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殊踏莎行赏析
晏殊踏莎行赏析
想必大家都看到过“大晏”和“小晏”的称呼吧,那么他们指的是谁呢?没错“大晏”指的就是晏殊,“小晏”指的是他的儿子晏几道。晏殊字同叔,是北宋著名词人、诗人、散文家,北宋抚州府临川城人今江西进贤县文港镇沙河人,官拜宰相。
踏莎行插图
晏殊在文学上有多方面的成就和贡献。他能诗、善词,文章典丽,书法皆工,而以词最为突出,有“宰相词人”之称。他一生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名篇,至今都广为流传。
在他的词作中踏莎行是他常用的词牌,那么就让我们来看看这些踏莎行吧。他的踏莎行主要有以下几首:
《踏莎行•小径红稀》《踏莎行•细草愁烟》《踏莎行•祖席离歌》《踏莎行•碧海无波》《踏莎行•绿树归莺》。
这里我们重点来看看第三首《踏莎行•祖席离歌》,此词原文如下:
祖席离歌,长亭别宴。香尘已隔犹回面。居人匹马映林嘶,行人去掉依波转。
画阁魂消,高楼目断。斜阳只送平波远。无穷无尽是离愁,天涯地角寻思遍。
这是一首送别词, 此词上片开始写送别场面,然后分别从居者、行者两方面写离情,一方面表现居者依依难舍,另一方面叙写行人不忍离去。下片单从居者方面写思念。因行者从水路乘船走,所以仍紧扣水波写。“只送平波远”与我们熟知的那句诗:“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有异曲同工之妙。
这首词写的是相送友人及别后的怀思,均情景逼真,含蕴无尽。如一幅丹青妙手绘的春江送别图,令读者置身其间,真切地感受到作者的真实情感。
浣溪沙词作晏殊
浣溪沙是一个词牌名,在词作盛行的宋代,以浣溪沙为词牌名的词作可谓是数不胜数,当然北宋著名词人晏殊也写过很多以浣溪沙做词牌的词作。那么就让我们来大致的看一下这些浣溪沙词作吧。
浣溪沙图画
他的词作中用浣溪沙做词牌名的词大致有这些:
《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浣溪沙•玉碗冰寒滴露华》、《浣溪沙•一向年光有限身》
《浣溪沙•湖上西风急暮蝉》、《浣溪沙•红蓼花香夹岸稠》、《浣溪沙•宿酒才醒厌玉卮》
《浣溪沙•杨柳阴中驻彩旌》、《浣溪沙•淡淡梳妆薄薄衣》、《浣溪沙•小阁重帘有燕过》
《浣溪沙•三月和风满上林》、《浣溪沙•阆苑瑶台风露秋》、《浣溪沙•绿叶红花媚晓烟》
在这里就以第一篇也是我们最常见的《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简单赏析一下吧,原文如下:
一曲新词酒一杯,
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
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
词分上下片,上片绾合今昔,叠印时空,重在思昔。上片貌似淡淡写来,其中却蕴涵着时间永恒而人生短暂的深长叹惋。下片通过最有特征的具体事物和生活细节来深化上片勾画的意境。“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每句读起来都是美不胜收,意境放佛浮现眼前,有如进入仙境一般。
这是晏殊词中最为脍炙人口的篇章,这首词之所以广为传诵,其根本的原因于情中有思。全词语言圆转流利,通俗晓畅,清丽自然,意蕴深沉,启人神智,耐人寻味。词中对宇宙人生的深思,给人以哲理性的启迪和美的艺术享受。
晏殊是什么派的诗人
晏殊字同叔,他是著名的词人、诗人和散文家, 北宋抚州府临川城人也就是今天的江西进贤县文港镇人,官职做到了当时的宰相。晏殊与他的第七个儿子晏几道,在当时北宋词坛上,被称为“大晏”和“小晏”。当然晏殊最大的成就不在政治上而在他的词作上,他给我们留下了许许多多脍炙人口的名篇名句。那么晏殊到底是什么派别的呢?就让我们来看看吧。
晏殊像
晏殊十四岁时就因才华洋溢而被朝廷赐为进士。之后到秘书省做正字,北宋仁宗即位之后,升官做了集贤殿学士,仁宗至和二年,六十五岁时过世。性刚简,自奉清俭。能荐拔人才,如范仲淹、欧阳修均出其门下。晏殊诗词富闲雅而有情思,他的词句主要有这几个特点:一,感时伤别,春秋各异 。晏殊词就题材内容来说, 未脱传统婉约词樊篱,即伤春悲秋、相思别离。但相同的题材,晏殊 表现出了对春景和秋景的不同偏好。其次,晏殊词 具有文士气。三,晏殊词中的感慨多是中年人式的。四,内向的独省与外向的同乐 。这种差异主要表现在以词人自己为主人公的词作,和词中的主人公身上明显寄托了词人自己情感的作品上。
由此可见,晏殊的词更多的是抒发自己内心的真实情感,并且委婉含蓄。多表达伤春悲秋,相思别离的感慨,所以晏殊以他词作的风格论是属于婉约派的。值得注意的的是在晏殊的词中没有游山玩水或羁旅愁苦,也没有柳永式的纯粹个人的儿女情感的情感的抒发,而是在一定范围内隐约地表达,适可而止。晏殊也被奉为北宋婉约词宗师。
北宋诗人晏殊简介
