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肇中故居 丁肇中 丁肇国 丁肇中的故国情
河南省计生协检查评估组到永城市检查工作11月18日,河南省计生协调研员张惠生带领省计生协评估组一行六人,到永城市检查评估2010年市、乡、村三级计生协工作。商丘市计生协会长李建璋,永城市委常委付卫平、市政府副市长王琴芝、市计生协副会长练雪霜以及有关乡…
浙医二院外科主任医师彭淑牖教授,为中国的外科临床医疗、教学、科研拼搏了半个世纪,作出了突出贡献,如今74岁的他依然每天工作10多个小时,依然坚持一年做200台手术。“魔术刀”颠覆传统外科手术无影灯下,“主刀”大夫正紧张地切、割、吸、缝、扎,并不停地伸…
今年3月12日,一份寄自美国新墨西哥州的礼品,飞越大洋高山送到富春江畔一幢普通的民居里。年轻而淳朴的男主人打开一看,先看到一条淡黄色的毯子,然后看到一只工艺品小白马,还有寄赠礼品的三口之家的一张合照。看了夹在里面的信他才知道:毯子是美国的这户人家自己…
2006年春,著名物理学家丁肇中在他70寿辰的时候,应邀到中央电视台作客。 当时,丁肇中正在领导着AMS计划,这个计划由十几个国家的500多位科技人员参加。 丁肇中领导的AMS计划,1998年就将第一块磁铁通过“发现号”航天飞机送入太空,以研究由反物质所组成的宇宙到底存不存在这一科学之谜。
丁肇中在谈到这个雄心勃勃的计划时,说了这样一番话:“中文是世界上最重要的语言之一,所以我在获诺贝尔奖演讲时,就通知瑞典皇家科学院,我要用中文发言。
他们说欢迎,但问我谁做翻译?我说我自己做翻译。这话见报后,当时那位美国驻瑞典大使就来找我,他说我们和中国的关系非常不好,你用中文是不对的。我很反感,我说这你管不着,我愿意用什么语言就用什么语言!
” 丁肇中说,他这样做是希望更多的中国人对他的演讲能够听得懂。 在获得诺贝尔奖这个人生难得的庄严时刻,丁肇中教授为什么坚持用中文发表演讲呢?这是因为中国这片古老的土地是他的祖国,他的心向往着这片土地。
后来,他的助手陈敏教授讲了那次用中文演讲的详细“版本”。1976年12月10日,瑞典皇家科学院大礼堂里春意融融,在一片暴风雨般的热烈掌声中,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丁肇中健步走上讲台发表演讲。
在这个人生最美好的时刻,丁肇中想:往昔所有来自世界各地的诺贝尔奖获奖者在演讲的时候都用英文或法文,唯独今天我这个中华儿女首先得用祖国的文字中文来演讲,然后再用英文! 国王、皇后陛下、皇族们、各位朋友: 得到诺贝尔奖,是一个科学家最大的荣誉。
我是在旧中国长大的,因此,想借这个机会向在发展中国家的青年们强调实验工作的重要性。 中国有一句古话:“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这种落后的思想,对在发展中国家的青年们有很大的害处,由于这种思想,很多在发展中国家的学生们都倾向于理论的研究,而避免实验工作。
事实上,自然科学理论不能离开实验的基础,特别是物理学是从实验产生的。 我希望由于我这次得奖,能够唤起在发展中国家的学生们的兴趣,而注意实验工作的重要性。
这段镌刻进了世界诺贝尔奖论文集的中文演讲,表达了丁肇中对祖国和发展中国家青年的一片深情。在人生不可多得的这个庄严时刻,他不仅用故乡的语言、故乡的文字表达了对祖国的爱,也表达了对祖国年轻人的期望,他希望唤起祖国学生们对于实验工作的兴趣,并认识它的重要性。
1979年秋天我与著名物理学家丁肇中教授相识,并首次采访了他。20多年的时间转瞬即逝,在这中间我曾多次应丁肇中教授的邀请,去欧洲核子研究中心(CERN)及美国麻省理工学院采访;丁教授来国内访问时也与他不时地相遇。
在多次的近距离接触和采访中,深感丁教授对中国的情意溢于言表,使我难以忘怀。
1974年,丁肇中带领他的实验组在美国纽约长岛附近的布鲁克海之实验室做实验时,发现了J粒子(音捷,希腊字母),这一发现使他获得1976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上世纪80年代开始我曾多次去欧洲核子研究中心(CERN)采访,采访期间我听到各国科学家讲述许多有关丁肇中教授治学严谨、执著追求科学真理的故事。
从人们讲述的故事中,我对丁肇中教授少小离开中国的经历和他对祖国的深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是的,丁肇中教授虽然久居海外,且出生在美国,但他对父母之邦的中国却一直视为真正的故乡,每当他在遥远的异国他乡取得辉煌科学成就之时,他始终没有忘记自己的根!
