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素真三上关 豫剧春秋(83)陈素真婚姻上“一错再错”

2017-07-27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1949年初夏,陈素真正在开封家中,忽听有客人造访.陈素真打开房门一看,一下子惊呆了,立刻羞得满面通红.原来,这人正是和她曾有婚姻之约的刘希程.解放战争后期,刘

1949年初夏,陈素真正在开封家中,忽听有客人造访。陈素真打开房门一看,一下子惊呆了,立刻羞得满面通红。原来,这人正是和她曾有婚姻之约的刘希程。

解放战争后期,刘希程在灵宝率部起义,成为共产党领导下的国家干部,后来长期担任河南省民革委员会的主委。

1949年冬,陈素真终于和一直爱着她的刘希程举行了婚礼。婚后,刘希程又把夫人曹婉梅从西安接到开封同住,形成一夫二妻的局面。这种局面,显然不符合共产党一夫一妻制的婚姻政策,再加上陈素真觉得跟尹晶天那段“伤风败德”的经历,“不配做刘家之妇”,就在1951年秋提出离婚,很快就办了手续。

陈素真和刘希程的婚姻虽然只有一年多时间,但她和刘氏夫妇的友谊,却远远超过了婚姻的范畴,在以后几十年的岁月中,陈素真从天津回到河南,总要去看望刘希程、曹婉梅夫妇,直到二位老人故去。

1950年,京剧“四大名旦”之一的荀慧生带班来开封演出,其中有一个名叫赵玉林的二路配戏小生,因在北京“犯事”,不敢随荀慧生回去,荀慧生知道陈素真身边缺少一个配戏的好小生,就把赵玉林推荐给她。

这个赵玉林是满清八旗的贵族后裔,从小沾染一身纨绔子弟的坏习气。家境败落后,无以为生,就下海学戏。他虽然人品不怎么样,但聪明伶俐,扮相好,嗓子甜,台上功夫也很说得过去。陈素真接受荀慧生的好意,留下了赵玉林,教他学唱豫剧。

赵玉林一点就透,一学就会,在台上“傍”得陈素真严丝合缝,令陈素真非常满意。这时,赵玉林就想把台上的关系发展到台下,对陈素真发起猛烈的“爱情”攻势。见陈素真的堡垒一时难以攻破,赵玉林就采取迂回战术,利用自己有一套烹饪的好手艺,对陈素真的母亲大献殷勤,终于蒙得母女二人的同意,待陈素真和刘希程离婚后,和陈素真成为正式夫妻。

结婚后,赵玉林那“八旗子弟”的许多恶习都显露出来,“吃喝嫖赌抽,坑蒙拐骗偷”样样都沾,给陈素真造成无数的麻烦。

开封是1948年10月解放的。陈素真在自传中说:“一解放,我是戏曲界第一个倒霉的人。”开封成立了戏曲工会,把陈素真划为资产阶级剥削者,公安局也找上门来,说陈素真是特务组织蓝衣社的成员,国民党河南省主席刘峙手书的“义风可举”牌匾,就是活生生的罪证。

陈素真生性鲠直,政治神经极为迟钝,渐渐地有些跟不上“时代”发展的需要,和文化部门的个别领导时常发生摩擦,只好常年辗转在开封、郑州、商丘、武汉、西安、宝鸡、徐州等地演出。

1953年,陈素真来到兰州,在甘肃省委、省政府的支持下,创建了“兰州素真豫剧团”。

陈素真在艺术上天分很高,在生活上、政治上却相当幼稚,再加上不会逢迎拍马的刚正脾气,常在不知不觉间得罪了人。甘肃省文化局办公室的一个主任,因陈素真不给他面子,就怀恨在心,乘1955年5月兰州市对民间职业剧团普查登记时,纠集一些剧团里对陈素真和赵玉林不满意的演员,搜集了一些材料,以“朋鸟”的化名,写了一封题为《人民不需要这样的“名演员”》,投寄到北京的《戏剧报》,把陈素真描述成是一个封建“把头”,说她是对剧团演员进行无情盘剥和欺诈的吸血鬼。

当时的《戏剧报》主编是文化部艺术局局长、国歌的词作者、著名剧作家田汉。田汉因听说陈素真在1952年举办全国第一届戏曲观摩大会时,索要4000块钱的出场费,而对陈素真很有意见,就允许“公开信”在报上公开发表。

这封“公开信”发表后,引起很大的社会反响,正在郑州参加河南省“人代会”的陈素真,匆忙赶到兰州,向甘肃省委和政府有关部门提起申诉,大声鸣冤。甘肃省委和政府有关部门专门成立了工作组,进驻“素真剧团”,经过一个多月的反复调查,得出了“文章中列举的指责陈素真的事例,不是子虚乌有,就是张冠李戴”的结论。而这个“张冠李戴”,却是陈素真的丈夫赵玉林背着陈素真所为。

甘肃省委和有关部门虽然澄清了事实,还专门写了平反信,但《戏剧报》对陈素真造成的负面影响却难以挽回。

1956年12月,河南省首届戏剧观摩演出大会在郑州举行,陈素真应邀参加,以优美的唱腔、高超的演技,和红透全中国的“爱国艺人”常香玉同获最高奖——荣誉奖。

田汉观看了陈素真表演的《宇宙锋》和《叶含嫣》,对陈素真精湛的演技和一招一式、一笑一颦中蕴涵的文化底蕴非常赞赏。经河南省文化局主管文艺工作的副局长冯纪汉引荐,陈素真始得向田汉述说了冤枉和委屈,田汉才明白,不但“公开信”的内容多是诬陷,就连1952年全国第一届戏曲观摩大会时,所谓的陈素真索要4000块钱出场费事件,也是某些人为了不让陈素真参加,而故意造谣构陷。

弄清了事实,一直爱才如命的田汉非常后悔,用拳头直砸自己的脑门,两眼热泪滚滚而下。从此,陈素真和田汉成了莫逆之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