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斋志异蒲松龄 专家称淄博岭子镇为蒲松龄《聊斋志异》始创地

2017-05-04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中新网山东3月3日电(签约作者 闫盛霆)近段时间以来,淄博市淄川区岭子镇沈家河村一间沉寂了几百年的西厢房突然热闹起来,一拨拨的参观者来到这儿参观.凭吊.淄博市地方史和聊斋文化专家郭大均经过30年的考证.分析,这里就是清代著名文学家蒲松龄先生坐馆的始馆地和<聊斋志异>的始创地.这间西厢房坐落在明末清初官至浙江"宁绍台道"道台沈润的道台府内.蒲松龄形容道台府"中容驷马骧",这儿楼高檐阔.宏伟宽敞,有着七进院落.虽历经多年风雨侵蚀,道台府的恢弘旧制依稀可见.记

中新网山东3月3日电(签约作者 闫盛霆)近段时间以来,淄博市淄川区岭子镇沈家河村一间沉寂了几百年的西厢房突然热闹起来,一拨拨的参观者来到这儿参观、凭吊。淄博市地方史和聊斋文化专家郭大均经过30年的考证、分析,这里就是清代著名文学家蒲松龄先生坐馆的始馆地和《聊斋志异》的始创地。

这间西厢房坐落在明末清初官至浙江“宁绍台道”道台沈润的道台府内。蒲松龄形容道台府“中容驷马骧”,这儿楼高檐阔、宏伟宽敞,有着七进院落。虽历经多年风雨侵蚀,道台府的恢弘旧制依稀可见。记者看到,西厢房所在的院落中多处房屋的屋顶已坍塌,曾经的影壁墙、进出大门的几扇小门早已不见踪迹,只有高大的门楼依然屹立,保留着豪门大家的最后气息。

蒲松龄曾坐馆的西厢房因年久失修,已露出了300多年前的木结构原形,室内还摆着一张雕工细腻的老式条几和布满各种花饰的砚台。据沈润21世孙沈新远介绍,这是蒲松龄当年在这里教书时用的。院落中,断壁残垣,衰草离披,蒲松龄曾白天在此教学,书声琅琅;晚上挑灯构思,奋笔疾书。

当年,沈润退职回家后,闻知本县蒲松龄在县、府、道秀才考试中连夺“三个第一”,就请蒲松龄出山,来道台府教授他的两个儿子。此时,蒲松龄19岁,兄弟四人已分家。蒲松龄在40岁已将《聊斋志异》写就,有高珩和唐梦赉为其作的序为证。那么,他是在哪里开始创作的呢?

著名蒲学专家、山东大学袁世硕教授在其《蒲松龄事迹著述新考》中,就已提出“蒲松龄青年时期曾进入本邑沈氏之家”,并初步论证了在此教书的历史事实。著名蒲学专家、山东大学马瑞芳教授指出:“蒲松龄大概在分家以后,做私塾教师时,就开始写《聊斋志异》……不管哪个朋友听到奇闻轶事,他都要了解一下,写到自己的作品里。”而上述“分家以后”,正是蒲松龄来到岭子镇做了私塾先生的时候。

据考证,从顺治十六年到康熙三年,蒲松龄在岭子地区教书并进行《聊斋志异》创作,达五年之久。蒲松龄的儿子蒲箬说其父“50年以舌耕度日”“70岁始不趁食(教书)于四方”。说明蒲松龄50年的教书生涯,就是从20岁(19周岁)开始的。

在蒲松龄文集《与沈德符》一文中,蒲松龄有“以三十年之交游”“昔与大兄共灯火时”之记载。“共灯火”,是教书的同义语,即师生共用一盏灯之意。“这是蒲松龄在岭子教书、著书的确凿文字证据。”郭大均说。

蒲松龄一生阅历不深,从小随先后弃儒经商、弃商从教的父亲在舅舅家的私塾读书,并未游历过名山大川和佛教、道教圣地。可以说,沈家河村所在的淄西岭子镇的独特山水人文为蒲松龄创作《聊斋志异》积累了丰富的素材。

清初《淄川县志》记载了多项县西包括岭子地区的奇闻轶事,其中就有沈家河村的神话传说,其内容酷似《聊斋》故事的情节。比如,《聊斋志异》第一卷第三篇《尸变》,就是蒲松龄从老家洪山镇蒲家庄村去沈家河村,路过淄川西乡(现岭子镇)蔡家店村时听到的神话传说。

在蒲松龄从老家淄东蒲家庄去往淄西沈家河村的路上,途经青云寺、豹岩观、玉皇宫、豹山等地,蒲松龄一生在这些地方留下的诗现存有13首之多。长期在这儿活动,让他在佛教、道教中浸染,极大地丰富了蒲松龄的人生阅历。

郭大均说,《聊斋志异》首篇《考城隍》第一句话说:“予姊丈之祖……”。“予”即我;“姊丈”,姐夫也。蒲松龄姐夫家,就是在岭子镇的赵家楼村。这是蒲松龄在岭子就开始写《聊斋志异》的明显依据。其外甥赵晋石在岭子镇之青云寺“设帐”教书,“郢中诗社”诗友李尧臣(字希梅)也在这里攻读,蒲松龄因此常来青云寺游玩,并写诗称青云寺:“山静桃花幽入骨,谷深溪柳淡如僧。

崩崖苍翠云霞满,禅院荒凉鬼物凭。”其中“幽、僧、禅、鬼”,无不透着《聊斋志异》的诡异。《聊斋志异》第一卷有《画壁》《长青僧》《僧孽》《鹰虎神》等篇,都与僧侣有着密切的关系,这与他在青云寺的见闻密不可分。

蒲松龄在沈家河西邻的巩家坞村,结识了官至扬州府江防同知、长江与运河交界处瓜州渡口水陆税收正堂官的邱璐。蒲松龄与邱璐在老家的子、侄,都有密切交往。沈家河村北邻豹山的“豹岩观”,因近在一箭之地,他们常一同去豹岩观内之“玉皇宫”饮酒赋诗,这在蒲松龄诗《九日同邱行素兄弟、父子登豹山》等诗中均有记载。因之,蒲松龄接触道士颇多。《聊斋》第一卷之《种梨》《劳山道士》《焦螟》《灵官》《画皮》,无不与道士有关。

郭大均介绍,这些充分的证据和确凿事实证明,《聊斋志异》最早、最兴旺的创作时期,就是在淄川区岭子镇的这段时间,这里是蒲松龄开始教书的“始馆地”和创作《聊斋志异》的“始创地”,或者说是《聊斋志异》的“发源地”“创作地”和“诞生地”之一。(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