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长喜六级 2016四六级估分器 王长喜四六级计分器

2018-02-08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沪江公开课是利用沪江网自主开发的即时语音软件CCtalk,邀请国内外名师达人开展的在线.即时公开课讲座.内容从外语学习到学习的各个领域都有涉

沪江公开课是利用沪江网自主开发的即时语音软件CCtalk,邀请国内外名师达人开展的在线、即时公开课讲座。内容从外语学习到学习的各个领域都有涉及。沪江公开课因讲师的高水平以及内容的高质量著称,受到了广大网的一致好评。

精彩内容:尽管已经过去10年,我依然清晰地记得高考那几天的场景,跟现在媒体所报道的画面并无太大区别。因为应试教育本身高考饱受诟病,但它依然是目前最为有效、相对公平的人才选拔方式。不过,我倒注意到以互联网为核心的科技对高考正在形成一些潜移默化的影响,今天的高考与十年前的高考相差巨大。

1、不再人手1台复读机2005年,我所在的县城拥有手机的高中生少之又少,毕竟2002年手机在中国才开始大规模普及。2007年iPhone才面世,2010年随着3G发牌在中国普及。2005年更多的同学是拥有磁带复读机,主要是练英语听力,文艺一点的同学可能还会听听汪国真、余光中的作品朗诵。

现在尽管复读机在京东依然还有销量,不过更多同学已经使用智能手机来取代复读机的功能了,智能手机大幅普及不说,它上面有很多学英语、练听力的App,功能和内容都比复读机有所进步。

2、避免“听力问题”重演今年高考安徽芜湖田家炳实验中学一些高考考场出现了英语听力听不清楚的问题,在经过专家鉴定之后、教育部已批准该考场考生在6月10日重考英语听力,不过这些考生的英语考试乃至其他科目考试,必然会受到消极影响。

根据媒体报道,听力故障原因或为“磁带断了”,磁带是多年前的存储介质,现在市面上已经越来越少了。以后听力有没有可能都采取基于闪存技术的U盘呢?虽然更容易被拷贝,但是它可以结合电子加密技术,保障数据安全,妈妈再也不担心高考时磁带断裂了。

3、新一代作弊工具我高考的时候,媒体曾报道过耳塞式舞弊器案例,基于无线,一定距离内有人给考场内考生传递答案,大概是提前获知答案的利用时间差传下选择题,这应该是很早的“物联网设备”,现在这样的设备已经out了,考场都设置了电子信号屏蔽器,屏蔽某些波段的信号,比如手机就打不了、收不了短信。不过,新一代工具正在出现。

北京考试院在今年还明确禁止将Apple Watch带入考场,否则被视为作弊。这说明这一新兴事物已具有作弊能力——它可以接受几米内手机传递的蓝牙信号,而且考生可以方便地查看,不用猫腰低头。

Apple Watch太显眼,未来会不会有更隐蔽长得像普通手表却又可以传递信息的“智能手表”问世呢?智能硬件技术,传感器技术,mini计算技术、虚拟现实显示技术,正在高速发展,它们以后都可以被应用到作弊,相信相关部门会明察秋毫。

4、新一代反作弊机制有新的作弊方式,就会有新的反作弊手段。05年前后我们学校已经开始大规模铺设监控器了,1台可旋转的监控器,不过据一些同学说,只要记住了监控器的旋转频率,还是可以绕过它的死角的。我想现在随着摄像头技术的发展,这样的问题应该被很好地解决了。信号屏蔽技术同样已成为各大考场的基本配置。

还有一点很有意思,今年南方都市报记者去卧底替考组织,一边是记者正在考场写作文,一边是南都的报道在朋友圈炸锅,这一行动引发了巨量关注,相信最终事情也会有个水落石出,一定程度可以认为,这是社交网络 新媒体在反作弊上的应用,在报纸时代恐怕不会有这么好的同步和戏剧效果。

不过,这位卧底记者能够参加替考正是通过网络与替考团伙取得联系的,互联网让这些地下交易沟通更容易,这再次说明任何先进技术都只是工具,关键还是看如何使用它。

5、互联网教育兴起《英语周报》《黄冈模拟密卷》《三年模拟、五年高考》之类的教辅内容消耗了我们高中的大部分时光,这是我们题海战术时代的核心内容,在我的高中时代,经常去网吧成为坏孩子的象征,是需要治疗的网瘾——那时候去网吧确实也大多数是玩传奇之类的。

