"登上了"大雅之堂",他不但能玩,也能写,他玩物并研物,他玩出了文化,玩出了一门"世纪绝学",他被称为"京城第一玩家"。2003年12月3日,王世襄从专门来华的荷兰王国约翰•佛利苏王子手中,接过旨在鼓励全球艺术家和思想家进行交流的荷兰克劳斯亲王最高荣誉奖,从而成为获得该最高荣誉奖的第一位中国人。
王世襄出身书香门第,小学至高中,就读北京美国学校,同时家中聘请国学耆宿,讲授文史诗词。1938年毕业于燕京大学国文系,获学士学位。1941年毕业于该校研究院,获硕士学位。论文为《中国画论研究•先秦至宋》。
继在家中撰写论文元至清部分。1943年全稿完成后,赴重庆寻求工作。是年冬去川西李庄任中国营造学社助理研究员,学习中国古代建筑学。抗日战争胜利后,在国民政府教育部清理战时文物损失委员会驻平津区办事处任助理代表,清理追还抗战时期被敌伪劫夺之文物。
一年中,经过侦察调查,奔走交涉,追还、征购数批文物,总数达2000馀件,一律由故宫博物院接收保管。1946年底任中国驻日本代表团第四组专员,负责调查交涉归还文物事宜。
次年初追还被劫夺的原中央图书馆所藏善本图书106箱,由日本横滨押运到上海,经郑振铎派员接收。旋任故宫博物院古物馆科长及编纂。1948年6月,被派赴美国、加拿大考察博物馆一年。期满后,拒绝了弗利尔美术馆、匹兹堡大学的聘请,返回故宫任原职。
新中国成立后王世襄任故宫陈列部主任,曾入华北革命大学学习一年。"三反"运动中,由于追回收缴珍贵文物众多,被列为重点审查对象,蒙冤拘留审查达十个月,经查明无问题开释后,文物局竟令其去劳动局登记自谋出路。1953年开始在民族音乐研究所工作,担任有关音乐史方面的研究,如设计布置中国古代音乐史陈列室,编纂《中国古代音乐书目》,撰写古琴曲《广陵散》说明,《信阳楚墓出土乐器调查》等。
1957年的反右运动中,因对"三反"后的处理有意见,被错划为右派。
1962年"摘帽",宣布的当天调回文物局工作。他在离开文物岗位的整整十年中,利用一切业馀时间,坚持文物研究。诸如《髹饰录解说》一书的撰写,明式家具实物、技法、文献材料的收集,清代匠作则例的访求、整理、汇编等,都是这十年中惨淡经营、点滴积累而成的。
"文化大革命"中,他又一次受到冲击,1969年10月在患肺结核活动期中,下放湖北咸宁文化部干校劳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获彻底平反。
他从1962年调回文物单位到1994年退休,任文物博物馆研究所(后改为文物保护科学技术研究所、古文献研究所、中国文物研究所)副研究员和研究员。1985年12月被评为全国文物博物馆系统先进个人。
1991年7月起,国务院发给政府特殊津贴。1994年1月,其专著《明式家具珍赏》获第一届国家图书奖提名奖。1994年7月被聘任为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他还是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九三学社成员,第六、七届全国政协委员。
王世襄学识渊博,对文物研究与鉴定有精深的造诣。尤其是对古典家具的研究,在国际上有较大影响。1981年4月,在北京为联合国工发组织作有关中国传统家具的报告。1983年应邀赴伦敦剑桥大学作中国文物报告。
1990年8月至9月出席其专著《明式家具研究》英文本首发式,在美国五大城市博物馆作有关家具的报告。1992年应美国旧金山民间艺术博物馆之邀,参加有关家具的座谈会。还先后多次应香港中文大学、东方陶瓷学会、台湾中华文物学会之邀,作关于家具、漆器、竹刻、文人趣味与工艺美术的报告或宣读论文。
王世襄著作颇多,主要有:《中国古代音乐书目》、《广陵散》(说明部分)、《画学汇编》、《清代匠作则例汇编•佛作•门神作》、《竹刻艺术》、《竹刻鉴赏》、《髹饰录解说》、《明式家具珍赏》(并有英、法、德文本)、《中国古代漆器》(并有英文本)、《中国美术全集•竹木牙角器》(与朱家溍合编)、《中国美术全集•漆器》、《明式家具研究》(并有英文本)、《北京鸽哨》、《竹刻》、《蟋蟀谱集成》、《说葫芦》(中英双文本)、《美国中国古典家具博物馆精品选》(中英文本。英文本,与Curtis Evarts合编)、《锦灰堆——王世襄自选集》(包括历年撰写的文章一百多篇,彩色、黑白图数百幅)、《明代鸽经清宫鸽谱》、《明式家具萃珍》(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王世襄编著、袁荃猷绘图)等。
王世襄多才多艺,擅书法与诗词,兴趣广泛,故某些著述超出一般文史工作者的研究范围。(戴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