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文华为 华为高调提倡向扫地僧李小文学习 意欲何为

2017-10-13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6月5日的<中国青年报>第八版上,刊登了华为的大幅广告,内容很简单,就一句话:华为坚持什么精神?就是真心向李小文学习.此外,配了一张图片,一个低头念着发言稿的老

6月5日的《中国青年报》第八版上,刊登了华为的大幅广告,内容很简单,就一句话:华为坚持什么精神?就是真心向李小文学习。此外,配了一张图片,一个低头念着发言稿的老人,蓄着胡子、一身黑衣、黑布鞋、没穿袜子,很像正在做脱贫报告的农民。而这个“老农”式的老人,缘何令华为如此关注,变革中的华为到底要向李小文学习什么?这又释放出什么信号?

我本来一时记不起谁是李小文,但看照片立刻就想起来,这不是前不久那位在网上爆红的“学术扫地僧”吗:“一个沉默、不起眼的小角色,却有着惊人天分和盖世神功。”

这个土得掉渣的李小文是何许人也?图片上67岁的自贡人李小文正坐在中国科学院教室里作报告,身份是中科院院士。其貌不扬的外表下是“神一样的存在”:1970年代末以来,李小文长期从事地学与遥感信息科学领域的研究工作,创建了Li-Strahler几何光学模型,并入选国际光学工程学会“里程碑系列”。他和他的科研团队的一系列研究成果有力地推动了定量遥感研究的发展,并使中国在多角度遥感领域保持着国际领先地位。

在互联网上,除了有人形容李小文像“扫地僧”之外,还有人将他与陶渊明等魏晋名士相提并论,“外表不羁但是有着仙风道骨”;一位大学同学盛赞他,“维护了传统知识分子的风骨、本色、随性”。

四川汶川特大地震后,他看见总理温家宝去灾区时,手里拿的是地图,而不是遥感出的现势图,李小文在博客上替遥感界致歉,“我们搞遥感的,真是恨不得打个地洞钻下去,就算地震殉国算了”。当时,有人称赞他敢说真话,“是业界的良心”。

4年前,有关“院士”的话题还未像如今喧嚣尘上时,评委会将李小文列为“科学网年度人物候选人”的推荐理由是:言冷心热、心怀天下。

在通往科学真理的征途上,李小文性格中的“固执”和“不跟风”糅杂起来,是一种“不盲从”的态度。早年在美国留学时,他敢挑战美国遥感界的权威声音,提出遥感观测中“热点效应”更圆满的物理解释,这成为他的成名作,被国际遥感界称为“20世纪80年代世界遥感的三大贡献之一”。

读了以上是见诸媒体的关于李小文的描述,这位学术扫地僧就饱满起来,也就不难理解华为为什么要大张旗鼓的学习李小文了。因为李小文所表现出来的精神,正是华为的企业文化所追求的。

那到底李小文精神和华为文化有哪些共同诉求点呢?

其一,言冷心热,心怀天下。华为是民企出身,一贯低调,但也是一贯自诩于心怀天下,现在走向了世界,更需要李小文般的大视野、大智慧(6.95, -0.13, -1.84%)。

其二,技术第一,高效极简。李小文不拘一格的性格之所以能跟一般的妄人相区别,根本原因是李院士真有两把刷子,在不羁的背后是雄厚的技术实力,是对科学孜孜不倦的追求。而华为从一家作坊企业成长到今天的全球化公司,其在技术创新上的不断追求,和李小文有着异曲同工之处。

秉承客户第一,艰苦奋斗的华为,一切以客户需求为己任,以艰苦奋斗为信条,这在物欲横流、世态浮华的年代已经显得难能可贵,而李小文的出现,更是让华为坚信,这种“板凳须坐十年冷”的刻苦专研精神的必要性与紧迫性。

去过华为总部的人,可能都会留意到,华为园区里有很多道路都是以科学家的名字命名的。典型的有冲之大道、居里大道。崇尚科学家与科学精神,是华为从任正非起从上到下对科学崇尚的体现。而李小文无疑成为华为新的崇尚对象和学习的目标。

华为2013年研发投入307亿,约合51亿美元,占全年营业收入的12.8%,在同期间三星电子的研发费用为14.78万亿韩元,约合144亿美元,占营业收入的6.5%。虽然三星电子的研发费用比华为高约三倍,但华为的研发投入强度是三星电子的两倍。华为的研发人员比例是45%,比三星电子的26%高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