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献珍夫人 为后人留下珍贵的精神财富——介绍《一代哲人杨献珍》
萧岛泉同志的著作《一代哲人杨献珍》业已由山西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我有幸先期读了此书,阅后深感作者做了一件别人难以替代的很有意义的工作。
由于特殊的历史环境,杨献珍生前就留下了不少不易解开的历史之谜。首先,杨献珍作为著名的马列主义理论家、哲学家、教育家,新中国历史上影响深远的“三次哲学论战”的主要当事人,他本人的哲学思想到底是怎样的,就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杨献珍生前自己说:“我没有学问。”有人根据论战中提出和涉及的问题,断言杨献珍的哲学思想是机械唯物论,认为他的哲学思想只是受了苏联哲学、特别是日丹诺夫的影响。有人甚至断言,与杨献珍密切相关的哲学争论只有政治,没有哲学。
的确,杨献珍的一生,是革命家的一生。仅是国民党的监狱,他就坐了两次,加起来有7年之久。文革中遭受迫害,又坐牢8年,再加3年流放,竟达11年之久。他生前给领导干部讲哲学,但自己不是哲学科班出身,参加革命前学的是商科,教的是英语。从留下来的理论著作看,讲得多的是唯物论。只看这些,难怪在一些人的眼里,杨献珍似乎没有高深的哲学理论,只有简单的唯物主义原则。
然而,看过萧岛泉同志的著作,我们不能不重新考虑这个问题。
萧岛泉同志的著作以丰富而翔实的材料向我们表明:杨献珍虽然不是通常意义上的科班出身,但在实际上受到过相当全面、扎实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训练。他不但早就比较系统地学过马克思主义哲学,而且多次翻译过、教授过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系统理论。他对唯物论的强调是以深厚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理论为基础、以对现实生活的深刻感悟为根据的。
早在大革命时期,当杨献珍还是一名商科学生的时候,他就开始从早期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者、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李汉俊那里系统地学习了马克思主义的哲学理论。1931年,杨献珍被敌人逮捕,投入北平草岚子监狱。
从当年7月23日入狱到1936年9月23日出狱,时间长达五年零两个月。在此期间,杨献珍与敌人进行了英勇顽强的斗争。其中一个传奇故事是,狱中党支部买通狱卒从外边买到外文版的马克思主义著作后,就由他翻译后供难友们学习,把敌人的监狱变成了一所特殊的党校。
他则成了受人尊敬的老师,被人们赞誉为“囚徒翻译家”。这段历史多有记载,但他到底翻译、教授了哪些马克思主义、特别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著作,往往语焉不详。而在萧岛泉同志的著作中则给我们提供了一份最为详尽的目录。
书中说:“据当年与他一起坐牢的著名作家王玉堂(又名冈夫)的记忆,给他留下深刻印象的著作就有:马克思恩格斯的《共产党宣言》,恩格斯的《反杜林论》、《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列宁的《国家与革命》、《帝国主义论》、《卡尔·马克思》、《唯物主义与经验批判主义》、《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和三个组成部分》、《社会主义与战争》,斯大林的《列宁主义问题》、《列宁主义基
础》、《马克思与民族问题》以及当时法国、意大利、英国等国共产党领导人多列士、陶里亚蒂、皮克等人在共产国际第七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等许多文章,总计足有几十、上百万言之多。真可谓是林林总总、洋洋大观。”这个书目中,涉及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理论的不少。尤其是恩格斯的《反杜林论》和列宁的《唯物主义与经验批判主义》,不仅是他们的哲学代表作,而且具有系统阐述的教科书性质。
1936年出狱后,在山西军政训练委员会政策研究室期间,杨献珍翻译了一本意大利人阿多拉茨基撰写的英文版哲学著作《辩证唯物论》。
1938年初,杨献珍被北方局派往决死三总队开办抗日的游击学校。在民
大四分校,他成为“十大教官”之一,主讲的课程就是“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
1940年1月,杨献珍被调至中共北方局担任了两年秘书长。但担任秘书长不久,时任八路军政治部宣传部长的陆定一经请示时任北方局代理书记的彭德怀批准,就将他原来为北方局党校讲授《苏联共产党(布)历史简明教程》的任务移交给了杨献珍。
从到北方局党校任职开始,杨献珍就长期担任党校的领导工作及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教学任务。读了萧岛泉同志的著作,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在杨献珍到党校担负领导工作和专门从事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教学工作以前,他已经相当扎实地打下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功底。
再从杨献珍哲学思想的内容看,他的哲学思想,已经成为一个很有特点的哲学体系。
杨献珍的哲学思想涉及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各个方面,其主导原则是唯物主义。这是大家比较容易看到的。但是这个主导的原则从何而来,却很值得研究。有人认为,杨献珍特别强调唯物论,是受了苏联、特别是日丹诺夫的影响。
我们不想完全否认这种影响。但是从我们过去所能看到的材料看,杨献珍哲学思想的直接来源是恩格斯关于哲学基本问题的思想;列宁的《唯物主义与经验批判主义》一书的影响,特别是我党延安整风以来反对主观主义的传统。应该说,杨献珍的唯物主义理论不是来自哪一个人的理论,而是来自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的基本观点。
更进一步说,杨献珍对唯物主义的特殊重视,来自他对中国国情和时代精神的直接感受。在这一方面,《一代哲人杨献珍》也给我们提供了丰富翔实的材料。
(作者系中央党校哲学部教授、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研室主任、中国辩证唯物主义研究会秘书长、博士生导师)(24H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