丁肇中1936年1月27日出生于美国密执安大学所在地的安阿伯大学医院。
谈到自己的身世时,他说:“我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出生在一个主要由教授和革命志士组成的家庭里,我的父母都希望我出生在中国,但在他们访问美国时由于我提早出世,这个意外让我成为美国公民,看来这个突然来到的小插曲影响了我的整个一生。
” 丁肇中祖籍为山东日照。一年夏天,他和夫人苏姗・马克斯・丁(Susan Marks Ting)来到中国黄海之滨的山东省日照时,受到了临沂行署和日照市人大、政协等机构负责人的热烈欢迎。
丁肇中在日照涛雒瞻仰故居,看望亲友,祭扫祖坟,也特别关心家乡的教育事业。他说:“搞什么事业都需要人才,这几年来,我每次回来都是经过教育部、科学院,在全国重点大学挑选物理专业学习成绩最好的学生到我那里工作,拿博士学位。
遗憾的是我那里至今还没有故乡山东日照的学生。” 丁肇中依依惜别日照之时,一再表示:“我还要回来的,还要回来的!”丁肇中走后,有人赋诗吟诵:“少小离家今半百,蜚声世界载荣归。
高能物理谁堪并,诺贝尔金独占魁。去国时萦华夏梦,思亲心向故国飞。欣看日照成新市,愿得‘鲁生’早自培。” 丁肇中对故乡如此,对故国更加如此。记得1975年11月他在阔别祖国28年后的一次访问:那天飞机降落在北京机场,他神情激动地走下飞机,快步向欢迎的人们群走去,当他那高大的身影出现在他的姑姑、姑父们面前时,大家都很激动,见这情景,此时一位前来迎接的中国科学院负责人在一旁开玩笑说:“丁教授,你这是回到了娘家!
”不想丁肇中听了不以为然,他说:“怎么说是回娘家,我这是回到了自己的家!” 他在北京饭店的一个套房里安顿下来后,兴致勃勃地来到商店给自己买了一套布料的中山装,他诙谐地对身边的陪同人员说:“回到中国就不能再像个洋人,我得和普通的中国人一样!
”沉吟片刻,他又说:“唉!我要穿上这套衣服,照一张相片寄到美国去!” 这次他在中国大陆逗留的日子里,曾兴致勃勃地到工厂、农村、学校和科研单位参观访问,亲切地同工人、农民、学生和科技人员攀谈,特别是当他走到他幼年时玩过、住过的地方时,更是思绪如涌,一往情深:那天他到重庆附近的磁器口西南教育学院参观,旧地重游无限感慨,望着奔腾不息的嘉陵江,他的眼前顿时浮现出抗战时期随父母在这里度过的艰难岁月;他在儿时读书的重庆磁器口小学参观时,这里的小学生们根本没有想到站在自己面前的这位风尘仆仆的客人,竟是自己杰出的校友!
当丁肇中用道地的四川话和同学们交谈时,孩子们听了惊喜地用四川话嚷道:“唉呀!
这个日本人,会讲四川话!” 那次回国他还到了延安,延安的乡亲们热情地接待了这位杰出的同胞。访问中,丁肇中时而在清凉山下漫步,时而走进农民的窑洞和乡亲们盘起腿来坐在热炕头上谈心,大家喝着小米粥、南瓜汤,乡亲情谊溢满炕头。
1977年8月11日,邓小平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会见了丁肇中,会见时邓小平请他谈谈访问中国的观感。丁肇中说:“我这次来中国参观,看到大家很有干劲,都想把科学技术搞上去,我相信中国这么大,人口这么多,搞科研的历史这么久,一定会出人才,会很快赶上先进国家的科学水平!
” 丁肇中教授虽然从事现代科学研究,但他对中国的传统文化和饮食也极为喜爱。
他喜欢研究历史,喜欢听相声、听评剧,他最大的业余爱好是收藏中国古代的线装书。有一次他在香港收集到两册明史演义的线装书,高兴得不得了,逢人便说,如同科学研究有了突破一样的快乐! 1978年春天,丁肇中在汉堡的电子同步加速器研究中心主持的实验组,接纳了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的第一批科技人员到他主持的实验组工作。
当这批科技人员飞赴巴黎之时,妻子苏姗・马克斯受丁肇中的嘱托亲自从汉堡飞到巴黎,冒着料峭寒风举着“欢迎来自中国的物理学家”标牌,在机场上热情欢迎来自中国的科技人员。当苏姗见到从飞机上下来的许多“中国脸”时,她说:“他们一定是中国高能物理代表团的成员呢,这就是我们和中国合作的开始!”
2006年春,著名物理学家丁肇中在他70寿辰的时候,应邀到中央电视台作客。当时,丁肇中正在领导着AMS计划,这个计划由十几个国家的500多位科技人员参加。丁肇中领导的AMS计划,1998年就将第一块磁铁通过“发现号”航天飞机送入太空,以研究由反物质所…
上世纪40年代,蒋经国先生在赣州施展着他的政治抱负,也在赣州孕育了蒋孝严、蒋孝慈一双骨肉。半个多世纪过去后,作为蒋氏后裔的蒋孝严,情恋故土,念念不忘孕育了他生命的土地――赣州(1997年赣南撤地设市改称赣州)是一块神奇的土地,古往今来无数有识之士为它…
启功是清雍正皇帝的第九代孙,家学渊源。他的诗、书、画有“三绝”之称,享誉国内外;他在文物鉴赏、鉴定上独具慧眼;他对中国文学史、中国美术史、中国历代散文、古诗词等教学与研究上下过苦功,自出机杼为学人垂范;为奖励后学他无偿捐出许多珍贵字画,创立以恩师命名…
2006年12月18日9时,在喜迎新年之际,诸暨市著名风景点西施殿广场内,天朗气清,流光溢彩,由诸暨市旅游局、《文化交流》杂志联合主办的“首届西施故里书画节”开幕式在这里举行。开幕式上,嘉宾云集,群贤毕至:浙江省旅游局局长纪根立、《茶博览》杂志总编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