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梦家子女 新月派诗人陈梦家曾与才女方令孺以诗诉愁

2017-12-10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1927年夏,17岁的陈梦家考入南京"国立第四中山大学"法律系,不久,学校改名中央大学.在这里,陈梦家成了当时新月派诗人的代表之一,还遇到了人生难得的一位红粉知己——女诗人方令孺.方令孺是陈梦家的校友兼诗友方玮德的九姑.方令孺出身于安徽桐城方氏的书香世家,上世纪40年代开始任教复旦大学;50年代末至"文革"初,任浙江省文联主席.1929年,方玮德入学中央大学外文系,方令孺也从美国留学回到南京.她19岁就奉父母之命嫁给了南京大银行家之子陈平甫,但双方志趣不投,同去美国

1927年夏,17岁的陈梦家考入南京"国立第四中山大学"法律系,不久,学校改名中央大学。在这里,陈梦家成了当时新月派诗人的代表之一,还遇到了人生难得的一位红粉知己——女诗人方令孺。

方令孺是陈梦家的校友兼诗友方玮德的九姑。方令孺出身于安徽桐城方氏的书香世家,上世纪40年代开始任教复旦大学;50年代末至"文革"初,任浙江省文联主席。1929年,方玮德入学中央大学外文系,方令孺也从美国留学回到南京。

她19岁就奉父母之命嫁给了南京大银行家之子陈平甫,但双方志趣不投,同去美国后就分居,回国后虽没有正式离婚,但丈夫在外已有了侧室……这段并不幸福的婚姻其实早已结束,方令孺的生活也多了几许哀愁。

因为方玮德,因为诗歌,陈梦家认识了方令孺。方玮德的九姑也成了陈梦家的九姑,甚至成了他们诗歌圈的九姑。

方令孺的二女儿肖文还记得,1930年夏天某日,母亲从青岛大学回南京度暑假,大表哥方玮德带了他的朋友陈梦家来她们家,陈梦家身穿深蓝色的大褂,穿着比大表哥朴素一些,个子比大表哥矮一点。她说,母亲非常欣赏大表哥和陈梦家的才华,喜欢和他们在一起谈诗论文;这时,大家都忘了年龄,自己得了好诗,一定会相互点评击赏。那一年,陈梦家20岁,方令孺34岁。

当时,陈梦家正处于爱情的纠葛中,方令孺正好成了陈梦家烦恼生活的倾诉对象。在他们的交往中,方令孺扮演了一位大姐的角色。在南京这个六朝古都的江南烟柳间,他们漫步,他们聊天;在不能见面的时候,他们就以信叙述自己的所见所感,叙述对生活和人生的理解,小弟弟向大姐述说了自己内心的痛楚,而大姐则悉心开导,他们一起沉浸在美好的友谊中。

他们之间1930年5月到8月的通信,其实就是优美的散文,陈梦家取了一个富有诗意的文题:《你披了文黛的衣裳还能同彼得飞》,发表在1930年12月《新月》杂志第3卷第3号。方令孺则把这些信件中自己的部分,以《信》的文题收入以《信》命名的散文集,于1945年由文化生活出版社出版。

在这些通信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这份友情的珍贵。方令孺说:

"今年初夏,在玄武湖上看见你同玮德,都像春花一般的盛开在金色的黄昏中微笑,现在又常常从空中飘来你洁白的馨香的片语,我又静默了,又怕一出声这种愉快消失,聪明的小朋友,你能理会?

"生活是一件极平凡的事,玮德说我虽披了文黛的衣裳还能同彼得一齐飞,我听了有些伤感。我想,我只好比那鲛人的珊瑚湖上的永无鸟立在她堕落的巢上在湖中漂泊。你同玮德正在飞呢;尤其是你,那样充满生命的力!

"你的长诗,我细细读过。我觉得你有好的想象力,美的句子,同真实的热情。

"你走了以后我们觉得一种陡然的空漠。那天在玄武湖上的风景,可以象征我们的友谊,澹泊的光里,两个生命在波动,都向着人生直爽的路走,你想是不是?

"你告诉我你自己的事,我听了既不觉得你是夸张,又不觉得是诉苦。

"我非常喜欢得认识你,这使我不致时时要用心机做人。

"一枝白蜡流着泪对我,它为什么这样扰动我心里的凄凉。"

方令孺温润的言语,处处可见一位大姐对小弟弟的关爱和赞赏,而陈梦家对方令孺,似乎渐渐生发出一种依恋,他把什么都告诉方令孺,包括自己忏悔的初恋,渴望得到大姐的理解和安慰。他对方令孺说,你披了文黛的衣裳还能同彼得飞,文黛自然是指方令孺,彼得是陈梦家自指。

文黛和彼得是英国作家巴厘的童话《彼得·潘》中的人物,彼得是一个不愿长大也永不长大的孩子,他给小姑娘文黛和她的两个弟弟身上撒了魔粉,一起飞到了虚无岛,让文黛做了孩子们的小母亲……共同过着奇妙精彩的生活。在陈梦家的心里,宽厚的九姑方令孺正如一位小母亲,关心和体贴着他,给他烦杂的心灵以慰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