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小华一审 不求名来名自扬—记天门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B区主任杨小华
在天门医坛,有这样一个人——无心求名,却名闻遐迩;不计得失,却收获颇丰。他,就是天门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B区主任、主任医师杨小华。
1986年8月,从湖北医学院毕业后,肩负着“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神圣使命,承载着救死扶伤、为民除病的光荣与梦想,杨小华回到家乡,被分配到天门市第一人民医院内科工作。
在一张张被病魔折磨而痛苦的脸庞面前,在一双双渴望生命阳光照耀的泪眼面前,杨小华无数次默默发誓:一定要做一名守望生命、护航健康的好医生!
于是,在一条充满艰辛和挑战的行医路上,杨小华开始了自己艰难而执着的跋涉。
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杨小华以敢为人先的勇气和坚韧不拔的意志在医学领域里锐意开拓,不断进取,一次又一次地填补了我市医疗领域的空白,成为我市神经内科领域的领军人物。
1999年,当湖北医学界对重症脑出血的治疗陷入山重水复之际,时刻追踪医学前沿动态的杨小华,率先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朝阳医院引进了治疗脑出血的“新武器”——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从此,这一新技术成了他挑战脑出血的镇山法宝。
2009年2月26日,对于43岁的万立志来说是一个黑色的日子。那天上午11点50分,万立志因脑出血住进了市一医院神经内科重症监护病房。入院时患者神志昏迷,CT显示:“右侧大脑出血,脑室系统积血”。
当天下午,万立志病情急剧恶化,神志由浅昏迷陷入中昏迷,并且出现了呼吸衰竭的危险征兆。无奈之下,其气管被迫切开,依赖呼吸机辅助呼吸。
此刻,患者的生命之火就像风中的蜡烛,随时都有可能熄灭。急诊手术是挽救患者生命的唯一途径。可是,呼吸衰竭、生命垂危的情形按教科书规定实乃手术之大忌。若循规蹈矩,患者的生命之火必将黯然熄灭;若选择手术,医生无疑会面对巨大压力和意想不到的风险!
一个两难选择横亘在杨小华面前。
然而,生命高于一切。杨小华打破常规,毅然决然选择了手术。
当天晚上,杨小华采用自己改良的侧脑室微创穿刺引流术对患者进行手术。经过精确的定位,一根外径只有3毫米的特种穿刺针准确命中了穿刺靶点,暗红色的血液在极高的颅内压力下喷射而出,手术取得了圆满成功!
次日,万立志自主呼吸恢复正常,脱离了呼吸机。神志也由中昏迷转为浅昏迷。此后,在杨小华的精心治疗下,万立志的病情日渐好转。5月4日,带着康复后的喜悦与感动,万立志迈着稳健的步履出院了。
精微的科技之门,是事业靓丽的起跑线,又是精彩人生尽情放歌的大舞台。正是在这个舞台上,杨小华上演了一幕幕救死扶伤的动人活剧,留下的足迹独放异彩——
14年来,采用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脑出血患者846例,使市一医院脑出血的病死率下降了14个百分点,让许许多多的脑出血患者躺着进院,走着回家;
先后成功地开展了腰穿置管引流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改良侧脑室穿刺引流术治疗脑室出血,A型肉毒毒素治疗局限性肌肉痉挛等11项新业务;
其开展的科研项目,有两个被鉴定为湖北省重大科技成果;有3项科技成果被天门市人民政府分别授予科技进步一、二、三等奖。
医者,仁术也。从事临床工作以来,杨小华用仁慈的爱心呵护着每一个病人,用真挚的情怀温暖着每一个患者。他常说,让一个患者满意只是结识了一个病友,让一个患者感动才是结交了一个朋友。
杨小华除了每周五上专家门诊外,其他时间都在病房工作。可是每天寻到病房找杨小华看病的人总是络绎不绝。同事们戏称他是“病房门诊两头忙,一年上头搞‘双抢’”。对待每一个前来就诊的病人,杨小华都是那样真诚、热情,都是那样不厌其烦。他总是认为,病人来一趟医院不容易,决不能让他们失望而归。
一位身边的同事这样评价杨小华:杨主任看病时,态度非常和蔼,神情非常专注,他总是耐心地倾听病人的叙述,很少打断他们的絮叨,那姿态、那眼神,令人直觉他们如亲如邻,丝毫没有一点专家教授的架子。他检查病人时总是那样严谨认真,有时为了检查患者的下肢及足部情况,他常常蹲下身去卷起病人的裤脚,甚至帮他们脱下鞋袜,令病人常常感动不己。
2000年11月17日,横林镇一位名叫汪群香的病人因患多发性硬化住进了市一医院神经内科。贫寒的家境,加上疾病的煎熬,患者的情绪十分低落,几次流露出轻生的念头。
患者绝望的眼神深深刺痛了杨小华的心。他一面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一面拿着病历去找院长,请求为患者减免医疗费用。院长为杨小华的赤诚所感动,批示为患者减免医疗费用20%。
之后,杨小华又认真斟酌起患者的治疗方案。他知道,当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时,血浆置换疗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治疗手段。可是,作为基层医院,市一医院没有血浆置换机。如果上武汉,仅该项费用就得上万元,病人经济上显然无法承受。
经过科学评估和缜密论证后,杨小华决定“土”法上马,采用简易血浆置换疗法对患者进行治疗,结果取得了十分显著的疗效,并且为患者节约费用2千多元。康复出院那天,汪群香紧紧握住杨小华的手,泪眼蒙胧,久久不肯松开……
杨小华是那种把职业当成事业来经营的人,他以近乎痴迷的情怀钟爱着他的医学事业。在忘我的工作中,他感受着患者对健康的渴望,体验着病人康复的快乐。
2006年夏天,杨小华打篮球时不慎摔伤了左脚,造成脚掌骨骨折。在家休养期间,他念念不忘的是住院的病人,时刻牵挂的是患者的安危。仅仅半个月之后,他便不顾同事劝说和妻子的劝阻,执意拖着肿痛的左脚一瘸一拐地回到了科室。
无法释怀的工作岗位,是杨小华人生一架不老的钢琴。只要坐上属于自己的座椅,他就会激情澎湃地弹奏去病除疾的最美旋律,在江汉平原的沃野之上,在陆羽故里的子民心间,无尽流淌。
他的弹奏无疑是忘我的,奋不顾身的。
那是2007年冬天的一个傍晚,神经内科接连收治了三个重症脑出血患者。此时,杨小华刚刚下班回家。闻讯后,他不容分说,立即赶到病房,迅速对患者展开急诊手术。
三台手术一直持续到晚上零点时分。回家途中下楼梯时,疲惫已极的杨小华眼前突然冒出一串金星,一个趔趄,险些摔倒在楼道上……
光阴荏苒,风雨人生。27年了,这些早已成为常态。在深深眷恋的医学园地,杨小华苦苦耕耘,默默奉献,洒下了一路汗水,也收获了一路欢欣——
被评为全国知识型职工先进个人;成为享受湖北省政府专项津贴的专家;捧回湖北青年五四奖章、天门市劳动模范、天门市十佳青年、天门市十佳医生等荣誉称号……
不负病人的期盼,对得起自己的良知,是杨小华行医的理念;不断挑战病魔,不断超越自我,是杨小华一生的追求。27年来,杨小华凭着凭着高尚的医德和精湛的医术赢得了广大患者的信赖和美誉。今后,他一定会乘着梦想的翅膀,去迎接新的挑战,去拥抱新的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