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爱琴屠红燕 沈爱琴、屠红燕:一丝一缕总关情
“农家女,背竹筐,拾桑叶,听蚕声。"也许是桑蚕世家孕育了这对如丝般美好的母女,也许只有这如丝的女子才能培育出这么美的品牌——万事利——中国丝绸行业第一个驰名商标。
2008年8月,北京奥运会,除了激烈的赛事被人们记住,还有一件衣服铭刻在心——那是由万事利生产的“青花瓷礼服”,外国人盛赞“会行走的瓷器”,那种典雅、复古而又不失时尚、大气的设计,将五千年文明的中华之风展露无遗。
出生于1945年天堂杭州的沈爱琴,祖辈五代都是丝绸之家,她是走着蚕桑之路,闻着机杼之声长大的,对丝绸的挚爱,是发自骨子里。故而当1975年,杭州市笕桥镇的领导让她去创办绸厂时,她兴奋地立即走马上任:“茧子是我们生产的,城里人能织绸,为什么我们不能?”办厂的全部家当是用卖旧楼板换来的3600元资金和8台从大厂退下来的旧机器。沈爱琴带着20多名职工开始艰苦创业。
她带着职工到先进厂家去学习,拜师学艺;她招贤纳士,把国营绸厂的退休技术骨干和全乡有纺织技术和管理技术的人都请到厂里来了。她既当厂长,又亲自到全国各地当销售员。功夫不负有心人。从在当时的北京东安商场设下专柜之后,产品一举成名。当时杭州的丝绸产品无论在质量和花色上都比北方的产品要受欢迎,第一年沈爱琴就赚了6万元,在当时这可是一笔不小的数字。 之后,沈爱琴没有被暂时的胜利冲昏头脑,她先是积极投入技术改造,让自己的丝绸织品始终处在高端行列,无论行业怎么潮起潮落,万事利永远一枝独秀;接着,她怀着“丝绸之府要创出自己名牌”的雄心,到服装王国—法国考察,连续走访十几个沿海城市,聘请最好的设计师,以“25岁至40岁有素养的女性”为目标客户,设计生产出既突出女性的柔美、又尊重中国文化传统、时尚而不张扬、简洁而又细致的丝绸女装,在"2000中国国际时装周"中,"万事利"女装荣获"2000年中国最具时尚品牌"。
沈爱琴爱丝绸是出了名的。她一辈子就喜欢穿丝绸质地的衣服,从内衣到外衣都是。丝绸之于沈爱琴,不是一件简单的物事,“丝绸有很深的文化内涵,应该有人去延伸它,发掘它。”朱总理曾握住沈爱琴的手笑着说:“你是一个宝啊!你的名字应该叫沈爱宝。”因为沈爱琴不仅将一个只有20几人、风雨飘摇的农村小厂发展成为中国屈指可数的"丝绸王国",她找到了一条传统艺术与高科技结合的路子,成功地将丝绸这一传统产品,推上了国际化。
屠红燕,1971年生,作为沈爱琴的女儿,她从小目标明确——帮妈妈分担事业重任。因此她大学选择的是企业管理专业,毕业后去一家大规模的纺织服装公司研习了一年,从最底层的工人做起,从缝纫车间到打版车间,到品控部,她身体力行地熟悉了纺织服装业的整个生产流程。
“妈妈和我,完全两种风格。”21世纪初,屠红燕与丈夫李建华共同接手万事利集团,作为“商二代”,屠红燕完美实现了企业的传承与革新发展。2011年两会上,屠红燕捧回了“全国十佳巾帼建功标兵奖”。她一直以建设丝绸品牌为核心战略,在生产上,她主抓质量,万事利商标在1999年被国家工商总局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这也是国内丝绸行业第一个驰名商标。2004年8月,万事利真丝绸被中国名牌推进委员会认定为“中国名牌”。2005年1月13日奥组委正式批准万事利集团为特许经营商,这或许可以看作万事利品牌战略中最重要的一次飞跃。如今,万事利集团已成为一家以制造业(丝绸、纺织服装,生物科技)为主业,服务业(医疗,图书、电子物流市场、南方家园物流市场)为支柱的国家大型一流企业。
屠红燕与万事利是一同成长的,一起从青涩迈向了成熟。这位女子也如同丝绸一般,偶尔会有一点温柔羞怯,偶尔也有点儿文青范儿的小伤感,带着江南的风韵。但是大多数时间,作为企业家的她运筹帷幄,杀伐决断,用女性特有的魅力,在丝绸这片洋溢着古典之美的领域内,创造出了与时代同步的现代气息。同她的母亲一样,她热爱丝绸,喜欢用“我们丝绸人”作为谈话的开始,丝绸文化的传承与挖掘,不再仅仅是一种商业行为,更多的作为自己的时代使命。
万事利让丝绸插上了文化的翅膀飞了起来,沈爱琴一家的生活,却还是最传统的模式:四世同堂,住在一起,简朴的生活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