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士钊的女儿 胡适与章士钊:一对“冤家”的趣诗
胡适曾入选美国《观察》杂志评定的“全世界一百位最有影响的人物”,主要缘于其对中国白话文的贡献。自1917年1月刊发《文学改良刍议》以来,他不遗余力地推进白话文的发展,明确提出白话文是“中国文学的正宗”,文学革命的“唯一宗旨”就是“国语的文学,文学的国语”。这些惊世骇俗的论断,诚如曹聚仁所言,“是用扛鼎的气力说出来。的确是划时代的看法”。
后来,他撰写了《白话文学史》,进一步从学理上论述其演进。他还开一代风气,写了大量情趣浓郁的新诗,辑成《尝试集》,“山风吹散了我窗纸上的松痕,吹不散我心头的人影”等佳句,广为流传。
作为从旧学营垒中杀出的一代大师,胡适国学根底丰厚,对《红楼梦》《水浒传》《儒林外史》等的考证、国故整理、禅宗史研究、《水经注》研究等,均有卓荦不凡的成就。
白话文在发展中,遭到守旧者的激烈抨击,除大家所熟知的林纾、刘师培等外,章士钊主编的《甲寅》杂志,“风头”甚健,提倡读经,反对白话文,“白话恕不刊布”。章士钊终生以文言写作,有《柳文指要》等行世,并以诗家名动一时,被誉作“同光后劲”。
对此,胡适一针见血地指出:“章士钊的谩骂,绝不能使陈源、胡适不做白话文,更不能打倒白话文学的大运动。”历史也昭示,白话文以伟大的生命力迅速赢得了广袤的世界,中国文学也随之步入崭新的天地。
胡适、章士钊虽各为新旧文学的盟主,泾渭分明,但彼此见面时非常客气,其朗达的气度,可圈可点。
1925年2月初,胡适、章士钊这对“冤家”,在北京“撷英番菜馆”相遇,他们合影留念。章士钊在照片上题了一首新诗,送给胡适,并请他写首旧诗回赠。章士钊的新诗令人捧腹:“你姓胡、我姓章,你讲什么新文学,我开口还是我的老腔。你不攻来我不驳,双口并座,各有各的心肠。将来三五十年后,这个相片好作文学纪念看。哈哈,我写白话歪词送把你,总算是老章投了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