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雪涛被查 【曹雪涛院士资料】曹雪涛王建莉是夫妻关系已被证实!
曹雪涛现年35岁,26岁时因硕士论文优秀被直接授予博士学位,27岁成为全校最年轻的学科带头人,28岁破格由讲师直接晋升为教授,是当时国内最年轻的医学教授,32岁被晋升为博士生导师,33岁担任全军免疫与基因治疗重点实验室主任……
曹雪涛现任第二军医大学基础部免疫学教研室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目前,他主持并承担着国家“863”重大项目、国家及军队“八五”、“九五”重点攻关项目、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等重要项目18项。他从事肿瘤的免疫治疗与基因治疗研究,在树突状细胞的研究上取得了突出的成就,先后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各一项,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两项;
申请国家发明专利16项,主持创办了国家一级期刊《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他先后荣获求是“杰出青年学者奖”、中国青年科技奖、上海市自然科学牡丹奖;被评为上海市十大科技精英和优秀教育工作者、总后科技新星与优秀基层干部标兵。
曹雪涛现在还兼任国家医药管理监督局药品评审委员会委员、中国免疫学会基础免疫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等23种学术职务。1999年4月23日,他作为全军刻苦钻研科技知识青年标兵,受到***同志的亲切接见。
“我不走了,我要留在国内,带队搞科研!”
“爸爸,我生病了,你怎么就是不来呀!”1998年5月的一天深夜,曹雪涛接到了儿子的越洋电话。听到了儿子稚嫩而又虚弱的声音……妻子王建莉告诉他,孩子在托儿所病了,病得很厉害。而她正忙于做实验,实验是不能停的,可孩子谁来照顾呢?电话里她泣不成声。
妻子王建莉才华过人,在大学时学习成绩比曹雪涛还好。结婚后曹雪涛不忍心为了自己而牺牲妻子的事业。于是,王建莉便一个人带着儿子来到了大洋彼岸,在美国的克得兰夫医院中心做博士后。母子二人的电话让曹雪涛泪流满面。
是啊,自己怎么就不去呢?曹雪涛是能出去的,几年来,国际上的十余家著名科研机构多次高薪聘请他去工作,但都被曹雪涛婉言拒绝。其实,在10年前他就有机会出去。当时,他的硕士毕业论文,令答辩委员会的专家们拍案叫好,认为完全达到了博士生水平。在补修有关课程后,他被直接授予博士学位。另外,他独立撰写了43万字的《白细胞介素2的基础与临床》,成为这个领域的国内第一部专著。可以说,只要他愿意,是完全可以出去的。
就在他为“去”与“留”而犹豫不决时,已近80高龄的导师叶天星教授和老伴,提着亲手做好的一篮子醮油鸡蛋,气喘嘘嘘地到医院看因劳累过度而住院的曹雪涛来了。这位历尽磨难的一级教授,在自己的学生的病床前,却讲起了自己最为遗憾的两件事:一是当了一辈子教授没能把免疫学科建成博士点;二是没有争取到全军重点实验室。
叶教授枯瘦的双手紧紧地攥着曹雪涛的双臂:“谁来做成这两件事?我老了,寄希望于你啊,雪涛!你年轻、有才华,你刻苦、有能力,有不达目的不罢休的执著精神,二医大免疫学要发展,要有领军帅才啊……”遗憾中带有自责,鼓励中含有热望,叶教授语重心长的一番话,使曹雪涛的心灵在不停的震颤。望着叶教授的满头白发,曹雪涛热泪滚滚,他激动地说道:“叶教授,我不走了,我要留在国内,带队搞科研!”
1998年10月,曹雪涛参加在美国举行的一个国际学术会议后,见到了妻儿。
一个多么温馨的家啊!大到那台丰田车,小到儿子睡的小床,都是妻子一美分一美分地赚来,到商场里一件一件地挑选的,它花费了她足足两年的心血,她盼望着丈夫这次能留下来,哪怕是一家人享用一年!
