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教育工会网站
教授,博士生导师,副院长,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人事部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北京市普通高校重点实验室“新型高分子材料的制备及成型加工”实验室主任。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纳米材料制备与应用科学”副主任。
工作十四个春秋,一直在研究生、本科生教学、培养和科研工作的第一线,兢兢业业、硕果累累。先后获得了北京高校优秀***员,北京市优秀教师、北京市优秀青年骨干教师、教育部高校青年教师奖、北京市高校青年师德标兵、北京市高等学校教学名师等个人荣誉;获得了中国化工学会侯德榜化工科学技术奖(2005年度),***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2005年),第九届中国青年科技奖,中国橡胶工业协会优秀科技创新带头人(2006年),第十八届茅以升科技奖等奖励。
一. 坚定理想信念,提高党性修养,保持***员的先进性
作为一名在领导岗位工作的***员,他坚持不断地学习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坚持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自己的工作,用科学的发展观来丰富自己的政治头脑,牢固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坚定共产主义信念。
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与支部党员经常在一起研讨如何在科研、教学实际工作中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付诸实践;如何贯彻好党的基本方针和政策。通过学习,将自己的工作与学校的发展目标相结合,以工作的创新来提高学校相关科研与教学的水平。
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中都力求率先垂范,发挥着一名***员应有的先锋模范作用。总是以真诚热情的心态对待每一个人,帮助每一个人,把党组织的温暖通过自己的言行传输给每位同事;在参加组织活动时,他始终积极主动,不计得失,用自己的爱心让困难群众感受党的温暖,用自身的言行感召周围的同志,让“党员”这一光荣称号在自己身上闪耀发光。
二. 专注、勤奋,科研领域取得丰硕成果
1995年7月,张立群获得北京化工大学博士学位并留校工作。当时的橡塑工程教研室不太景气,科研经费和科研成果少,在国际上没有知名度。在他的带领下,从几千元到几万元的小项目做起,一方面通过问题的抽提,建立研究方向,一方面锻炼队伍的工程化能力。
那段时间,他和同事们经常熬夜,写项目建议,***,做课题,下企业,橡塑工程研究室表现出了前进的生机。1997年底,他拿到了第一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紧接着又获得了一项国家“九五”攻关重点课题的支持,教研室的科研获得了有力的启动资金。
在1999-2001年期间,张立群在美国高分子学科的前列院校Akron大学和Case Western Reserve大学分别做访问学者和博士后各一年。
他丝毫没有把留在美国工作当作人生之路,而是心系祖国,放弃国外安逸的工作和生活条件,坚定归国。他把在国外建立的合作关系和渠道带回了中国,对我国在橡胶科学与工程领域的研究保持与国际接轨做出了贡献。
作为研究团队的学术带头人,张立群不仅在学术上有较高的造诣,而且胸襟宽广、淡泊名利,其高尚的人格感召力凝聚了许多青年教师。他站在学科前沿,捕捉国内外最新动向,积极在科研思路和方向指点、科研项目立项申请和预研经费筹措等多方面帮助青年教师。
在其指导和帮助下,团队中许多青年教师承担了2项以上的自然基金或863课题,并圆满完成,从中获得很好的锻炼。张立群对科研事业的极大热情和凝聚科研团队的独特思路及具体行动使青年教师深受感染,团队也日益壮大,发展成为一支年轻、团结,富有战斗力的队伍。
他和团队先后承担过“国家十一五支撑计划”、863目标导向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课题、教育部重点和重大课题等30余项。近五年,他发表文章200余篇,其中做为第一作者或通讯联系人的SCI收录文章120余篇。
30余次被邀在大型国际会议上做学术报告。获得中国发明专利30余项。以第一获奖人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省部级一等奖3项,二等奖4项。14项课题被鉴定为国际先进水平或国际领先水平。所领导的团队获得了教育部长江学者创新团队和国防科工委科技创新团队称号,在我国橡胶科学与工程领域处于领先水平,为我国橡胶科学与工程的发展做出了较大贡献,在国际上也有一定的知名度。
三. 积极推动成果产业化,服务企业社会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积极推动科研成果产业化是每一名科技工作者重要任务,对于发展中的我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教授和团队承担的科研项目,与国民经济发展、企业生产实际结合非常紧密,取得了多项有实际应用的科研成果,获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仅列举一二:张立群带领团队成功突破了热塑型硫化橡胶(TPV)的制备技术。
