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骏李骏的画 《惊天大逆转》李骏:导演只是我的职业 和我的生活没有关系

2017-12-04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导演李骏的身份特殊.与娄烨.王小帅同级的身份让他得以冠上中国第六代导演的头衔,实质上步入的却是与之截然不同的人生及创作轨迹.他自始至终都是位成功的商业导演,惯以都市.犯罪及各种流行题材取胜.迄今为止,李骏拍摄过<零距离>.<落地,请开手机>.<北上广不相信眼泪>等影视作品,暑期上映的影片<惊天大逆转>则是他的第二部电影作品,由海润与中影进行制片发行,钟汉良.李政宰等中韩艺人担纲主演.鲜少有人知道的是,李骏曾在毕业后投身金融行业,先后从事过投行.金融.一级半市

导演李骏的身份特殊。与娄烨、王小帅同级的身份让他得以冠上中国第六代导演的头衔,实质上步入的却是与之截然不同的人生及创作轨迹。

他自始至终都是位成功的商业导演,惯以都市、犯罪及各种流行题材取胜。迄今为止,李骏拍摄过《零距离》、《落地,请开手机》、《北上广不相信眼泪》等影视作品,暑期上映的影片《惊天大逆转》则是他的第二部电影作品,由海润与中影进行制片发行,钟汉良、李政宰等中韩艺人担纲主演。

鲜少有人知道的是,李骏曾在毕业后投身金融行业,先后从事过投行、金融、一级半市场、股票、投资。人到中年的李骏选择回归影视行业,这份职场生涯则让他更能理解当下电影从业人员职业素质的重要与稀缺。李骏称自己为职业导演,并笑说这一职业的任务便在于"拿人钱财,替人消灾",从职业化的角度上、在他称之为10%的安全空间内去讲好故事。

《惊天大逆转》是国产电影,监制安东圭与主演李政宰、李彩英则都是韩国人,李骏因而更懂得中国电影与工业体系成熟的电影大国所存在的巨大差异。包括《三声》专访在内,他在多个场合提及感受最深的是,"(韩国工作人员)很敬业、很有荣誉感,一个道具师会特别认真地会来跟你说我这一个道具找了多少多少种,终于觉得这一个比较合适,最后我跟美术共同选定这个道具的时候,那道具师就会很高兴,他就会很有自豪感。而我们今天大多数的从业人员已经没有荣誉感了。"

李骏仍对中国电影抱有信心。这不光是由于多年后回归影视市场时,面对市场、资本角逐的火热;更是一种与生俱来的理想主义。

在最早离开北影时,李骏一度因电影行业理想与现实间的差距心灰意冷;然而临了,李骏将自己的姿态压低为一位故事的讲述者,在商业片可供选择的范围内传达他想做的、属于他自己的"故事",则与他的同班同学娄烨、王小帅,在某种程度上实现了殊途同归。

在去年播出《北上广不相信眼泪》时,李骏在接受采访时谈及,"在我看来,这个时代必须要的是勇气、勇敢和搏杀的精神。我会希望看到一个国家,始终还是要有一点理想主义色彩的,梦想是应该还要继续的。"

以下是他的自述。

"我是一个职业导演"

1985年,北京电影学院招导演系,我是在武汉考区考的,一路就都过了。那个时代电影学院导演系,会有天之骄子的那种劲儿,在学校里也是最受宠的。

我是一个物质欲望很强的人。我要我的生活要自己能支配一切。在当时电影做不到这一点的时候,我就选择先去从事商业。在商业履历中,你会迅速地认知到你自己只是一个普通人,并不比别人聪明。

商场里是刺刀见刺刀、硬碰硬的拼杀。很多时候拼杀的就是你的智商、你的心理是否强壮。这导致我再回来拍戏的时候,我始终认为我是一个职业导演,这只是我的一个职业,它跟我的生活是没有关系的。

职业导演第一条是要负责拿人钱财、替人消灾。在你接受投资资源的时候,你需要保障不超预算、不超时间的情况下地去完成。其次,你应该要遵从你所在讲的这个故事的受众,他们希望看到什么。你用你的专业能力和包装能力把它做得得更为精美或者更为华丽。

《惊天大逆转》是一个标准的商业类型片,里边没有任何文艺气息和所谓文艺表达。个人表达在商业电影里只能允许你在10%以下,有那么一点就够了。它可以更含蓄地表达比如说你的审美,比如说人物设置里的某一些微妙的台词。千万别跳出来让人感觉到你的个人表达。