晏殊出生于991年,卒于1055年。字同叔,是北宋著名词人、诗人、散文家,北宋抚州府临川城人今江西进贤县文港镇沙河人,是当时的抚州籍第一个宰相。晏殊与他的第七个儿子晏几道,在当时北宋词坛上,被称为“大晏”和“小晏”。
晏殊像
晏殊在14岁的时候就以神童的名声参加科举考试,考中了进士。大中祥符元年(公元1008年)担任光禄寺丞,乾兴元年仁宗继位,刘太后听政,迁右谏议大夫兼侍读学士、加给事中。明道元年(公元1032年),晏殊升任参知政事也就是副宰相,另外加任尚书左丞。庆历二年(公元1042年),晏殊官拜宰相,以枢密使加平章事。第二年,以检校太尉刑部尚书同平章事,晋中书门下平章事,集贤殿学士,兼枢密使。
晏殊虽多年身居要位,却平易近人。他唯贤是举,量才录用。著名文学家王安石和改革家范仲淹都是他的学生,也是经过他的举荐才一步步进入官场,做了大官。晏殊的性格,中庸之气稍重,不是那种不避风险,敢于斗争的人,但经多年宦海风波的历练,他也养成了处事圆通的习惯。
他成就最高的当属他的词作了,他一生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名篇,至今都广为流传。晏殊的词集中没有朋友之间的合作,没有一首是“次韵”之作。这可见晏殊填词,纯为抒写自己的性情,不是为应酬而作。因为不是敷衍朋友,所以才能见到他的真性情,他大多的词都是非常好的作品。
晏殊在文学上有多方面的成就和贡献。他能诗、善词,文章典丽,书法皆工,而以词最为突出,有“宰相词人”之称。他的词,吸收了南唐“花间派”和冯延巳的典雅流丽词风,开创北宋婉约词风,被称为“北宋倚声家之初祖”。他的词语言清丽,声调和谐,写景重其精神,赋于自然物以生命,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晏殊故事介绍
晏殊字同叔,他是著名的词人、诗人和散文家, 北宋抚州府临川城人也就是今天的江西进贤县文港镇沙河人,是抚州籍第一个宰相。晏殊与其第七子晏几道,在当时北宋词坛上,被称为“大晏”和“小晏”。他从小就是一个“神童”14岁就参加了朝廷的科举考试,并且中了进士了。那么关于晏殊的故事大家是否也熟知呢?
诚实守信图片
他从小就是一个“神童”14岁就参加了朝廷的科举考试,并且中了进士了。那么关于晏殊的故事大家是否也熟知呢?
其中一个故事也就是他14随时参加科举考试的时候,14岁的晏殊被地方官以“神童”推荐给朝廷,他本来不参加朝廷的科举考试就可以做官的。但他没有这样做,而是毅然决然的参加了考试。事情也十分凑巧,科考题目居然是他以前做过的。这样他就顺利高中了,并得到了皇帝的赞赏。但晏殊并没有沾沾自喜,而是在复试的时候,把情况如实告诉了皇帝,并且要求皇帝重新出题目。皇帝与大臣商议后,出了一道更大的题目,让晏殊当堂作文,结果他的答卷非常优秀,又得到了皇帝的褒奖。
晏殊当职时,正值天下太平。于是,京城的大小官员便经常到郊外游玩或在城内的酒楼茶馆举行各种宴会。晏殊家贫,无钱出去吃喝玩乐,只好在家里和兄弟们读写文章。有一天,真宗提升晏殊为辅佐太子读书的东宫官。大臣们惊讶异常,不明白真宗为何做出这样的决定。真宗说:“近来群臣经常游玩饮宴,只有晏殊闭门读书,如此自重谨慎,正是东宫官合适的人选。”晏殊谢恩后说:“我其实也是个喜欢游玩饮宴的人,只是家贫而已。若我有钱,也早就参与宴游了。”这两件事,使晏殊在群臣面前树立起了信誉,而宋真宗也更加信任他了。晏殊一生显贵,官拜丞相,但他却平易近人,质朴诚实。可以说他的品格非常高尚,做人表里如一,不喜欢弄虚作假。这点从他的词中的风格就可以看出来,他的词虽然辞藻华丽但感情真实质朴。从晏殊的身上我们也可以看到,一个人具有高尚的品格是非常重要的。
晏殊名句赏析
晏殊字同叔,他是著名的词人、诗人和散文家, 北宋抚州府临川城人也就是今天的江西进贤县文港镇沙河人,是抚州籍第一个宰相。晏殊与其第七子晏几道,在当时北宋词坛上,被称为“大晏”和“小晏”。
晏殊《完溪沙》
他的词辞藻华丽,读起来朗朗上口美不胜收,词中表达了真情实感,寓意也非常深刻。他的词句有很多流传至今,那么就让我们看一些他的名句吧。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霜前月下,斜红淡蕊,明媚欲回春。莫将琼萼等闲分。留赠意中人。
朱弦悄。知音少。天若有情应老。劝君看取利名场。今古梦茫茫。
佳人画阁新妆了,对立丛边。试摘婵娟。贴向眉心学翠钿。
人生乐事知多少,且酌金杯。管咽弦哀。慢引萧娘舞袖回。
流水淡,碧天长。路茫茫。凭高目断。鸿雁来时,无限思量。
等等,总之晏殊流传至今的名句非常多,这些诗句读起来让人赞叹不已,可谓是美不胜收,当然词中寓意也是非常深刻的,表达的感情也是真实深刻的。在这里让我们看看“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这句吧
意思是:西风吹了一夜,碧绿的叶子开始衰落。我独自登上高楼远望,远方的道路伸展蔓延。真想给思念的人寄一封书信,可山高路远,水路漫长,谁知道该寄到什么地方呢?
现在我们更多的是将这句话来比喻治学或者追求理想的一种境界,意思让我们确立高远的理想之后,要坚定信念从而执着地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