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沫若简介】郭沫若生平简介
郭沫若(1892—1978),现代著名作家、诗人、历史学家、考古学家、古文字学家、社会活动家。原名郭开贞,笔名郭鼎堂等,四川乐山人。
郭沫若生平简介:
1923年毕业于日本九州帝国大学医科。1914年留学日本,回国后与成仿吾、郁达夫、张资中等人组织创造社,历任《创造季刊》、《创造周报》、《创造日》、《洪水》杂志主编,上海大夏大学讲师,学艺大学文科主任,广东中山大学文学院院长,北伐军总司令部政治部副主任,1927年参加八一南昌起义,后流亡日本研究中国古代社会和甲古文字、青铜铭文,“七七事变”后返国,从事抗日救亡运动,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第三厅厅长。1948年进入解放区,历任政务院副总理兼文教委员会主任,中国科学院院长,中国科技大学校长,中国人民保卫世界和平委员会主席。中国文联第一、二、三届主席,中共第九、十一届中央代表及委员,全国政协副主席,全国人大副委员长。1918年开始发表作品。1952的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郭沫若作品:
诗集:《女神》、《长春集》、《星空》、《潮汐集》、《骆驼集》、《东风集》、《百花齐放》、《新华颂》、《迎春曲》;
历史剧本:《屈原》(已拍摄发行)、《虎符》、《棠棣之花》、《孔雀胆》、《南冠草》、《卓文君》、《王昭君》、《蔡文姬》、《武则天》、《聂莹》;
回忆录:《洪波曲》,评论集《雄鸡集》;
专著:《中国古代社会研究》、《甲骨文研究》、《卜辞研究》、《殷商青铜器金文研究》、《十批判书》、《奴隶制时代》、《文史论集》、《郭沫若文集》(38卷)等。
郭沫若写作风格:
郭沫若自1918年起,创作了许多脍炙人口作品,而他在五四运动前后的作品和建国之后的作品风格颇为不同。五四运动前后期的作品以浪漫主义为主,同时富有激情,号召人们成为共产主义者,例如《〈女神〉序诗》: “我是个无产阶级者: 因为我除个赤条条的我外, 什么私有财产也没有。 《女神》是我自己产生出来的, 或许可以说是我的私有, 但是,我愿意成个共产主义者, 所以我把她公开了。 《女神》哟! 你去,去寻那与我的振动数相同的人; 你去,去寻那与我的燃烧点相等的人。 你去,去在我可爱的青年的兄弟姊妹胸中, 把他们的心弦波动, 把他们的智光点燃吧!” 从诗中不难看出,郭沫若呼吁人们成为共产主义者。
在《女神之再生》中,通过写乌烟瘴气的黑暗世界,反映了中国当时黑暗混乱的军阀混战的社会状况,鼓励人们爬起来奋斗,去追求光明。他在诗剧《湘累》中所表达的那种沛然若决江河的反抗丑恶现实、追求美好理想的精神,既符合了屈原的性格,又代表了五四时期诗人自己的处境和心情。《女神》具有强烈的反帝国主义反封建社会的革命精神和鲜明的革命浪漫主义特色,气势奔放,有很强的时代精神,这也是郭沫若作品的一大风格——浪漫主义风格。
建国之后,郭沫若先后创作了以“翻案”为主旨的历史剧《蔡文姬》与《武则天》,极力美化曹操与武则天的历史形象。而在创作风格上,他也有了很大的变化。例如1958年,郭老创作的《咒麻雀》: “麻雀麻雀气太官,天垮下来你不管。 麻雀麻雀气太阔,吃起米来如风刮。 麻雀麻雀气太暮,光是偷懒没事做。 麻雀麻雀气太骄,虽有翅膀飞不高。 麻雀麻雀气太傲,既怕红来又怕闹。 你真是混蛋鸟,五气俱全到处跳。 犯下罪恶几千年,今天和你总清算。 毒打轰掏齐进攻,最後方使烈火烘。 连同武器齐烧空,四害俱无天下同。” 联系当时中国的状况,他是在讽刺那些不切实际的空想家。从诗中来看,他的风格比起五四运动时期有了很大的变化,以幽默、讽刺的内容为主。
郭沫若是“御用文人”,所谓“御用文人”,一是必须是有一定的文学成就,二是没有自己的价值标准,一切以领袖的标准为标准,以领袖的好恶为好恶,以领袖的是非为是非。后期的诗,都是歌功颂德居多。而在这首诗中,郭老却明确地表达了不应该不切实际地大跃进,并非没有自己的价值标准。
综上所述,郭沫若的作品风格前期是浪漫主义风格,激励人们爬起来奋斗,加入共产主义的行列;而后期的风格主要是以更功颂德以及幽默的讽刺为主。同时,他虽然是“御用文人”,却有自己的看法,并没有盲目地追随领袖。
名人眼中的郭沫若:
