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为与杨元庆 柳传志杨元庆郭为重新开始
1998年底,和柳传志长谈半天,并一起吃过饭后,杨元庆一身轻松、非常好心情地走出了达原宾馆。此次谈话,柳传志第一次向杨元庆比较清楚地挑明——联想将交班给杨元庆,分销代理业务拆分出联想由郭为领军。柳传志一向“拐大弯”,他对杨元庆讲,要实现这个目标需要3到5年的过渡。
34岁的杨元庆对54岁的柳传志此时和他谈交班的事情,并不感到意外,他觉得这是迟早的事,因为“这样做对公司长远发展有好处”。
但杨元庆此时并不认为自己的能力和成熟度就已经足够胜任,但他认为,这件事情必须按照这个方向去发展。“这件事情不仅仅柳总思想上要做好准备,我们也同样要做好思想准备,同时在能力上,也要按照要求要求自己。”
在杨元庆看来,无论是柳传志,还是他自己,都是站在联想长远发展的角度上考虑交班的问题,所以,他没激动得不得了。尽管交班还只是三五年以后的事情,但杨元庆绝对相信柳传志“说到做到”,“没真心想做的话,他不会去做表面的文章。”
郭为
郭为已经记不起来,柳传志于何时何地第一次和他谈分拆的事情了。在郭为的感受中,这是一个酝酿的过程,柳传志将这个酝酿的过程融入到了联想怎样发展的战略讨论中,这样很自然就要谈到品牌业务与代理分销业务的差异性,以及基于这种差异性上的不同管理风格和经营模式,很自然地就要谈到合在一起会怎么样?分开会怎么样?
所以,到1999年,柳传志正式向郭为捅破窗户纸,说要将他分拆出去的时候,郭为也不觉得特别突然,因为这些事情原来都已经差不多讨论清楚了。
讨论将分销代理业务分拆出联想的背景之一是:1997年,成立联想科技,联想在各地的分公司整合进了联想科技。1997年,郭为接手联想科技的时候,联想科技近一半营业额来自各地分公司销售联想PC的业务,联想科技卖联想PC,杨元庆这边在各地发展的代理也在卖联想PC,联想科技打着联想的牌子卖联想PC占尽优势,杨元庆觉得这样一来很难提高代理商的积极性,杨元庆有意见,觉得这样下去联想PC自己的渠道很难管理,希望郭为这边不要再做联想PC了,郭为同意。
郭为就此增大国外PC品牌的业务量,而这样又变成了联想和联想竞争,左手和右手竞争。
遇到这种情况,柳传志每次和郭为的谈话都很长,但每一次都说得不是特别明白。郭为最终明白是在1999年下半年,郭为后来回想,感觉柳传志在1998年底的话中就有分拆的含义了,只是他那个时候,没想太多。
柳传志
当柳传志知道,杨元庆每晚10点、11点忙完事务性工作之后,还大量阅读资料和信息时,柳传志觉得自己老了。“也许是因为前十几年付出太多,所以,现在我在精力上远不如年轻人了。”但柳传志不愿意服老,他对自己说,“我应该更加努力”,但实际上努力已经不行了。
“到了晚上,再看资料,已经是承受不了了。”这个时候,柳传志想到了,“到底是我需要联想,还是联想需要我”的问题,“如果仅仅是我需要联想,而联想已经不再需要我,或者换别人做比我更好时”,柳传志就觉得没什么意思了。
柳传志暗中拿自己和杨元庆、郭为比较。“他们,特别是杨元庆在操作能力上很强,因此他们敢于踩实五步,撒腿就跑,我基本上得踩实20步。”
“在过去那个时代,竞争对手不是很强,所以,我可以跑长跑。当年巨人在汉卡上,同创在PC上给我们一些压力的时候,我就对他们说,别去理他们……最后成功的肯定是我们。过去,他们着急,我还批评他们。”“但是,现在这个时代,特别是互联网时代到来的时候,确实要有变化。有的时候,由不得踩实20步才起跑,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做得确实极为出色,所以,我从心里觉得他们更棒,能做得更好。”
柳传志为自己找的“退路”是风险投资,将联想发扬光大的任务交出去以后,柳传志想像着“能不能做得更多。”
感 情
郭为
“联想集团”这四个字是郭为在1989年11月跑下来的;“人类失去联想,世界将会怎样”的广告词是郭为他们想出来的;1990年,郭为掌管联想各地分公司的时候,AST PC非常好卖,但郭为硬性规定,分公司除了卖联想PC什么PC都不准卖;1990年,郭为和很多联想同仁说:“今天,我们因为在这个公司而感到骄傲,我希望总有一天这个公司因为有我们的存在而感到骄傲。”
