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雄的年龄 中共在黄埔军校重要负责人熊雄的光辉人生
熊雄,1892 年出生,江西宜丰人。在熊雄的青少年时期,祖国母亲正遭受帝国主义列强宰割,一个好端端的国家被帝国主义、封建军阀蹂躏得千疮百孔、气息奄奄,广大贫苦百姓挣扎在水深火热之中。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内忧外患,引起了熊雄的痛苦思索,他立志通过读书明理,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
儿时熊雄上的是家塾培兰书屋。由于他勤奋好学,熟读经史子集,在传统文化的浸润中,培育了一种身心一体、家国同构的儒家爱国主义思想。在熊雄的家族成员里,从事士、农、商等职业的人均有,这又让他自幼就有对不同社会阶层的体悟,从而铸就了他那纵贯一生的英雄情结和草根情怀。
清末新政,废除科举,大兴新式学堂。熊雄在结束了传统私塾教育后,于1907 年考取新设的瑞州府中学堂,继而又考入南京优级师范学堂。熊雄在新式学堂发愤学习,屡获优等生喜报,常承长辈、乡绅的奖掖。
课余时间,他依然如饥似渴地博览群书,而且竹刻唐诗名句“一片冰心在玉壶”以明心志。中学堂攻读三年,他不仅丰富了知识,而且开阔了眼界,活跃了思维,升华了理想。
负笈异域研主义 书信诗文抒情怀
在南京优级师范学堂,他目睹清廷腐败软弱,屡遭帝国主义列强欺凌,忧国忧民之心使他不能安心读书,不久他便弃学从戎,投身到革命激流之中。他追随孙中山并相继参加了“湖口起义”和“二次革命”。然而,“二次革命”由于力量悬殊而告失败,熊雄随革命志士逃往日本,从此开始了负笈域外的生涯。
1913 年冬,熊雄入读孙中山先生在日本东京创办的“浩然军事学社”。虽然学的都是军事课程,但并不妨碍他课余时间大量涉猎文史哲方面的书刊,时刻关注国内局势。1916 年初,他回国参加孙中山先生领导的护法运动和护国战争,并且很快晋升为护国湘军总司令部上校参谋。
尽管在这段征战岁月中,他被大家公认是年轻有为的军官,战友林虎书赠的两副对联“风尘三尺剑,社稷一戎衣”“相喻以天无所事,有为于世不虚生”可以为证;并且将孙中山的早期革命思想奉为圭臬,但他目睹军阀混战、民生凋蔽,还是觉得自己的信仰诉求缺乏厚实的思想基础。
这时,发端于北大的五四运动风起云涌。熊雄非常喜欢阅读《新青年》等进步书刊,十分赞赏时任北大校长蔡元培先生“循思想自由原则,取兼容并包之义”的主张,而五四运动的精髓亦即“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因此,他毅然辞去上校参谋的职务,将目光投向各种主义的发源地——欧洲,于1920 年赴法勤工俭学。
在旅欧期间,熊雄广泛涉猎文史哲、农林工等文理学科书籍,亦大量阅读了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著作,尤其关注国内和苏俄十月革命后的革命形势。他倡议勤工俭学,与同学交换阅读国内书刊,并采用通函的方式进行交换。1920 年初,熊雄与同校的熊自难、秦青川、萧金芳等人组织了巴黎书报流通社。旅欧三年多,既是熊雄废寝忘食研究各种主义的阶段,又是他激扬文字表达思想的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