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秀山简历 林秀山最新消息:林秀山或涉刘铁男案被免职(简历照片)
追溯林秀山的仕途,他在齐齐哈尔任职十几年时间尤其值得关注。其时,正是国有企业改革至为轰轰烈烈的时期,其中,齐齐哈尔造纸厂(以下简称"齐纸")的改革颇受争议,该企业职工至今依然上访不绝。而这一切,与林秀山有密切关系。
《中国新闻周刊》记者在9月27日获悉,就在此前几天,林秀山专案组、河北省检察院工作人员曾到齐齐哈尔,调取当年齐纸改制重组相关文件,并找了参与改制的有关官员进行谈话。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是在国家"一五""二五"计划基础上建立起来的老工业基地之一。齐纸建于1949年,1954年正式投产,是一个老字号国有企业,曾是全国新闻纸生产的重要基地。
齐纸一度是当地旗舰企业,效益好,职工工资高,福利有保障,为当地民众就业的首选之一。但到上世纪90年代中期,计划经济体制条件下的齐纸开始走下坡路。在此背景下,1997年6月,齐齐哈尔市委、市政府研究决定,由黑龙集团承债式兼并齐齐哈尔造纸厂,并享受国家鼓励兼并的优惠政策。
1998年11月,以齐齐哈尔造纸有限公司为经营性资产为主体的黑龙股份实现了包装上市。上市募集的技改资金使黑龙股份产能扩大到了23万吨。据知情人透露,当时黑龙股份比例构成是:造纸厂部分资产占70%,冰雪器材占30%。
"这明摆是‘小鱼吃大鱼’。一个当时资产总额仅7000万的黑龙集团,居然兼并了资产数亿的造纸厂。"上述知情人告诉《中国新闻周刊》。
工商资料显示,黑龙集团公司前身是齐齐哈尔冰刀厂,始建于1954年。1993年,该公司组建了黑龙江黑龙运动器材集团总公司,1994年更名为黑龙江黑龙集团公司,由此踏上了兼并齐齐哈尔国有企业的道路。
到了1996年,黑龙集团已经成为坐拥33家企业的大型国有企业集团。一份黑龙集团内部文件显示,截至2001年,在短短四年时间里,黑龙集团就由一个资产总额7000万元、年销售收入不到3000万元的中型企业,发展到拥有造纸、医药、包装材料、冰雪器材、机电5大行业、总资产28亿元的多元化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的大型企业集团。
在原齐纸员工眼中,黑龙集团一直很神秘,"冰刀厂的资产不过是造纸厂资产的零头,但它却能兼并造纸厂。要是没有政府部门的支持,黑龙集团是做不到的。"一位齐纸前员工对《中国新闻周刊》表示。
而其时,林秀山正担任齐齐哈尔市副市长。
据一位退休的齐纸中层领导向《中国新闻周刊》透露,造纸厂被黑龙集团兼并后,经济效益开始下滑。
2003年、2004年、2005年,黑龙股份和齐纸公司连续三年亏损,并从2006年5月起暂停上市。
《齐齐哈尔日报》报道称,由于改革过程中并没有完全按照"产权明晰、责权明确、政企分开、科学管理"的现代企业制度推进,再加上齐纸公司与黑龙股份这对"孪生兄弟"存在着太多的关联交易,每年黑龙股份不得不把大笔的资金无偿投入到齐纸公司,以解决上万名职工的"吃饭"问题,而齐纸始终没有从根本上摆脱困境。
而据原齐纸员工向《中国新闻周刊》反映,1998年,造纸厂购买了大纸机,由于解决不了原料问题,机器只好开开停停,效益开始下降,最后,两台最好的造纸机只好停产,造纸厂开始全面亏损。此外,黑龙集团总部人员的工资名义上由黑龙股份支付,但实质上是从造纸厂开支;加上造纸厂支援别的企业共6000多万元,这两个因素一下子拖垮了造纸厂。
到了2002年,造纸厂亏损已经多达数亿元。《中国新闻周刊》记者就此事向齐齐哈尔国资委有关人士进行求证,其答复称,纸厂确实花费数亿购买大纸机,存在浪费问题,且不符合环保标准。
兼并近30多家的大型国有企业为何连年亏损,个中原因迄今依然扑朔迷离。9月27日,在齐齐哈尔市政府5号楼,《中国新闻周刊》记者试图就此事采访齐齐哈尔国资委主任韩毅峰。韩在国资委工作有近十年。他表示,造纸厂改制不由国资委负责,而是由专业部门在处理,跟国资委没有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