自己以及自己所做的事突然和联想没关系了,郭为一时难以接受,“不叫联想,我就不知道我是谁了。”郭为说,他会同意给杨元庆当副手。“只要联想事业能够做大,我不在乎那个位置。柳总现在才57岁,这个年纪他都要退到二线,对于我来讲,不过是换个统帅而已,而且,杨元庆也很强,也很有能力,如果我能够和他配合得很好,我觉得也是人生的一个经历。”
况且不叫联想,郭为也没办法向手下交待,“很多人是因为联想,而不是因为我郭为来的。”郭为清楚,手下跟着他干,更是为了做一番事业,而不仅仅是因为他郭为有人格魅力。
尽管如此,郭为还是强忍着自己的情绪,去做员工的工作。郭为的方法很简单,就是原原本本地将自己的情绪和想法与大家沟通,产生共鸣后,再来谈为什么做这样一个变更,最后再谈对策。“没有必要去讲假话,没有必要去讲这样有多好,这就不对了,实际上我也很在意‘联想’两个字。”郭为判断可能会有50%的人和他产生共鸣,但是也有一些人他没有办法,让他欣慰的是他的骨干能够理解这一切。
郭为和员工讲着讲着,发觉自己越讲越坚定,他慢慢说服了别人,也说服了他自己,他让自己看到了美好的未来。
郭为一度想在“神州数码”前面加上“联想”两个字,后来,他放弃了。郭为意识到,这样做对杨元庆确实不是很公平,“既然把联想的盘子给了他,让他将联想做大,还给他加个小尾巴,我觉得也不太好。”
杨元庆
杨元庆坚决不同意在“神州数码”前面加上“联想”两个字。他觉得,此次分拆就是为了避免品牌产生混淆,“联想神州数码”依然会产生品牌上的混淆。而且,“从激励的角度看,自己和自己挂钩,对自己会更加好一些,全放在联想名下,大家的业绩还是要有很大的联动。”
杨元庆要同分销业务划清界限,不代表他不看好分销和系统集成业务。他说,只要IT市场不断成长,国内品牌、国外品牌都有自己的空间,“而且我们现在也需要国外品牌给我们推动力。”
2001年,57岁的柳传志让位37岁的杨元庆,并放手让他掌舵,各有各的说法,杨元庆更愿意将此看成是柳传志的风范,杨元庆说,他最感激的人除了父母,就是柳传志。
柳传志
在柳传志心中,杨元庆、郭为、马雪征、朱立南等和他一样都已经“卖给”了联想,都是联想的创业者,既然这些人都已经跟着他柳传志为联想付出了青春与心血,那么,他柳传志就要想办法对得起他们。柳传志没要求来联想的每一个人都将身家性命卖给联想,他怕自己负担不起这么多责任。
在柳传志心中,杨元庆、郭为都是宝贝。“有这样一个人,就能开这样一块业务,没有,就不能开。所以,我把他们看成不可比的资产,比什么都重要。”柳传志绝对不能允许,自己退下来之后,杨元庆和郭为一起合作,出现1 1<2的事情。柳传志不是没有想过一个联想的方案,但是他试了一下,发现杨元庆郭为身上各自所带的文化还是有很多的不同。
在柳传志心中,“这怪不得他们”。“1994年,杨元庆开始主打PC,郭为去香港整合业务,做其他的工作,这样的安排就会各自形成各自的队伍。而在那个时候,由于我自己没有兼顾北京、香港两边,文化还没有强到能完全把他们打通。1997年北京香港整合完成,企划办力量大大加强,但此时,两个人各自的风格已经基本形成了。按道理,一个企业不应该这样,但是,我们有我们的历史原因,就形成了这么个状况。”
所以,在柳传志心中,他一直觉得自己有责任、有义务,去找“一种新的形式,新的组织架构”来解决这个历史问题。“我们集体决定分拆。”“郭为有这样的能力,业务需要符合,资金足够。”“这个时候郭为倒反而成了一个新形式的关键人物,有郭为就能成,没有郭为,我就办不成这事情。”
结 果
杨元庆
1999年11月,南京大学某会议室,杨元庆向南大学生演讲前,接受当地记者采访。有记者问,你是如何成为一个优秀经理人的?杨元庆说:“我不光是经理人,我也是创业者。”杨元庆此言一下将在座的记者都噎在那里了,那个记者没做追问,杨元庆没做解释,杨元庆最后说了一句:“说我是经理人也对。”算是收场。
作者:1988年,你加入联想时,联想已经创立4年了,你为什么敢说自己是创业者?
杨元庆:我将联想当成自己事业的全部,将联想电脑从当初非常小的规模带到今天这样具有世界级的水准上,本身就是一种创业。到今天,我已经不可能干不好拍屁股走人。创业严格定义是什么?难道只是看股份多少?其实柳总的股份比例也没有太高,但他无疑是创业者。
作者:为了给员工长工资的事,你曾经还和柳传志有过“疙瘩”?