只有仅仅的20天!其间,王建莉以低廉的价格卖掉了自己精心营造起来的家,她站在墙角,看着家里的东西被别人一件件地搬走,流下了痛苦的泪水。几天后,她带着数万美元的实验试剂,与曹雪涛一起回到了上海。
“搞科研要不怕吃苦,要永远争第一”
曹雪涛常说:“搞科研要不怕吃苦,要永远争第一,这样才能赶超世界先进水平”。
对他来说,没有什么比时间更珍贵的了!写《白细胞介素2的基础与临床》时,曹雪涛硬是在3个月里完成了42万字!当时,他和妻子住在学校筒子楼的一间小屋里。冬天的上海,北风刺骨,为能让他静下
心来写书,身怀六甲的王建莉特地躲到山东老家去了。收集好资料,曹雪涛把自己关在家里,裹紧大衣就开始奋笔疾书。饿了,就用煤油炉煮上两袋方便面。
这些年来,曹雪涛几乎没有在夜里12点前离开过实验室,就连春节、元旦等节日,他也多是在实验室中度过。
1992年,曹雪涛被任命为免疫学教研室副主任兼学科带头人。他清醒地意识到:科研只有进入经济建设的主战场,才可能有跨越式的发展。
1994年,曹雪涛带着自己的科研计划和成果北上南下,与30多家企业公司接触洽谈,后来终于与上海华晨集团达成了校企合作、产学研相结合的协议。华晨集团投资4000万元人民币,为教研室装备了一批国际上一流水平的科研仪器设备,兴建了我国首座具有当代先进水平的、总面积达3400平方米的免疫实验楼。
学科发展了,编制紧缺的矛盾摆到了曹雪涛面前。他参照国外科研机构用人不养人的思路,面向社会***优秀院校毕业生40余人,迅速建立起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蛋白质纯化、基因工程等6个国内
一流的专业实验室,使学科建设进入跨越式发展的轨道。
1997年,曹雪涛圆了叶天星教授、孔宪涛教授等导师的梦,免疫教研室通过专家委员会评审,被确定为博士点、全军免疫与基因治疗重点实验室。
近年来,曹雪涛和他的同事们,在免疫学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先后在《免疫学》、《基因治疗》、《自然医学》、《中国科学》等国内外著名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其中31篇被国际权威机构SCI收录。
曹雪涛以抗原提呈细胞(尤其是树突种细胞)为重点的基础免疫学研究不断取得新突破,一直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他的《基因工程新型白细胞介素2的大规模纯化》,目前通过国家药审并进入2期临床试验;《分泌型基因工程人GM—CSF的高效表达和纯化》,已获国家新药证书;今年1月18日,他的两项基因研究成果又
通过权威部门评审,被认定为上海市高新技术成果转化服务项目。另有16项生物高技术成果申报了国家发明专利。
“中国的科技要有更大的发展空间,要走向世界!”
曹雪涛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多次说道,我国的科技要走向世界,要有更大的发展空间。他认识到,中国的免疫学研究需要载体和舞台,需要与国外进行交流,在交流中发展自己。
1994年4月,曹雪涛准备创办一份全国性的免疫学杂志,引起了不少人的惊疑:你曹雪涛搞科研是行家里手,办杂志怕不那么容易吧!曹雪涛却横下一条心:只要是有利于中国的科研走向世界,再难的事也要去做!
11月,经过积极筹备,《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正式出版。
为了办好这份杂志,曹雪涛不知付出了多少心血,至1996年,《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已成为国家一级专业核心期刊。
人类基因组计划,是当今全球最大的生命科学工程。破译了基因这一生命“密码”,所有关于生长、发育、衰老、遗传病变的秘密都将随之揭开,因此,一旦拥有某些重要功能基因的专利,就意味着垄断了将来这些基因所开发出来的相关产业的权益。为此,许多国家都投入巨额资金,组织大批科学家进行攻关。
曹雪涛采取多渠道筹集经费的方法,独创了一条能高效克隆基因的新技术路线,迄今已获得全长基因124条,并被国际基因库登录,部分基因功能开发已获突破,引起了国际免疫学界的高度关注。一个教研室能发现这么多新基因,这在世界上也是少有的。
从1992年第一次应邀在国际免疫学大会作学术报告至今,曹雪涛与众多世界一流科学家建立了科技交流关系,他曾10余次应邀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国家巴斯德研究所等国际著名研究机构作专题学术
报告,11次在具有重要影响的国际会议上作大会报告,并参加了《基因治疗的原理与应用》等国际专著的编写和编审工作。
1999年10月24日,由第二军医大学免疫教研室承办的我国迄今为止水平最高、规模最大的国际性免疫学大会——上海国际免疫学会议隆重开幕。作为大会执行***,曹雪涛向大会报告了中国肿瘤免疫与
基因治疗的研究现状,赢得来自世界各地的学者阵阵热烈的掌声,许多参会的美籍华人免疫学专家都热泪盈眶,说曹雪涛的研究“给中国人争了气!”
在一定意义上讲,谁能掌握细胞因子的奥秘,谁就能夺得现代医学的皇冠。为摘取这一桂冠,黄浦江畔,曹雪涛和他的同事们正在奋斗拼搏,以谱写新的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