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剧大祭桩常香玉 也说豫剧经典名剧《大祭桩》

2018-02-03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大祭桩>也叫<火焰驹>,讲述的是宋代朝臣李绶之子李彦贵与黄璋之女黄桂英自幼订亲.李绶遭陷被抄,含冤入狱.时年其长子李彦荣奉命边关御敌,次子李彦贵则流落街头.黄璋企图昧婚,桂英不从,终日闷坐绣楼.丫环春红(或称梅英.墨兰)设计让桂英和以卖水为生的李彦贵花园相会,不料相约夜晚赠银时被人害命.李彦贵遂被诬陷入狱行将斩首.桂英冒雨潜行,法场祭桩,途中遇李母和大嫂,因受误解而遭打,经一番哭诉表露真情,共赴法场.同时,宝马火焰驹带义士艾谦赶往边关,李家长子彦荣返回昭雪,全家圆满.全国许多剧种

《大祭桩》也叫《火焰驹》,讲述的是宋代朝臣李绶之子李彦贵与黄璋之女黄桂英自幼订亲。李绶遭陷被抄,含冤入狱。时年其长子李彦荣奉命边关御敌,次子李彦贵则流落街头。黄璋企图昧婚,桂英不从,终日闷坐绣楼。丫环春红(或称梅英、墨兰)设计让桂英和以卖水为生的李彦贵花园相会,不料相约夜晚赠银时被人害命。李彦贵遂被诬陷入狱行将斩首。桂英冒雨潜行,法场祭桩,途中遇李母和大嫂,因受误解而遭打,经一番哭诉表露真情,共赴法场。同时,宝马火焰驹带义士艾谦赶往边关,李家长子彦荣返回昭雪,全家圆满。全国许多剧种,如京剧、豫剧、秦腔、评剧、蒲剧、晋剧等都演这出戏,剧情也略有变化,甚至戏名也不相同。比如京剧和秦腔都叫《火焰驹》,里面有"卖水·表花"一场。我们豫剧叫《大祭桩》,戏里多有"卖水"一场,但多半没有像刘长瑜那样边唱边表演的"表花".

秦腔的《火焰驹》是最有名的,1958年秦腔经典剧目《火焰驹》就被拍成电影,在全国放映。1963年西安汇集众多秦腔名家如肖玉玲、刘毓中、陈妙华等人,又一次进京演出了这出经典名剧。在回来的路上,应邀在洛阳演出了几场,戏报上写明是拍《火焰驹》时原班人马,又因为秦腔很少来河南演出,于是我舍得花钱(当时票价比较高)看了这出戏,果然名不虚传,许多大家的精彩唱做赢得了满堂喝彩。

京剧《火焰驹》是从秦腔移植过来的。京剧中还有叫《玉莲盟》的,也有叫《宝马圆情》的,说来说去是同一出戏,这里不细说了。我从网上搜到京剧音配像《火焰驹》(分上下两集,时长共计近两个小时),是根据1960年程派传人赵荣琛、王吟秋的录音拍制,于2005年才由当今名家张火丁、宋小川及京剧新秀吕洋配像完成的。名家录音,名家配像,程派韵味浓重,是我比较喜欢的京剧音配像。我写这么详细,是希望喜欢程派戏的朋友们,你有时间也上网看一看。

这出戏豫剧没有使用《火焰驹》这个名字,因为"火焰驹"是一匹跑得很快的宝马,艾谦骑着牠跑来跑去,到处送信而得名。豫剧中突出了李彦贵和黄桂英的爱情主线,以"哭楼"、"路遇"两场为重点戏,围绕"祭桩"而展开,所以起名为"大祭桩".豫剧《大祭桩》是不是也由秦腔移植过来的?豫剧《大祭桩》最早演出于哪一年?我查来查去找不出答案。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1936年元月,周海水带着阵容强大的豫西太乙班演员队伍来到开封,在醒豫舞台演出期间,年近13岁的常香玉从她的老师那里学会并主演了《杀王腾》(又名《玉虎坠》)中的王娟娟和《大祭桩·打路》中的黄桂英。陈素真在她的回忆录《情系舞台》中也说到,1931年中秋以后,她在杞县上演的众多剧目中也包含有《大祭桩》。就是说,《大祭桩》在上世纪三十年代已是豫剧的常演剧目,这出戏的成型肯定要早于这个年代。