现在互联网已经成为生活一部分,互联网 与生活密切结合,包括高中学习、生活和高考。K12在线教育就是属于这个时代的词,从幼儿园到高中在校教育的互联网化,BAT在做、学大等传统教育机构在做、猿题库一众创业者在扎进来,成为在线教育的重要支流,涉及到习题库、在线模拟、家校互动、个性化教育、英语辅导、高考补习诸多方面。

6、大数据 高考=?大数据与高考的结合百度在去年就开始做了,百度是中国做大数据分析最积极的公司,又在大力做在线教育,所以这几年在大数据与教育尤其是与高考之间寻找结合点。

1、预测考点。去年百度成功预测了多省高考作文题目,在世界杯冠军预测上也有不错的表现,基于预测能力百度今年做了百度觅题,基于百度的大数据(百度文库有5000万份教育文档资源),给出不同考点出现的概率预测,帮助考生将宝贵的时间花在大概率考点上针对性复习,据说在数学卷中合计押中59分,语文卷押中61分。

2、考后估分。考生考完后都会去“对答案”,在我高考那会儿,需要在分数出来前填志愿,估分很重要,现在考生同样期望第一时间知道大概分数。百度今年在高考结束第一时间邀请了百名名校名师,在百度大厦直接做题,百度基于此发布真题和估分系统,帮助考生快速估分。

在一线教师看来,他们对答案的解释和讨论亦能引发教育工作者提供交流和教学研究,对年轻老师的成长也大有裨益;还能给真正的高考出题人有更深一层的启发,倒逼他们改进命题方法、提升命题质量。

我想,在时效性的估分潮退却之后,利用大数据优势将产品重心聚焦到初高中学生的备考题预测,才是百度做在线教育的本来意图。大数据的价值是帮助人类从海量数据体量出来个人所无法发现的价值和规律,考生不可能去看遍数年来海量题库,预测高考题目的专家们也只能凭借经验和对出题人的揣摩,命中率有限。大数据结合人工智能,有望帮助考生更好地进行备考、复习和学习。

7、大学志愿填写:伴随着高考而来的是填志愿,后者反而更加重要。分数决定了你将如何填写志愿和你的志愿是否被录取,而志愿所选择的学校、专业、城市的选择将关系到一个人接下来四年乃至一生的生活轨迹。科技如何影响填写志愿呢?在2005年的时候我唯一的印象是,志愿需要打开电脑到一个系统里填写。但现在随着信息技术的告诉发展,填志愿这个环节也被巨大地影响。

第一是考生的信息更容易获取。2005年了解学校和专业主要是靠一本大书、一些知名大学还有宣传册,还要记录学校和专业代码,网络是辅助手段,记得武书连的大学排行榜当时还大行其道。现在要了解一个学校有官网、论坛、微博、贴吧诸多方式,一些垃圾排行榜口碑网上已经很烂没人信了。另外网上还有不少帮助考生了解自我兴趣的工具。虽然还有些懵懵懂懂,但信息还是比以前丰富了很多。

第二是大数据预测分数线。百度在去年进行了一个有趣的尝试,根据历史搜索数据,预测各大学、专业的搜索热度,从而给出报考热度参考。而报考难度则是百度根据历年的录取分数、各批次省控线,以0-100为区间,给每个学校和专业计算出一个难度系数,从而预测2014年各大学、专业的录取难度,今年不知道是否还会做类似产品。

第三是改造志愿填写流程。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副院长、教育技术系系主任尚俊杰(微信号:junjie-online)曾经撰文指出,大数据时代志愿填报流程应该要思变了,现在的分批次填报志愿、每一批只能选择几所学校、几个专业的方式,很大程度是因为最初的计算机水平有限,比如计算能力。

大数据时代到来之后,计算机水平已大幅提升,我们应该考虑更合理的志愿填报和录取方式,比如一个批次可以几十所平行学校,而不是几所,这样让每个人满意的几率更高。

科技,尤其是互联网正在接管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就连传统的教育和高考也已被互联网深度渗透。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这些新技术,都是在让考生更轻松、更有效和更公平地准备高考和参加高考。在高考本身短期内不会发生质的改变时,最有希望对它带来改变的恐怕就是互联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