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大副教授徐晋如评南怀瑾:错谬“罄竹难书”
编者按:近日,羊城晚报推出“文化大家重估”系列,此文是其中第六篇,由深圳大学文学院副教授徐晋如主评。
文言阅读能力 连初中生都不如
问:您什么时候读到南怀瑾的书?有什么感觉?
徐晋如:这个问题体现出一种根深蒂固的误解,以为对拙劣之作的批评也需要花费很大气力阅读,其实劣作之所以是劣作,只需扫一眼就一目了然。只有经典之作才需要认真研读,常品常新。《聊斋志异》卷八有一篇题为《司文郎》,里面说到一位盲和尚,能以鼻嗅文章焚烧后的气息,辨识文章高下,这其实并不神秘。
每一位真正的读书人都有这样的本领。一本书略翻数页,其高下工拙,自然了然于胸。尤其是南怀瑾的书,错谬荒悖满篇,真称得上是“满纸荒唐言”,如果谁还花时间去读,那可真是笨伯了。只需要略翻一翻,就知道其人其书,毫无价值。
我最早知道南怀瑾,是在刚从清华转学到北大的时候。因为我每天穿长衫,有一位同学就说,台湾也只有两位先生穿长衫,一是李敖,一是南怀瑾。李敖的书,也是略翻过数页,就非常反感。过些天正好在万圣书园看到南怀瑾的书,信手一翻,就知道这是一个妄人。
问:有资料称,1976年,根据南怀瑾演讲辑录的《论语别裁》在台湾出版,受到狂热追捧,到1988年时已再版高达18次之多;1990年,复旦大学出版社将《论语别裁》等南怀瑾著作引进大陆,同样掀起“南怀瑾热”。
徐晋如:《论语别裁》被浅俗不学之辈吹捧,这能说明什么呢?只能说明南怀瑾命好,碰上一个文化堕落无底的时代罢了。南怀瑾能热得过东京热吗?能说东京热的出品是电影经典么?
一千个无知相加,不等于一点点的有知。我们要看追捧南怀瑾的是些什么人,有没有硕学之辈?有没有研究、践行传统文化的学者?孔子早就指出,大众的评判作不得数,贤士善人的评价才真正有价值。那些在性情和智识上双重懒惰的人,他们的人数再众,也只是一时的趋向,就像流行病发作,改变不了文化发展的路向。
有的人尽管承认南怀瑾没一丁点儿学问,却总是为南氏辩解:“南老至少让大众亲近《论语》呀”,“南老至少让人了解传统文化呀”,等等。其实《论语》文字又非十分艰深,从前只要读过两年私塾的,谁不曾读过《论语》呢?非要通过一个文言阅读能力连现在的初中生水平都不如的人去亲近《论语》?说这样话的人可能都是不肯读书的。
《论语别裁》可谓“错误万出”
问:《论语别裁》有什么硬伤?
徐晋如:南怀瑾的《论语别裁》,曾被台湾的学术前辈称作是一本“错误万出”的书。老先生们当时是当笑话看的,没想到文化堕落的加速度太大,他们鄙视的东西,却被当代文盲们奉为玉旨纶音。你问“有什么硬伤”,这个问题真难倒我了。
古龙先生的武侠小说里,曾说有人一身的空门,就变得没有空门了,你要是问南怀瑾《论语别裁》一书中有哪些话是对的,我或许还能勉强找出几条来。其实以初中生的文言水平,都不可能不在南氏的这本书里找出一大堆错误。我在2012年9月30日的博文《南怀瑾何以被称作“大师”》中举过一些例子,兹照录如下:
比如“季氏旅于泰山,子谓冉有曰:女弗能救与?对曰:不能。子曰:呜呼!曾谓泰山不如林放乎?”古人皆谓旅是祭祀之名,季氏到泰山作祭,是僭越之行,孔子对他的弟子也是季氏的家臣冉有说:你不能补救了吗?答曰不能,孔子于是作了一番感慨。但南氏把旅字硬解成是旅行,又把“女弗能救与”解释成你不能救季氏一家了吗,这种神奇的想象真是让人天雷滚滚。
但最荒谬的,则是对暴虎冯河的解释。暴字通搏,暴虎是赤手空拳对付老虎的意思,冯河是不凭借工具,徒涉过河之意,南怀瑾竟然能解释成“像一只发了疯的暴虎一样,站在河边就想跳过去,跳不过也想跳”,想象力之奇卓如此,不知何以不去写玄幻小说,偏要来作践经典?
