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家鑫林森浩 从药家鑫到林森浩
和药家鑫案类似,林森浩投毒案每一次进展都受到舆论关注,林森浩最终被执行死刑,让事件尘埃落定,但外界围绕事件的讨论至今还很热烈。回头看,舆论对这两个案件的反应有所差异,事件的发展过程,很多细节和议题都值得回味,它给两涉事人家庭都是沉重的打击,而借此事件衍生的诸多公共议题,再一次让围观者重温了相关的司法知识。
药家鑫案当初之所以成为舆论热点,除了案件本身的恶劣性质外,一些解读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比如激情杀人的说法,当初就引发了巨大的争议。彼时学者是从学理的角度提出这一观点,并未考虑到舆论的情绪,尽管观点值得商榷,但如果不是出于其他目的,这种不同声音本身无可厚非。
但舆论表现让人诧异,有一段声音喊杀声不断,个中现象后来被作为舆论暴戾的例证被反复引用。舆论的上述表现直到药家鑫被判处死刑才有所缓解,那些喊死声在很长一段时间都受到反思,药家鑫的行为不值得原谅,按照法律也该判处死刑,但即便对于这样一个罪犯,在一个文明社会一味对其喊死显然也不合适。
舆论围绕林森浩投毒案也产生了不少非理性言论。如何看待林森浩的行为?在事件曝光后不久,林森浩成为舆论众矢之的,舆论攻击现象不在少数,那时罪犯行为的极端恶劣与受害者的不幸形成鲜明的对立,舆论一边倒也在情理之中。不过让人措手不及的是,这种情感一度有极端化的表现。
当初林森浩的家人请律师为其辩护,一度甚至尝试做无罪辩护,而为其提供法律支持的律师也成为舆论攻击的目标。好在媒体的表现较之过去理性了许多,恶人难道就不能做无罪辩护?坏人难道就不该有律师?不少媒体对林森浩家人的行为表示理解,并从法律的角度论证其正当性。
相对药家鑫案,舆论围绕林森浩投毒案的讨论理性了许多。很多人表示林森浩的行为不值得原谅,与之相对,司法的公允表现受到了很多人的认可,案件以如此的方式结尾符合很多人的预期。有一个细节值得注意,当初林森浩表示说捐献遗体,如今在死刑执行之际,林父反悔表示将不捐献遗体,很多人对这样的表态念念不忘,认为此前的表态只是为了司法辩护的策略,并对此颇有微词。
当然也有人站在林父的角度考虑问题,其实无论是受害方还是罪犯及其家庭,这两年多时间都经历了非人的折磨。受害方承受独子受害的痛苦,无法原谅林森浩的罪恶,而林森浩的家庭过去一直试图谋求原谅,对于双方来说这都是难以跨越的坎。如今案件有了定论,正如林森浩接受采访时提到的那样,惟愿两个家庭的生者能好好活着。而对于大众来说,借助药家鑫案和林森浩投毒案,体会了感性和理性两种极端的思维方式,也算是从中受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