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市代市长耿彦波代表:留住城市的文化记忆

2017-07-25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在山西代表团驻地,记者见到了耿彦波代表.他瘦高,颇有几分儒雅,深色西服,没系领带,一口浓重的山西口音,谈起文化与城市建设,神情激动,兴致盎然."温家宝总理在政府

在山西代表团驻地,记者见到了耿彦波代表。他瘦高,颇有几分儒雅,深色西服,没系领带,一口浓重的山西口音,谈起文化与城市建设,神情激动,兴致盎然。“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文化是民族的血脉和人民的精神家园,必须放在更加重要的战略位置。

”耿彦波认为这说得非常好,“进一步说,文化也是城市的灵魂,特别是进入21世纪,城市以文化来论输赢,一个拥有文化的城市才拥有未来。可以这么说,文化是一个城市昨日的辉煌、今天的财富、明天的希望。”

“您如何看待对古城建筑的保护?”

“在人类的发展史上,城市是文化的积累,每个时代都有对城市的独特记忆,而且要把城市的记忆留下来。城市雕塑、绘画艺术等本身就是人类文明成果。而实际上,上世纪以来,城市在不断地建设,同时也在遭受破坏。它经受风吹雨淋,在不断衰老。

”常年夙兴夜寐,一线操劳,耿彦波腰椎间盘不好,他站起来,来回在房间里走,挥舞双手说,“由于缺乏文化自觉,直到后来我们才意识到它的价值,才有了文化的自尊、自爱和自信,有了文化保护意识。我们知道保护字画,但缺乏对城市建筑形态的保护,这值得反思。”

“我们所做的古城修复和保护,是为了留下这座城市的文化记忆。”耿彦波语调平缓。他说,文物保护和城市建设有其自身规律和特色,不能离开本土实际抽象地谈,这有害无益。就古建筑来说,大都是土木结构,这与西方的石头建筑不同,土木结构容易遭水火等自然破坏,容易腐朽,大都要不断进行修复,这符合中国建筑的客观实际。另外,中国传统文化讲究整体美,浑然一体的神韵美,这和西方个体的宏大审美不同,我们的修复是整体性的。

耿彦波说,自己保护建筑的思路承继梁思成等老一辈建筑专家,遵循“四原”原则:原形制、原结构、原材料、原工艺。而且古建筑修复也是在专家的指导下进行。

“您从灵石开始主政一方,此后任职榆次、太原、大同,又回到太原,从‘王家大院’到‘常家庄园’。有舆论评价说您在挖掘文化资源、树立文化品牌方面有清晰的思路。”

“我们在传承传统文化的同时,也要创造新时代文化,‘保护古城,另建新区’是基本思路。新区是现代文明,我不主张在新区搞仿古建筑,新区应该是现代化的,体现工业革命进步的结果。”耿彦波用手比划着,“从传统文化上能看到我们的根,看到厚重的历史,看到城市的发展史,与现代文化产生反差,反差就会产生冲突,冲突就产生文化张力,这种张力就是城市文化的美。

所以我们在城市发展中,需要把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结合好,建设成一个真正意义的城市,一个历史文化城市。”

耿彦波说,城市建设不能把文化简单地标签化、娱乐化,甚至庸俗化,“要做的是文物保护而不是文物造假。如果我们的工作被平庸的反对声音淹没,问题只能越来越多,就什么事情也干不成。”

“我是一位文物保护实践者,只是做了自己所能做的。对于客观事实,需要实证精神,大家可以实地去看一看。”停下踱步,耿彦波神情严肃,“‘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我们的城市文物是不可再生的,对于这些宝贝不能放弃自己的情感和追求。”

“梦想不从现在开始做,就永远圆不了梦。”与记者告别时,耿彦波强调说。(记者 李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