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达王会悟 李达夫人王会悟被陈独秀夸胆子大
李达是我党创始人之一,他的夫人王会悟,也为党的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她一生功绩卓然,却从未担任过任何要职,繁花看遍从容淡定。顺水而来,随风而去,淡淡一个背影,融入了历史的烟雨。
1898年,资产阶级改良运动掀起高潮又功败垂成,这一年,王会悟呱呱坠地于乌镇的一户书香门第。父亲王彦臣为人耿直严谨,是晚清的一名秀才,开着一家私塾,母亲贤惠能干,刺绣技术远近闻名。王会悟从6岁起就随父就读,在她的同窗中,有一位是后来成为大文豪的沈雁冰(茅盾),而按辈分,王会悟是沈雁冰的表姑。
1916年,她考入湖州教会学校——湘郡女校。在湘郡女校求学时,她如饥似渴地吸收着新思想、新文化,陈独秀主办的《新青年》成了她最喜欢的杂志,她曾给陈独秀、恽代英等她所敬佩的人写信,赞成采用白话文,拥护他们的革命主张。未曾想,陈独秀先生在百忙中给她回了信,夸奖她“胆子大”,勉励她“多读点书”,并欣喜地表示“没想到我们的新思想都影响到教会学堂了”。
1919年,这是她生命中很重要的一年。这一年,她到了上海后,在中华女界联合会做文秘工作。这是她真正从事妇女解放工作的开始,而不久后,她又在这里邂逅了她的人生伴侣。
“五四”期间,青年运动风起云涌,各地青年广泛交流。当时,李达作为留日学生总会的代表回国交流思想,与“女联”经常来往,也与王会悟在工作中相识。在接触中,李达坚定的革命信仰和渊博的知识,让王会悟敬佩不已。1920年下半年,两人喜结连理,并在陈独秀寓所举办了婚礼,办了一桌酒席,请了沈雁冰、沈泽民兄弟和几位朋友。
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望志路106号(今兴业路76号)秘密召开,会议行至中途,因遭法租界巡捕的袭扰而被迫停会。上海已经不能开会了,到哪去继续把会开完呢?代表们对此意见不一。
上海代表李达的夫人王会悟是嘉兴桐乡乌镇人,曾在嘉兴女子师范念过书,对嘉兴以及南湖的情况非常熟悉。她想到嘉兴的南湖游人少、好隐蔽,就建议到南湖区包一个画舫,在湖中开会。同时嘉兴和上海本身交通非常方便,位于沪杭铁路沿线,代表们都同意了这个意见。
在王会悟的建议下,“一大”会议转移到嘉兴南湖上的一条游船上举行。而王会悟作为具体安排事务的工作人员,成为南湖游船上中共“一大”会议召开时唯一一位非代表成员。8月初,代表们从上海北站坐早班火车来嘉兴,在王会悟的带领下,代表们先扮成外地游客,登烟雨楼观景。
其实是前来观测南湖地理位置,最终确定了会议游船停泊的位置,大约在湖心岛东南岸200米的湖中心位置。确定位置以后,在王会悟的带领下,代表们先坐摆渡船到湖心岛,再坐小拖梢船到达王会悟预雇的画舫上。会议就在中舱举行。王会悟则坐在船头放哨。
“一大”代表们用了一天的时间将所有的会议议程全部完成,到下午6点多钟,就宣告了“一大”的胜利闭幕,也就是在这一刻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1922年,王会悟参与创办了上海平民女子学校,这是中共领导的第一所半工半读学校,她担任工作部主任。该校不仅为党培养了一批优秀的妇女干部,而且成为党的一个秘密联络点,一些党内会议曾在该校楼上召开。同年底,李达应毛泽东之邀,到长沙湖南自修大学主持教务,并主编《新时代》杂志。
王会悟随同前往,并根据毛泽东的建议,任该校附属中学部英文教员。在此期间,王会悟夫妇与毛泽东夫妇结下了深厚的革命同志之情。大革命失败后,王会悟随同李达秘密回到上海,与党失去联系,1923年李达自动离党。但在十分困难的情况下,他们仍坚持宣传马克思主义。王会悟还化名“王啸鸥”,组建笔耕堂书店,出版了许多马克思主义著作。
1933年至1937年,他们居住在北平,王会悟在中国大学担任教务工作,在进步学生中做了许多工作。1937年,李达著作的《社会学大纲》出版。为了这本书的印刷和发行,王会悟化了许多心血,设法把书迅速送往延安。毛泽东收到书后,反复阅读了几遍,还作了详细眉批,并向延安的哲学研究会和抗日军政大学推荐这本书。毛泽东在给李达的复信中,称赞他们夫妇:“你们是真正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