2004年,与山东道恩集团***合作,实现了此项技术的工业化,建立了我国第一条3000吨级高性能TPV生产线,产品行销国内外,打破了国际垄断,使我国成为世界上少数真正掌握生产高性能TPV的国家之一,迫使国外产品降价。2008年,完全预分散-动态硫化制备热塑性硫化橡胶的成套工业化技术获得了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张立群和团队还成功研制了耐高压、高温油的特种弹性体复合材料,进而制备出了可在
耐40MPa以上压差的封隔器胶筒。他们研制的复合材料(混炼胶)面向全国销售,成功应用于中原油田、胜利油田等,为我国应对石油资源危机所采取的深井开采战略做出了贡献。为打破美国Polyone、德国博星等公司的垄断,满足我国高端印刷行业的需求,他们成功开发了高性能印刷胶辊用特种弹性体复合材料的制备技术,据此建立了我国第一家高性能印刷胶辊专用弹性体复合材料(混炼胶)生产企业——北京北化新橡科技发展***;发明了黏土晶层水分散体-橡胶乳液共混共凝制备层状硅酸盐/橡胶纳米复合材料的方法(简称乳液复合法),突破了工业化关键技术,首次在世界上建立了黏土/橡胶纳米复合材料生产线,产品已成功应用于风神轮胎股份***等多家国内外企业试制的下游制品(高气体阻隔性能的子午线轮胎内衬层材料和内胎胶、运输带等)中。
被国际同行在学术期刊上评价为“a promising method”、“a more environmental friendly process”,被教育部鉴定为“具有原创性和国际领先水平”。
最早阐述其制备原理的国际文章被SCI他引96次。,在澳大利亚召开的第五届International Composites Conference上获得了国际复合材料著名学者Klaus Friedrich最好论文奖。类似例子还有许多,不一一列举。
如今,该中心与河南风神轮胎股份***、山东道恩集团***等十一家企业建立了联合研究中心或实验室。形成了一个强大的科研开发和人才培养的平台。同时,他们的工作也受到国际同行的广泛关注,先后与美国Dow化学公司、Goodyear公司、日本住友橡胶工业集团等开展了不同形式的合作。
四. 热忱、严谨,教学育人桃李天下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尽管已经承担了大量的科研和行政管理工作,张立群对于其所承担的本科生教学工作一点都不马虎。他利用自己拥有丰富的科研和实践经验的优势,在上课时注重把科研过程中的素材和实际例子与所教授的理论联系起来,在教学方式上注重深入浅出,较多采用形象的方式讲述复杂的理论知识,很受学生欢迎。
2006年,他所讲授的本科生专业主干课“聚合物加工工程”被评为北京市精品课程;2009年被评为北京市高等学校教学名师;他所带领的聚合物工程教学团队被评为北京市优秀教学团队和国家级教学团队;多次被评为北京市和北京化工大学优秀教师。
教授非常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和独立研究能力,他为研究生制定大的方向,鼓励他们通过资料调研能够自己提出研究方案;同时也非常重视对学生研究工作的细节的亲自指导,没有因为工作多、指导的学生多而导致研究生很长时间找不到导师的现象发生。由于白天工作时间安排的事情太多,
老师往往在晚上加班与研究生讨论试验上的问题,这样的讨论经常持续到晚上10~12点钟。在他的日历表上从来没有假期和休息日,勤奋、严谨的工作精神是中心所有老师和研究生学习的榜样。他指导的博士生和硕士研究生的课题研究工作普遍水平较高,多名博士生获得了北京化工大学博士创新基金的奖励,多名博士生的学位论文被评为优秀论文。2006年
教授获得了北京化工大学优秀研究生指导教师的称号。
五. 大爱无疆,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老师十分关心青年教师的工作和生活,对于刚刚进入研究中心工作的青年教师,主动了解他们在生活上、工作上的想法和要求,帮助他们解决困难,使青年教师一进入研究团队就能体会到领导的关心和温暖。考虑到研究中心的教师经常因为做课题到外地出差或到工厂生产现场进行指导,存在意外伤害的风险,他就从与企业合作的项目经费中每年拨出一笔钱,给大家上了团体意外险。无论哪个人出现意外,都可以获得30万元的救急补偿。
为了使家庭贫困的学生能够将更多精力放在学习上,专心完成学业,张立群多次倡导发起对贫困学生的资助和捐助活动。在他的倡导下,中心的教师每年从自己的收入中拿出3万元,在全校设立了第一个由科研团队出资的专门资助大学一二年级贫困学生的“弹性体阳光奖学金”。
张立群还利用与国内著名的橡胶工业企业合作密切的优势,促成无锡宝通、阜新环宇橡胶等多家企业在化工大学设立奖学金。张立群每年还从自己的工资中拿出4000余元加入到材料学院设立的“日光奖学金”和“教授奖学金”中。
5.12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张立群在学院第一时间慰问了中心四川籍师生的家乡受灾情况,并在中心发起了向四川地震灾区捐款的倡议。他先后通过工会或以“特殊党费”的形式向灾区捐款1万余元。在他的积极倡议下,中心的教师和研究生向灾区捐款合计5万余元,并积极志愿献血,以实际行动支持灾区人民渡过难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