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冬秀与朱安 胡适与江冬秀:一个自由主义者的传统婚姻(二)

2018-04-14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一位注定将成为中国文化领袖的留美博士,娶了后来被称为河东狮吼最佳诠释的小脚女人.后人往往以此评点胡适事母至孝,也有人说,这根本就是一个年轻人没有想明白婚姻的意义.说起五四以及那个被改变的中国,胡适的重要性自不必多言.他的白话运动,影响了此后百年中国人的文本和思维方式.他著名的第一首白话诗<蝴蝶>这样写: "两个黄蝴蝶,双双飞上天.不知为什么,一个忽飞还.剩下那一个,孤单怪可怜.也无心上天,天上太孤单."有人费力地在这首诗里找"高深"之处,仿佛不高深就配不

一位注定将成为中国文化领袖的留美博士,娶了后来被称为河东狮吼最佳诠释的小脚女人。后人往往以此评点胡适事母至孝,也有人说,这根本就是一个年轻人没有想明白婚姻的意义。

说起五四以及那个被改变的中国,胡适的重要性自不必多言。他的白话运动,影响了此后百年中国人的文本和思维方式。他著名的第一首白话诗《蝴蝶》这样写: “两个黄蝴蝶,双双飞上天。不知为什么,一个忽飞还。剩下那一个,孤单怪可怜。也无心上天,天上太孤单。”

有人费力地在这首诗里找“高深”之处,仿佛不高深就配不上适之先生的学养。这实在是没想清楚白话运动的本意——去除思维里的种种限制,先学会明白畅晓地说事,有一说一罢了。蝴蝶就是蝴蝶,孤单就是孤单。

也有人说这是首爱情诗,这是不是误读我不敢说,但就算爱情,那还真首先是蝴蝶的爱情,不是胡适的。

胡适自己的一首爱情诗是这样写的:“病中得他书,不满八行纸;全无要紧话,颇使我欢喜。”胡适自己有35个(荣誉)博士学位,而他的夫人江冬秀识字不多。两人成婚前,胡适生病,江冬秀写信来问候,可以想见其词不达意,以及那份小心翼翼的殷勤。所以纵然“全无要紧话”,胡适也总是“欢喜”的。

胡适和江冬秀的亲事,在他13岁时就定下了。1917年,26岁的胡适学成回国,迅速完婚——从订亲到圆房的十多年间,胡适和江冬秀从未见面。一位新文化运动的绝对领袖,他的情感生活,就这样“沦陷”于旧文化之中了。

这中间当然有过挣扎。18岁那年,胡适的母亲曾要求他完婚。他以学业为名拒绝了。最终,他仍然在26岁“高龄”和江冬秀成婚。一位注定将成为中国文化领袖的留美博士,娶了后来被称为河东狮吼最佳诠释的小脚女人。后人往往以此评点胡适事母至孝,也有人说,这根本就是一个年轻人没有想明白婚姻的意义。

现在看胡适的婚姻,就是报纸情感倾诉栏目里常出现的那种“落差”婚姻。我们的道德总是同情弱者,一旦这样的婚姻出现问题,总是地位相对较高、能力相对较强的一方容易受到指责。其实这事要一分为二看。一些制度、法规,乃至社会舆论,当然应该保卫弱者;而所谓强者很容易成为道德标靶。想来当年的胡适也面对这样的问题:江冬秀当时27岁,仍然未嫁,在乡下来看年纪已经几近中年;胡适若悔婚不娶,所承受的乡村舆论压力可以想象。虽然和他地位相当的“大人物”们,很多都以自由、解放的名义,在农村抛弃过一个老婆;但倡导独立思想自由精神的胡适,却没有这样做。

于是,他开始了一生略带遗憾的婚姻。同样的,她也难免进入一种狐疑的状态,审视他的每一个举动,身边出现的每一个女人,而后作河东狮吼。胡适惧内之名播于海内,现在看他和江冬秀的合影,即便不知道这种种往事,“不般配”三字也是显而易见的。

文本可以简化。思维难以单纯。此为中国。

婚姻维持着,胡适怅惘着。他一生中,爱情故事相当多。随手一举,便有多例:与授业恩师杜威的夫人罗维兹以及一位曾照顾他的美国护士不清不楚;与小表妹曹佩声在杭州烟霞洞有过一段神仙眷侣般的生活,知道那段故事,你会觉得《天龙八部》里石洞神仙姐姐简直取材于此;与美国粉丝韦莲司的漫长姐弟恋,韦氏留存的胡适书信,大约十年前才经由学者之手面世,一段惊心动魄的感情才就此完全曝光。

曹佩声为胡适终身未嫁。韦莲司不但为胡适终身未嫁,还曾经受胡适之托,照顾过病中的曹佩声;还曾经在胡适逝世后,与江冬秀成为好友,帮助她整理胡适身后的种种文件史料——非我族类,难道连醋都不吃了吗?

胡适和江冬秀的婚姻,经常被一些“热爱中国文化”的人作为包办婚姻的样本,甚至还一定要说人家“很幸福”。按他们的逻辑想来,胡适一生的婚外情事,也是风流雅致了。这种说法粗暴之处在于,完全忽略了勉力维持的婚姻中,两个人、更多人的痛苦。

而江冬秀“河东狮吼”之名,基本来自她对婚姻的残酷保卫方式。胡适为什么会“惧内”?一是秀才遇到兵,搞不过她;二是江冬秀每次发飙,多少也与胡适及其身边好友的风流孟浪有关。和曹佩声的恋情,被江冬秀手持剪刀喝止;和陆小曼曾经眉来眼去通英文信,眼见悍妻将要出手,只好极力促成她与徐志摩——后半段是世纪级流言,真伪未知。

江冬秀还有一次著名的发飙。梁宗岱出轨,想和太太离婚(出国留学前,他抗婚不与发妻同室,从而虚化这段婚姻)。朋友们自然支持他的恋爱和选择。这时,江冬秀横空出世,路见不平一声吼,将梁太太接到家里来住,帮她出主意打官司,大获全胜。自此,知识界无人不知胡家河东狮的威力,对那些跃跃欲试的文学女青年,也起到了极好的震慑作用。

江冬秀曾经对着很多人,骂胡适和他的圈子:“你们都会写文章,我要是会写文章,有一天我要把你们这些人的真实面目写出来,你们都是两个面目的人。”李敖也曾为此叹息:“认识江冬秀,才知道胡适有多伟大。”

这样的婚姻,有意思么?但即便到了婚姻自由深入人心已近百年的现今,这样的勉力维持,这样的婚姻保卫,在我们身边仍然很多很多。此事,我们不妨无限放大《蝴蝶》的隐喻——孤单最让人恐惧。为了不孤单,我们什么都做得出来。

胡适曾经说过一句话:情愿不自由,也是自由了。这大约可以看做他一生情爱的写照。胡适在五四期间写的第一个白话剧本,叫做《终身大事》,大致讲了年轻人对自由恋爱、自由婚姻的向往。然后,他用尽自己的终身,做了一件大事——和江冬秀白头偕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