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晓棠的女儿 王晓棠:没有获奖的最佳女演员

2017-07-20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 近来不少读者来信,询问王晓棠同志的近况."八一"建军节前夕,记者找到她所在单位--八一电影制片厂,厂里说她正随峨嵋厂拍片,她的爱人言小朋告诉记者,她正在北京选外景,但不回家住.在他们的帮助下,我们找到部队的一家招待所,访问了王晓棠."我还是个演员!"晓棠同志很忙,我们的谈话不时被打断.有人来谈外景,有人来说剧本.她抱歉地笑着说:"焦头烂额,真是焦头烂额!"正在筹备中的这部影片--<翔>,她既是编剧,又是导演.她要求摄制组每个同志都要

 近来不少读者来信,询问王晓棠同志的近况。“八一”建军节前夕,记者找到她所在单位——八一电影制片厂,厂里说她正随峨嵋厂拍片,她的爱人言小朋告诉记者,她正在北京选外景,但不回家住。在他们的帮助下,我们找到部队的一家招待所,访问了王晓棠。

“我还是个演员!”

晓棠同志很忙,我们的谈话不时被打断。有人来谈外景,有人来说剧本。她抱歉地笑着说:“焦头烂额,真是焦头烂额!”正在筹备中的这部影片——《翔》,她既是编剧,又是导演。她要求摄制组每个同志都要“当两个人用”,她自己更是不止当成两个人。

记者问她:“您是改行做编导了?”

她纠正道:“不!编剧我是业余。我的编制仍然是演员。在这部影片里,我要演一个华侨技术人员。”

《翔》写的是一位老将军和两位华侨在十年动乱中的命运,人们读后都说:“作者性格鲜明,剧本性格也鲜明。”她说:“我是写自己有生活、有感情的东西。我不为名,不为利,就想为社会主义争口气!江青说:‘没有王晓棠,电影就不拍了?!’她把我赶下银幕,我要重回银幕,而且要干得更多些,干得更好凿!”

“第三届百花奖应是六四年……”

说话间,有个四川口音的同志进来问:“看外景几点走?”王晓棠顺口用四川话回答:“现在是八点钟,九点十分出发!”她的方言讲得这样漂亮、流利,不禁使我们暗暗惊讶。其实,除了四川话,她还能说道地的上海话、杭州话、河南话、河北话,她说:“这和我学骑马、学打枪一样,都是电影演员应有的基本功。”

她学过京剧,演过话剧,在银幕上吸收运用了这些艺术之长。从《神秘的旅伴》到《野火春风斗古城》,她在12部影片中塑造了民族不同、性格各异的13个角色,无不具有一定的艺术魅力。六十年代,曾为她筹备了一台“个人晚会”,她计划演出独唱、舞蹈、朗诵、评弹,还向刘长瑜学了京剧《卖水》。但由于形势变化,没有成为现实。

她回忆地说:“第三届电影百花奖应该是六四年举行的。江青一句话卡了。”那次,她以《斗古城》中成功地扮演金环、银环姐妹,被观众选为最佳女演员(最佳男演员是主演《甲午风云》的李默然),选票相当集中,比前一届多得十万张票。

谁知两年以后,“最佳”变成了“最顽固”!

“除非死了,就得回来!”

十年动乱中,王晓棠夫妇被加上种种吓人的罪名,开除军籍,下放怀柔林场劳动。先是发40元微薄的生活费;但她“不服软,不服罪”,被视为“最顽固”。后来四年,生活费不发了,粮票也不发了,她还是不低头!这时,她唯一的儿子又因无人照管而病死了,她仍没被丧子的悲痛压倒,练功、学业务,坚信总有一天能再回银幕。

珠影同情她的遇遭,先后六次邀请她到珠影工作,她谢绝了对方的好意,说:“如果我去了。就等于承认他们开除我是对的。不,他们错了,他们必须承认错误!我一定要回八一厂,哪怕回去一天再走!” 有人扬言说:“你死了也别想回来!”她回答:“除非是死了,就得回来!”

银幕上的王晓棠是那么温柔,生活中的王晓棠却是这样火辣辣!

“不挣命不行!”

谈起《翔》的创作,她说:“这是挣命挣出来的,不挣命丕行!”七八年她患了甲亢,开刀的第六天就起来练声。医生叫她休息三个月,不要动脑子。她却用四十天拚出了这个剧本。

对于这部影片,她要求记者先不要宣传。她说:“我不喜欢说了再干,还是干了再说吧”所以,有关《翔》的情况,我们准备待年底影片上映时再访王晓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