1956年河南省首届戏曲观摩大会上,常香玉上演了全部《大祭桩》,以朴实本真、热情奔放的唱腔,和细腻认真、分寸得当的做派,赢得了人们的喝彩,而成为常派经典剧目。从此开始,《大祭桩》被一代又一代人传唱至今,除了她的大女儿常小玉演这出戏外,虎美玲、王清芬、胡小凤、牛淑贤、马莉、李喜华、赵贞玉、党玉倩、王慧、卢玉琴、苗文华、魏俊英、索海燕、陈新琴等名家也都演出这出戏(据说张宝英也演过这出戏,但录音资料没找到),其中有几位是常香玉弟子,但多数不是常派弟子,这出戏可能成为豫剧史上名家演出最多的剧目。一直到现在,虎美玲将要带着郑州市豫剧团,于9月底进沪在逸夫舞台演出《大祭桩》。

各位名家演出《大祭桩》,往往根据自身嗓音条件以及对主要角色黄桂英的理解,对剧本做些改动,有的改动幅度还比较大。但有一点改动不大,即"哭楼"、"打路"和"祭桩"三场戏的唱腔和舞台呈现,基本上是按常香玉的路子走的,保持了常香玉演出的原貌。

常香玉的《大祭桩》舞台演出我没有看到,但在1963年(或1964年),我在洛阳涧西红星剧场看到了她的大女儿常小玉演出的《大祭桩》,在剧场听说常香玉大师也随团来洛,说不定就在后台给女儿进行指导呢!当然她的演出是原汁原味的。"恼恨爹爹心不正"、"婆母娘且息怒站在路口"等唱段不时引来阵阵掌声。后来因为大家都知道的原因,常小玉没有能把母亲的这出戏演下去,这不能不说是一件憾事。

有人说党玉倩的演出版本最全,我没有看过,不敢妄加评论。

常香玉生前曾说过,要数王清芬的《大祭桩》演得好,改得好!到底好在什么地方?1978年传统戏解禁后,王清芬带团曾先后来洛阳做过两次巡回演出,两次所带主要剧目都是《大祭桩》和《抬花桥》,且都由她的老搭档着名小生修正宇配戏。当时她演出的剧场洛阳"人民大会堂"正在我任教的学校周围,每晚总能看到熙熙攘攘的人群进剧场观看演出。我有机会看剧场看了她的《大祭桩》,当黄桂英听到李彦贵三日内就有在苏州问斩的消息时,她痛不欲绝,从悔恨(不该夜赠银两,弄的彦贵性命不保)、恼恨(恼恨爹爹杀死丫头,诬相公他黑心血口)直到离家出走,一层层地把人物的情感变化剥落的清清楚楚。由此进入了戏的高潮,下面的"打路"、"祭桩",一场比一场精彩,台下观众不时为她送去了掌声。前几年在CCTV_11频道看到她演出的舞台版《大祭桩》,最近没有翻出来。她的电影版换了一个名字叫《风雨情缘》,这是网上很容易找到的版本。

有人说电影版《风雨情缘》改编是失败的,我不以为然,关键看你怎样说了。如果说戏曲是靠演员的唱腔与表演讲故事,原来《大祭桩》中没有把故事讲清楚,如李彦贵的父亲李授是因为什么罪名而被抄家?最后法场上怎么又风云突变,使得全家团圆?虽然这是一条副线交代不清,也不怎么影响对整出戏的理解。

《风雨情缘》参照了秦腔和京剧《火焰驹》版本,把故事的前前后后讲清楚了,会帮助你更深刻的理解这出戏。另外一点,我看王清芬的舞台版《大祭桩》,有些唱腔和表演都"过了点",而在《风雨情缘》中唱腔却收敛了许多,听起来委婉动听,而又不失常派韵味,从这一点说,改革还是成功的。

要说缺点的话,就是与舞台版相比,电影版对唱词的调整幅度是否太大了些!