这是我理解的商业电影的一个准则。好莱坞的商业电影基本上是在这个准则完成的,你以为如果这些好莱坞的剧作家以及导演们,都是特别庸俗特别没有品位的,那你就真错了。其实他们都是知识分子,而这是大家非常懂得的游戏规则。

在中国学电影和学艺术,始终以一种精神贵族的角度在呈现,这种服务意识往往会比较差。他怕丧失掉自己作为一个艺术家的立场,或者是觉得如果一旦服务了,那我是谁?导演就是一个职业。职业导演是什么?就是什么题材我都能拍,我都可以。

先不要抱太多幻想。我更建议先别想这个,先想我们要让整个中国的电影工业能起来的话,需要这些真的学电影的、有技术和天赋的人,愿意踏踏实实去拍一些讲故事讲得很好的电影。

这是我个人的建议,也是我个人的看法——先把自己当普通人。

"但这是我的故事"

我拍过各种各样题材的影视剧,每一个都不太一样,风格也不太一样。

我喜欢在所有这些里面注入一股比较有力量的东西,即便是爱情故事。《北上广不相信眼泪》中两个人物,都不太像大众爱情故事类型里的人物,都是那么自私,都是爱自己超过爱对方。这绝对不甜,但是这是我的故事。

我喜欢有力量的故事,当然希望是比较有智商的故事。太年轻的爱情,比如那种哼哼唧唧的那种,那个不是我喜欢的。

有没有相对主观意识更强的东西?有。我拍过一个电视剧叫《青瓷》,这是所有的东西里送的表达感最强的,也是建国以来电视剧里大概第一次不是以正面人物为主角的。王志文演的这个人物(张仲平)完全是一个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的墙头草,一个随波逐流的人,但是他就是代表了今天中国的中年人和商人。这个角色曾经有理想、曾经读过大学、曾经有知识,但是在为了追逐利益的过程中,他已经忘掉了他自己是谁。

这个故事极其好看。"表达"的意思是,你在技术性地、完整地在讲故事的时,你要忘掉你的表达。你先要考虑的是好不好看、观众喜不喜欢,然后才是你所谓的这点表达和传递的方法。要在乎的是有没有传递到,而不是说你上来就先强行说,"我先要传递我的想法是什么"。

这是我个人的10%,那个人物是我的,我还是可以将来把这个故事讲得很好看,我还是可以把大众爱看的那点东西翻来覆去地演。认识我的人或者那些电视圈的人,一看这东西就知道这是李骏拍的,我觉得那就是10%里的东西。

"人是最便宜的"

中国电影工业基础太差,这不是靠钱就能解决的,而要从根本上去改变一些东西。冯小刚导演以前说要搞一个电影技术学院,培养技工,我觉得这是非常对的。

整体上,韩国工作人员很敬业、很有荣誉感。拍《惊天大逆转》的时候,一个道具师会特别认真地会来和你说,这一个道具我找了多少多少种,终于觉得这一个比较合适。最后我和美术共同选定这个道具的时候,那道具师就会很高兴,他就会很有自豪感。

但是,我们今天大多数的从业人员已经没有荣誉感了。你去问一个中国道具师,你问他有荣誉感吗?不会的,一共就挣这点钱,每天连休息都没有,从这个剧组结束了去另一个剧组,导致很多人的想法就是怎么能偷懒,怎么能应付过去。这就是目前中国影视业基础人员的从业构成,基本的技术工人们不专业或者没有荣誉感。

为什么会形成这样?中国的行业现状觉得说,只要把钱全给到一些人就够了,而生产环节里这些人好像都不是人,他们好像不需要尊重。

在中国拍一个电视剧一百多天,每天16个小时,道具师可能一天只能睡三四个小时的觉。那些服装、道具,他们回家还得整理,还得烫还得洗,明天还得接着用,哪来时间睡觉?有人管他们吗?没有人。

这个状态下你怎么要求他能够有自尊、对这个东西热爱呢?没有这些敬业的精神,别人也不尊重你,自己也不尊重自己,最后你怎么能来敬业,你不敬业这个事怎么完成得好?

因为从业者得不到最基本的从业自豪感和尊重,慢慢地就形成了这样的感觉,不敬业,得过且过,差不多得了。

什么时候能变成人是最值得尊重的时候,什么时候行业就开始变化了。目前为止还很难,因为人是最便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