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奇才周易玄讲学传递正能量
周易玄,19岁开始游学,短短一年之间,足迹遍布五湖四海。一边游学,一边讲学,凡听过其课之人,以数十万计。周易玄说:“传道德慧命,修暇满人身,开万世太平。”
一个十八九岁的年轻人,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将之称为“国学少年”。
有许许多多的学界贤达、政坛名人、商界精英,都曾纷纷向他认真地讨教过学问,都曾虔诚地向他请教过人生智慧。甚至许多城市,都请他做战略设计与发展规划。
难道真是“书到今生读已迟?”那些有数十年人生阅历的人,为什么不约而同,都会向一个十几岁的少年人去问礼,去请教?
他18岁自动从高中退学,对于其没有最终完成学业,让所有家人都感到震怒与不解。其最初的宣言竟是“自成自立,自主自学”。他的行为似乎是离经叛道的,因为他拒绝了现代教育培养人才的模式;然而综观他的人生轨迹与生活处事,却又是那么大经大法,中规中矩。
记者问他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原因,致使他产生出这样一种现象?他的回答只有一句:“是国学的魅力,让我油然生出独立的人格与自由之思想!”
1917年的北大,有一群教授——梁漱溟,25岁;胡适,27岁;刘半农,27岁;刘文典,27岁;林损,27岁;周作人,33岁;陈独秀,39岁;朱希祖,39岁……校长是蔡元培,50岁。最年轻的画法研究会导师徐悲鸿,23岁。这个年龄,搁在今天,许多人还是“啃老族”而前辈们都已经成为了大师。
周易玄,20岁,在“鹏城第一峰”——深圳梧桐山深山中独居一年;22岁,登上清华、人大等高校的讲台成为客座教授;23岁,成为南京师范大学特聘研究员与兼职教授;24岁,成为北京大学中华文化研究与应用课题组副组长;25岁,他成为北京大学教育文化与品牌战略研究所副所长;26岁,他成为北京大学中华文化研究所所长。
记者问他作为北大最年轻的所长他有何感想。他却说他的兴趣不是为了升官发财,也不是为了功名利禄、名闻利养。他只是想多读点书,多向世人传递一点从往圣先贤那里流传下来的真知与智慧。他说,头衔与光环对他而言并不重要,然而去掉了头衔与光环,世人反觉得他乳臭未干、人微言轻。所以,他才接受了高校对他的礼聘。无论教授也好,所长也罢,从始至终,他都不变初心。
数月前,山西省新绛县的领导班子专程到北京拜访周易玄。新绛县,位于山西省西南部,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战国思想家荀子即诞生于此,著名的蒙学作品《弟子规》,其作者李毓秀是著名学者、教育家,也同样诞生于此。著名的四大名帖“绛帖”即出于此,著名的四大名砚“澄泥砚”也出产于此。目前,已发现各级文物古迹共有169处,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若干。悠久的历史为新绛留下了极为丰富的人文景观,其历史文化底蕴,极为丰厚。在全国的县城之中,也不多见。
周易玄在新绛领导班子的陪同下做了为期两天的城市考察。1月6号,为新绛各界精英做了一场题为《国学旨归——天人视野下的终极关怀》的主题演讲。与会1500人,会场爆满。整个演讲持续了四个小时才结束。
运城市文化局局长王英杰也专程从运城赶来,陪同周易玄做了全程考察,并听取了周易玄的演讲。王英杰告诉记者:“我听过无数场演讲报告,我自己也做过无数场演讲报告,从没真正听过一场‘上下五千年,纵横十万里”的演讲。周易玄老师博闻强记固然惊人,但他竟能融通诸子百家,信手拈来,令人震撼!四个小时的演讲,信息量极为庞大,需要慢慢消化。我研究《易经》很多年,以前许多不能理解的东西,豁然开朗,茅塞顿开。真有‘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之感。”王英杰告诉记者,他甚至想拜周易玄为师,追随他学习、践行、弘扬中国古老的传统文化。
其他听众也告诉记者,周易玄的演讲,站高立远,深入浅出,让大家享受了一顿思想盛宴。同时让大家身心灵同时得到了一种强大的洗礼。
周易玄的演讲题目叫《国学旨归——天人视野下的终极关怀》,这个标题,其实正是他的新书书名。
《国学旨归》图书系列第一辑,共两百万字。分成《老子汇通》、《干支哲学》、《千古易人》三个部分。新书刚一出来,就在北京大学百年纪念讲堂隆重举办的“首届传统文化高峰论坛”上惊艳亮相,在全场上千人的政、商、学界名流的共同见证下举行了新书揭幕仪式。几万套新书刚出炉就被企业家们抱团抢购一空,从而掀起了又一轮国学热潮。
从2014年开始,他将把“传统文化高峰论坛”分论坛开办到全国各省市,届时他将携手北大,联合全国大型公益活动——“春晖行动”与当地政府共同主办,重拾人文经典,传递国学智慧,共同助推中国梦,让全中国人民,都来享受中国文化盛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