南粉读到这一定会嚷嚷了,凭什么古人的注疏就是对的,凭什么南老不能有自己的解释?这么说吧,古人写了错别字,那叫通假字,但小学生写了错别字,那就是错别字。学问总是有一个客观标准的,不是说今人不能提出新解别见,你的新解别见必须能驳倒古人,方可立说。清代儒生孜孜矻矻,皓首穷经,在训诂上做出的成绩远过汉、宋儒生,但那都是有强大的证据支撑的,没有证据的新说,不如说是胡说更恰当些。
尊南怀瑾 为南师的必系文盲
问:为什么说南怀瑾赶上了好时候,在大陆被当做国学大师?
徐晋如:南怀瑾和于丹所处的时代,是民粹主义日益侵饰中国的时代,整个社会弥漫的是反智仇学的论调。而民粹主义正是南于二人最好的土壤。民粹主义的本质是在思想上性情上的自甘下流化,你不是要讲高雅,要讲学问吗,我偏要跟你反着来。你不是要讲学而时习、道学自修吗,我偏喜欢不用动脑筋的东东。
问:台湾作家杨照在微博上说,“被问到台湾有谁能评论南怀瑾,我只能回应:‘难啊,他最近二十年在台湾几乎没有读者。’台湾知识界这点评断能力幸好还有。”香港作家廖伟棠也说,“南大师这些事,港台知识界皆知。这就是为什么大师去世一事在港台几无反响,因为我们早已不当他大师。”为什么两岸三地的态度如此不同?
徐晋如:台湾、香港与大陆的最大区别在于,这两个地区都未经过暴力革命,不曾被新文化运动和“文革”破坏过,传统文化根基仍在,所以社会舆论对打扮成国学大师的江湖术士,尚有基本判断能力,而大陆文化的根本迭经摧残,早就气息奄奄,就像肉眼凡胎的唐三藏,到了小雷音寺,识不得妖,辨不出魔,以为见到的真是如来佛祖。
这实在是中国文化的悲剧。内地很多开口必言南师的,其实很多连他的一页书都没翻过。这些人只是要充空心大佬,让人觉得他不是那么没文化而已。其实,在有文化的人看来,尊南怀瑾为南师的,必系文盲。
问:有人说,一方面他打通了庙堂和江湖,让普通大众对传统文化有了亲切感,为大众提供了一种入门的可能性。这样看,南怀瑾也有可取之处?
徐晋如:学问之道,在己不在人。想通过终南捷径亲近传统文化的,永远不可能达到目的。因为他们在未学之前,先就有了惰逸心。南怀瑾迎合了民粹的思想和庸众懒惰不学的习气,这与于丹是一样的。真要想亲近传统,我觉得最好的方法是锁定中央十一频道,多听多看京剧音配像。这比“南大师”、“于大师”可靠太多了。
延展阅读:各界名人对南怀瑾的评价:
对南怀瑾生平论着莫衷一是。1976年,根据南怀瑾演讲辑录的《论语别裁》在台湾出版,受到了广泛追捧,到1988年时已再版达18次;1990年,复旦大学出版社将《论语别裁》等南怀瑾著作引进大陆,同样风靡一时。
至今誉之者尊称其为“国学大师”、“一代宗师”、“大居士”;但围绕着他和他的作品的争议也从来没有停止过,毁之者直斥其是一个“江湖骗子”、“篡改三教混淆古今”。
上海人民出版社总编李伟国认为,南怀瑾“在讲解中调动其平生读书、实践、阅世、思考、教人所得之深厚学养和独到观点,游乎经史子集之中,博征佛道乃至西方宗教学术观点,不论出世入世,评比精义,正说反说,更提示《庄子》出入禅道的旨意,且以通俗话语,深入浅出,为读者开启智慧之门户。”
南怀瑾的弟子王学信在对其的回忆录中写道:“作为国学大师的南怀瑾先生……不辞辛劳,奔波教化三十余载,内容涵盖儒、佛、道及诸子百家,兼及医卜天文、拳术剑道、诗词曲赋,著述凡三十余种,立足时代科学精神,将古老的中国传统文化推进到一个新的、更加璀璨夺目的文化层面,开拓了全新的学术视野,其影响之深远必将是划时代的……其根本心愿仍在中华传统文化之弘扬,盖以文化为民族存亡之根本也。
”
学者张中行曾撰文,从3个方面批判了被称为“学兼儒道释”的文化名人南怀瑾先生的著作《论语别裁》。他认为该书充斥着对简单古文的理解常识性错误,对《论语》原文的有些解释“不管语文规律,自己高兴怎么讲就怎么讲,这就笺注的路数说,或只是就胆量说,确是前无古人”
学者方舟子亦曾撰文,指南怀瑾试图用哲学去解释科学,其文章又有中国历史的常识错误,称其为信口开河的“国学大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