杨元庆:作为企业一方面要对客户有价值,另一方面也要对员工有价值。我不能一方面要求我的员工都是“发动机”,一方面待遇和别人差一大截,这不是我努力的方向。我清楚,一个不错的待遇是很多人在这里干、很多人愿意和我们合作的主要理由。
柳传志坚持“赛马之中识别好马”,但杨元庆不认为自己曾经和别人赛过马。“也许环境是这样,但我从来没把我自己看成和别人在赛马。”
杨元庆感觉,只是自己跟自己赛跑,没有和别人赛。“我的人生哲学也好,工作哲学也好,都是努力做到最好。如果有人比我做的好,我服气;如果,确实是我做到最好,那一切都是水到渠成,而我自己没有赛马中被识别的感觉。
”杨元庆认为,这样反倒能让他心态平和地做好事,“越是觉得在和别人赛马,反而可能做不好。”即便在1994年,临危受命,接手联想PC的当口,杨元庆也没觉得自己肩上的责任有多么巨大以及做不成该怎么办?他只是觉得这是一个很大的挑战,而他有意接受这个挑战,然后,努力把它做到最好而已,至于做不成会怎样?“我不觉得会怎么样,对于我本人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但是,联想可能要损失几年时间,换个人重新来做。
”杨元庆那时的此种心态并不妨碍他现在觉得他是联想的创业者。在杨元庆眼里,事实的业绩永远比口头的理念与愿望更重要;在杨元庆眼里,做出来了,就要有回报,天经地义。这就是杨元庆,这就是杨元庆的“霸气”。
作者:此次分拆是不是再次证明了“一山不能容二虎”?
杨元庆:如果本来就有两座山,干吗非得在一座山上呆着?要我看,联想本来就有两座山,代理业务是我们起家的业务,后来我们做自有品牌,自有品牌和代理业务必然有冲突,这种冲突在一个公司里面,不好解决,所以联想是两座山,最好分开。
作者:没有郭为,分销代理业务也会分出去?
杨元庆:联想迟早要解决这个问题。
作者:怎么评价郭为?
杨元庆:他有很强的工作能力,知道怎么样团结人,怎么样把队伍组织好,有很强的鼓动性,脾气也不像我那么急,表达能力也比我强。
作者:很多人说,郭为比杨元庆差在没有一个很强的班子。
杨元庆:也不能这么说吧,干部队伍都是在联想的环境里培养起来的,只不过大家干的事情不一样,可能我沾了一点光,因为我做的是自有品牌,以抗敌的形象出现。
作者:神州数码会不会也沿着联想老路,在分销代理基础之上,大力发展自有品牌,拐回来和联想竞争?
杨元庆:最近一两年,由于上市公司法规的限制,大家会在各自的轨道限制里面做各自的事情,应该没有冲突。但是,未来各个公司有各个公司的发展道路,会不会出现竞争,你就要去问郭为了,未来我也确实不好说。
郭为
郭为承认,联想有另外一座山。1994年以前,联想产供销是分开的,研发、生产、销售各自独立,国内业务部负责销售。1994年,成立PC事业部,国内业务部相当一部分职能解体,变成外地分公司管理以及发展合作代理的部门。1997年成立的联想科技班底是国内业务部,郭为将当时散落在联想各个部分的两大事业部(HP代理和东芝代理)和五小事业部以及全国各分公司整合在一起,成立了联想科技。
当时规模并不大,10多亿营业额,然而,到2000年拆分前,郭为已经将联想科技做到近100个亿营业额。郭为山头和杨元庆的山头一样,都是自己立的。
当柳传志决定将一个“山头”交给郭为的时候,郭为心存感激。“柳总说,我是一个可塑性很强的人,在我最容易发生变化的时候,我遇到了柳总,当时如果选择出国或者自己办公司,今天看来,都不如跟着柳总干。”
“将联想分了,对他来讲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怎么讲,联想也是一个大企业,一面大的旗帜,分成两个,实际上对他来讲也需要思想斗争。当然他的立足点应该是怎么样使他的事业做得更大。”
柳传志
作者:今后谁来代表联想?
柳传志:将来的联想集团,现在的联想集团,肯定是杨元庆在管理。关于“名”的问题,我已经想得很清楚,说得绝对一点,人死以后还有什么可谈的呢?青史留名?我们太小了,太微不足道了,所以,这个“名”无非是多两三年少两三年的事情,又有什么呢?我们所做的事情,在中国历史上会起一定作用,但绝对做不到青史留名。没有什么,事反正要想开一点,将联想做大,才是我的基点。
作者:怎样预料郭、杨矛盾?
柳传志:郭为、杨元庆总体上关系还不错,在局部业务上,会不会各自有……那是难免的,因为屁股各自坐在自己的椅子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