一些唱段是她自己添加的先不说,原来有的唱段(例如"哭楼"、"路遇"两场)听起来与常大师的也相去甚远,由于删去了李彦荣角色,"路遇"一场就没有了嫂嫂,而冒出了一个妹妹,与戏迷脑海中的情节形成反差,难怪一些戏迷认为电影是"失败"的。

另外,这部十几年前(大概是1996年)的电影拍摄质量也太差了,整个色彩不够明亮,特写镜头也看不清,画面美感不足,与1958年秦腔电影版《火焰驹》比起来也显太陈旧了。

虎美玲演出的《大祭桩》我没有看过,从电脑中找出她演出整出戏的录像,看后发现无论是唱腔,还是表演,都显示了她的大家风范。看后觉得剧本处理太草率了,固然去除枝蔓、突出主干是必要的,但把李绶、黄璋、丫鬟等人物统统都掐掉了,只保留了艾谦和苏州府的兼斩官两个必不可少的人物(艾谦骑着宝马火焰驹,从汴京跑到边关,又从边关跑到苏州,起到链接剧情的作用;如果少了兼斩官,"祭桩"一场就唱不成了),这样虽然突出了黄桂英的戏,而把其他角色的戏压缩到极限,这样使整出戏的色彩过于单调,故事讲得不够周严,这值得商榷。

至于唱腔我说得远一些。在我的博文《常派戏绝不只是高亢激越》曾指出,常香玉在《花木兰》之后,成为蜚声全国的戏剧大师,荣誉有了,地位也有了。可能在"盛名之下",唯恐有"其实难副"之虞,唯恐唱不好,辜负了她的父老乡亲。

心理上的负担,使她中后期作品的艺术风格有了些许变化,少数唱腔可见过于雕琢痕迹,个别甩腔过于张扬。但常大师能准确找到激烈刚毅和阴柔甜美两个层面的结合点,唱得并不为过,依然延续着她典雅隽永的声腔主旋律,保留着她唯美的艺术基本色调。

这期间,为戏迷留下了"婆母娘且息怒站在路口"、"见尔等一个个健壮英勇"等激情四射、悲怆大气的唱段。听常香玉大师在《大祭桩》中原唱,再对照当今名家(也包括虎美玲和王清芬)在"哭楼"中的个别几句唱法,我不能不提出个人的一点看法。

例如"黄桂英我的主意定,拼上命我也要上苏州城"那两句唱词是否处理得偏离了常大师的唱法?按照剧情发展,黄桂英的背着父亲偷偷离家出走,哪能那样甩着又高又长的拖腔(这一句拖腔长达两分钟,恐怕创了豫剧拖腔之最)?同时,也失这位"江南提学"千金小姐的身份,这样外露恐有卖弄技巧,换取掌声之嫌。

当前正在讨论回归常派艺术之际,我提出的问题直白了些,可否能引起相关人士的注意?可否含蓄点,能真的回归到常派艺术上来?

和虎美玲、王清芬的演出版本相比,牛淑贤主演的《大祭桩》(资料显示胡小凤的《大祭桩》也是这样)把京剧李长瑜在《卖水·表花》中精彩的表演揉了进去,使整台戏的结构有独到之处。戏开始后不久是牛淑贤扮演的丫鬟春红的一大段唱,把李家如何遭祸,黄家怎么毁婚,李彦贵人穷志不短,卖水为生等剧情讲诉一遍。

然后就是春红和小姐在花园的一大段戏。两人赏春光,表花名,排忧烦,把个聪明伶俐、善解人意、勇于助人的丫鬟演绎的栩栩如生。

但这场戏不是"镶嵌"在戏里的装饰,春红这个人物不是可有可无,少了她就引不出来李彦贵卖水,花园替主赠金,春红遇害等剧情的进展。也为后面黄桂英雨夜出走的原因(与李彦贵相见是主因,与自己的丫鬟鸣冤也是一个原因)进行了铺垫。

后半出戏中牛淑贤又改演了黄桂英,接下来的剧情唱段都和其它版本类似了。她一个人前后分担两个形象差别较大,性格又如此差异的两个角色,充分展示了她驾驭人物的技能和唱做功力。后来常派关门弟子索海燕演出《大祭桩》也是同一版本,从网上看到她演出这出戏,演到春红遇害时已经近两小时了,后面还有,如果演完,恐怕还需要两小时。

一出《大祭桩》在豫剧舞台上至少已演了100年,是豫剧的传统老戏,因其故事情节跌宕起伏,人物形象鲜明,深受大家喜爱。同时,这出戏对主角黄桂英来说,身段唱功都相当吃功,很能展现演员各方面的艺术造诣,所以几十年来,很多艺术家都演出过这出戏,从剧情、唱段、表演等各方面不断修改这部戏,于是出现了众多演出版本,真可谓是名角荟萃,异彩纷呈。也没有必要、也不可能统一成一种版本,这样更能显示出豫剧的斑斓绚丽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