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东冯小刚 马东:我不是那个马东 也不是冯小刚家保姆的老公
黑人也自黑,但终究黑人棋高一着,读来诙谐幽默,文风老辣,行事却又玩世不恭。隐隐约约有着王小波与王朔的影子。新榜偶然间找到了这位马东先生,找他简单聊了几句。没好意思谈文学谈青春,说的还是涨粉变现阅读数老三样。感激没被他拉黑。
新榜:《与冯裤子有关的日子》推送第五天,阅读数破100万,涨粉有45000,截至11月28日数据是怎样?包括阅读、点赞、转载以及赞赏。
马东:截止11月28号下午三点半,《与冯裤子有关的日子》阅读数117万,涨粉48000,转载10万次,点赞6000,赞赏7000元。
新榜:还有哪些好玩的细节可以分享吗?我看你也一直在看后台数据。
马东:好玩的细节就是数据基本是过山车,初期基本没动静,和原来差不多,一觉醒来开始起飞,经过了涟漪式扩散,引发了数据大爆炸,之后有几天数据又开始平缓发育了,然后微博上有几个五百万级的大V转发后,又迎来了一波新的高峰,推完第五天时,劲儿基本下去了,开始回落。就是这样,坐了一把过山车。
新榜:你也去电影院看了《我不是潘金莲》,你觉得这部电影怎么样?跟冯小刚之前的电影比。
马东:剧情尺度应该是《背靠背脸对脸》后最大的一部,《背靠背脸对脸》体量小,聊的是机关斗争,一地鸡毛。这次《我不是潘金莲》玩的是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从下至上,层层扒皮,说好听点,叫全面揭示中国从人情社会到法制社会转变过程中遇到的各种恶疾。
家里有电影爱好者、冯小刚爱好者、《新闻联播》爱好者,都可以带着去看看《我不是潘金莲》,看完绝对会爽到,各有各的爽。
本职工作是电视台记者
“大家好,我叫马东,马克思的马,毛泽东的东,1986年生在内蒙,射手男,上升白羊,目前生活在曾经的东半球暴发户重镇鄂尔多斯,体重符合世界卫生组织的健康标准,一米八零,双腿如筷,没割过眼袋。”
这是马东在昨天文章中的自我介绍,他确实跟那个马东没啥关系,虽然也参加过《奇葩说》导演见面会,但还是功亏一篑无缘和马东当面交锋激辩。不过,他觉得自己还是有三点和马东相似:“我和马老板的爱好也出奇得一致:都喜欢《红楼梦》、银河印象还有听相声。听相声我这辈子是拼不过他了,其他两项应该还有切磋的余地。”
新榜:你见过马东吗?参加《奇葩说》预选赛虽然不成功,但是你觉得还有哪些机会可以跟马东团队合作吗?
马东:没见过,我去的那天他不在公司。合作这种东西就不好说了,马老板应该也没什么要和我合作的。不过说不定哪天马老板突发奇想组织一个“银河映像”全球后援团,我可以去参加一下。
新榜:还记得你高三参加新概念写的作文的标题吗?大概说了些什么?
马东:当然记得,毕竟处女作。题目叫《嬴政》,是我高三时写了一个星期才写完的,每节课都在写,不断地改,不断地写。《嬴政》其实是一个向王小波《青铜时代》致敬的小说,讲的是秦国王子政是一个建筑爱好者的故事。今年是我出道十周年,也是《嬴政》发表十周年,之后,我可能会把这篇优秀儿童文学作品发到公号上,做个纪念。
新榜:你现在的本职工作是?有啥不寻常的爱好可以公布一下吗?
马东:本职工作是电视台记者。爱好都挺寻常的,非要找出不是人人都爱玩的,那应该就是我没事儿的时候会在Mac上用GarageBand做电子乐,具体曲风不好分类,我在网易云音乐和虾米音乐都申请了独立音乐人,目前上传了两首原创作品,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直接到两个App上搜我的名字,专辑名叫《我们都去公主坟》。还有一个爱好就是玩航怕,目前正在刻苦修炼飞行技术,等下了大雪后,会剪一个雪景片子出来。
“看得下去、也看得进去”
写《与冯裤子有关的日子》是偶然,文章爆红也是偶然,但是偶然背后也有不偶然。不管是十年前参加新概念作文大赛,还是对冯小刚个人事迹的如数家珍,这都有着许多年默默的积淀。“桥下有人”以后有怎样的运营计划,工作之余是否准备全身心投入其中,这都是很有诱惑力又非常现实的问题。
熟读新榜采访的用户或许依稀还记得,一个月前,《一名非典型985大学生的简史》这篇文章,也是阅读数接近百万爆红,当时作者接受采访时,也说自己很喜欢王小波。王小波门下走狗要在微信迎来春天了吗?这个问题最后似乎碰了一鼻子灰。其实我想表达的是,从PC到移动端,从翻页阅读到屏阅读,阅读场景的变化也导致流行文体变化,“我跟你说啊”成为无数10w 最典型的口吻。
新榜:你平时常看喜欢的微信公号有哪些?并请简述一下原因。
马东:平时看的比较多的有连岳、和菜头、张佳玮、大象公会、正午、重要意见。原因很简单,就是我能看得下去、也看得进去,现在大家看公号,应该也都是这两个原因。
新榜:新榜之前采过过一个90后,大学刚毕业,也很喜欢王小波,也是因为一篇文章一夜火了,你觉得王小波文体和微信热捧文章,有没有内在的关联之处?
马东:我觉得恰恰相反,王小波是追求智慧,追求有趣的,而微信爆款很多都是反智的,我这篇也没好到哪去。我觉得微信爆款这个东西完全是碰运气,除了已经进入轨道的大号,其他人就都写自己擅长的,想写的就好,不是说开几个选题会、找专业人员一番精心策划就能红爆全国。
新榜:你调侃说以后“会致力于把这个公号搞成《与青春有关的日子》全球后援团”,真的还是假的?怎么理解。
马东:说这句话其实是一种感慨,其实全国各地的《与青春有关的日子》粉丝一直都觉得自己是小众的,身边没人看这个,在网上也很少见人密切深入讨论,所以这次通过这篇推送,聚集了很多同好,真的很开心。
我不会把这个号做出专门的《与青春有关的日子》全球后援团,那样其实也不会长久,反而会把号做塌,我希望的是“桥下有人”内含《与青春有关的日子》全球后援团这个属性,就是大家在这儿留言,可以直接说大家都懂的剧中台词和黑话,不用有顾虑怕别人看不懂。
让大家看这个公号的时候可以自在一些,我也会不定期的发一些和《与青春有关的日子》相关的东西,或者在写稿时夹一些彩蛋,懂的人一看,就会心中一甜。我觉着这样比做一个封闭僵硬的全球后援团会好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