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越个人资料电影 蒋勤勤个人资料 蒋勤勤演过的电视剧

2017-10-11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2005年,<乔家大院>拍摄期间,陈建斌和蒋勤勤走到了一起.这个过程"一波三折",之前蒋勤勤虽也透露过些许,但她当时到底"厌恶"陈建斌到何种程度,第一次听她详细说来还是有些"触目惊心".陈建斌那时基本上是被整个剧组的演员孤立的,怪就怪他是个"戏痴".很多演员特别忌讳在现场改戏,可对于陈建斌来说却是"家常便饭",一而再再而三,蒋勤勤受不了了:"当时我想,这戏不能拍下去了,我连夜给在台湾的

2005年,《乔家大院》拍摄期间,陈建斌和蒋勤勤走到了一起。这个过程“一波三折”,之前蒋勤勤虽也透露过些许,但她当时到底“厌恶”陈建斌到何种程度,第一次听她详细说来还是有些“触目惊心”。陈建斌那时基本上是被整个剧组的演员孤立的,怪就怪他是个“戏痴”。

很多演员特别忌讳在现场改戏,可对于陈建斌来说却是“家常便饭”,一而再再而三,蒋勤勤受不了了:“当时我想,这戏不能拍下去了,我连夜给在台湾的经纪人打电话,说我想退出。”经纪人李静平火速赶去山西安抚,随身带着些台湾特产准备送剧组同事,李静平提议也送一份给陈建斌,蒋勤勤却说:“宁愿自己吃撑死也不给他。

”不光是蒋勤勤受不了陈建斌,剧组其他成员也看不惯他。“那时,我和同组其他演员经常会约着出去吃饭,故意不叫陈建斌。”

对于《乔家大院》,陈建斌承认自己入戏很深,“我太投入了,投入到会把戏中的关系带到生活中,所以我觉得跟她特熟。”那时候剧组杀青,听说蒋勤勤马上要去日本,陈建斌“蹬鼻子上脸”,“你去日本看看有没有适合我的帽子?”搞得蒋勤勤又好气又好笑:“我们俩有那么熟么!

”电视剧拍完后,剧组一帮人经常聚会,陈建斌还一直觉得自己是乔致庸:“在我心里,陆玉菡(蒋勤勤饰)就得跟乔致庸在一起。当演员把自己100%的情感调动起来后,角色本身会作用到演员身上。这次,乔致庸的力量超过了我,他改变了我。”

此前,陈建斌与相恋多年的演员女友吴越分手。陈建斌表达感情的方式很含蓄,时常给蒋勤勤发这样的短信:“今天看见麦子了,长势很好,今年的收成会特别好。”一来二去,蒋勤勤会意了。这个受过多次感情伤害的女子,对爱情不求浪漫只求实际,确定关系那天,蒋勤勤对陈建斌说:“对我俩来说,燃烧激情的时代已经过去了。

那种吃吃饭、聊聊天、牵牵手的恋爱我不需要,我要的是结婚、生孩子,你能给我那种生活么?”陈建斌点头:“可以!”去结婚登记那天毫无征兆,陈建斌没有任何求婚的过程,只是突然说了句:“要不去登记吧!

”然后两人就直奔民政局。结果那天在民政局排队领证的人居然有100多对,“我俩从早上一直等到下午。其间,我一直在安抚他,他这人急脾气,弄不好就甩脸走人了。”一心想安定的蒋勤勤,没让机会溜走。

2007年1月8日,蒋勤勤最大的梦想成真,她生下儿子“小虎子”。她保留着一张照片,照片上,陈建斌用手捂着她的脸:“接生的医生特别感慨地对我说:‘这么多年,我第一次看到一个男人用手为刚出产房的妻子挡风’。

”陈建斌一听来气了,“医院真得注意点,过道里风那么大,刚生完小孩的人怎么受得了!”那天除了用手给媳妇挡风,陈建斌的创举还包括让所有哥们拿外套把蒋勤勤团团围住;这边顾着老婆,那边他扯着嗓子指挥爸妈:“你们看住孩子,千万别抱错了,眼睛一刻也不要离开他!”

令陈建斌欣慰的是:“孩子第一声叫的是‘爸爸’!不枉他在娘胎里时,我就每天给他念《莎士比亚》!”蒋勤勤同样离不开儿子,“我现在接戏的标准之一是得在北京拍”。这样她才能每天回家。

没有儿子以前的蒋勤勤有些内敛,从来都是各回各家,各走各路。但现在,她变得阳光了,更愿意与人沟通了,常常跟对门的妈妈聊育儿经。

陈建斌则一直毫不掩饰地和一群大老爷们聊儿子,“以前,我没结婚,没有小孩,看到这样的中年男子,这样的父母,我心里觉得很讨厌,真是,怎么这样啊,一见面就说你家孩子,人家爱不爱听啊。到了今天,我觉得他就是要说,因为就是有这样的东西要表达,而且不在乎别人怎么看。”

陈建斌常问蒋勤勤,“我这是不是父母的一种偏执,为什么,我觉得小老虎这么帅,那么好看,会不会因为我是他爸,你说,我这客观不客观?”蒋勤勤淡定地看着他,“当然因为你是他爸爸。” 小老虎3岁生日的前一天,陈建斌给妻子打电话,“勤勤,你明天到机场接个人吧,有人要送东西来,你去拿一下。”“这两天很忙,你别给我添乱了,别让我去拿东西了。”陈建斌急了,“明天我回来,那个礼物是我。”

刚到家门,陈建斌就被重庆的冬天冷得直哆嗦,“不可思议,这么冷的天,你们重庆人还要开着窗户。”小老虎跟在他的身后,双手抱胸,“是的,真的不可思议。”陈建斌和蒋勤勤都被儿子的话逗笑了。

不拍戏的时候,陈建斌说他是个宅男,不愿意出门,更不喜欢旅游。但现在,他愿意为家人改变,决定带着妻儿和双方父母四处度假。“现在,我觉得家人才是第一位的,而我则靠边站,我就是个老婆孩子热炕头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