“鲁迅自称是革命军马前卒,郭沫若就是革命队伍中人。鲁迅是新文化运动的导师,郭沫若便是新文化运动的主将。鲁迅如果是将没有路的路开辟出来的先锋,郭沫若便是带着大家一道前进的向导。”
——周恩来
如果他说了十句,只有三句对了,那七句错的可以刺激起大家的研究辩证,那说对了三句,就为同时代和以后的人省了很多冤枉路。
——闻一多
郭沫若是二十世纪的文化巨人、中国历史上的文化巨人。五四运动以后,像郭沫若这样在许多的方面都取得成就的人是不多的,可以用奇才这个词来形容。郭沫若在学术的若干领域,特别是在中国诗歌史上,在中国古史研究、古文字研究方面所取得的成就都是辉煌的、巨大的。这些年,特别是近几年来对郭沫若的批评,有的符合事实,有的是歪曲事实的。出现批评和新的看法,是社会进步的表现。从总体上说,它会推动学术的进步和文化的发展,一个正常的学术环境应当是有批评有反批评的,但是,在对郭沫若的反思中,有些文章、有些学者采取了轻薄的态度,这是不正确的,应该注意以科学的态度来对他进行研究。
——杨天石(中国现代文化学会常务副会长)
在对郭沫若的研究中,应该注意把他放在二十世纪文化的大背景中加以审视。郭沫若既是文学家、史学家,又是革命家。对他的研究,不仅关系到他本人在文学、史学等方面的成就和不足,而且也关系到中国二十世纪整个学术史、文化史中的诸多问题。目前的学术环境为客观研究这些问题提供了条件,我们应当以平和的心态,实事求是地反思过去。
——林甘泉(中国社科院历史所学术委员会主任)
当今的研究者和读者对郭沫若的评价形成两极,跟对郭氏人格的不同理解也大有关系。一种流行的观点是把郭沫若看作是政治人物,反感他的立场多变。然而如果由《女神》等作品的创作反观郭沫若的人格,也许我们对这位诗人的浪漫气质会有更多的了解与宽容,我们就不一定再以政界的标准去衡量一位文人。郭沫若可以说是一位天才,但也有凡庸的一面,这两方面交织成他的一生。
——温儒敏(北京大学教授)
今天研究郭沫若,应当有新的角度和新的方法。研究人物终归离不开评价,而评价就要求实事求是。郭沫若是戎马书生,是文化战士,很有号召力。现在有的批评文章对郭沫若的学术人品持否定态度,这是不符合历史事实的,对年轻人有不好的影响。我们要客观地研究郭沫若,澄清一些问题是很重要的。这些年来,有的人将糟踏郭沫若看成一种时髦,这种倾向是不正确的。
——龚书铎(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郭沫若是二十世纪中国史学史上任何人都无法回避、无法抹煞的人物。他的崇高学术地位是由他的突出贡献决定的。像他这样在历史学、考古学、古文字学、古器物学、文学、艺术等方面都有很高造诣的学者,二十世纪中国史上没有几人,二十世纪以前亦不多见。对郭沫若的“反思”,实际上涉及到对二十世纪中国文化发展道路如何认识的问题,即二十世纪的优秀文化遗产是什么,二十一世纪中国文化发展方向何在这个根本问题。对郭沫若的评价要像对任何历史人物的评价一样,坚持科学的理论和方法论,坚持“知人论世”的原则,不能脱离一定的历史条件,要着重揭示本质和主流。如果颠倒了主流和支流的位置,把支流夸大到无限的程度,甚至不惜污蔑和谩骂,那就背离了评价历史人物应有的原则和方法;这同无限拔高一个历史人物的做法一样,都是不可取的。
——瞿林东(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近年来,郭沫若的评价问题不断被提出,出现一些不同看法和一些困惑,引起了社会各界的注意。有不同意见是好事,是应充分地展开讨论。但不能轻薄为文,不讲道理。不能用炒作、反炒作、反反炒作的态度。更不能随意编造事实,用一些不符合事实真相的东西作为立论的前提。无论在什么时代条件下,研究者都应当有一种科学的精神,严肃认真地对待研究对象。既不要简单地否定,也不要简单捍卫。不要仰视,也不要俯视,而应当认真对话。
——李晓虹(郭沫若纪念馆学者)
郭沫若是在学术界许多领域都有很高造诣、和极大成绩的伟大学者.在政治上稍显不足。 郭沫若是一代科学领袖(在历史学、考古学、古文字学、古器物学、文学、艺术等方面的权威性),他是我国新诗的奠基人,是继鲁迅之后革命文化界公认的领袖,作为浪漫主义的天才诗人, 郭沫若以《女神》喊出了时代的真声音,震醒了一代青年,释放了被压抑的社会心绪,满足了时代的精神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