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定王士珍 正定“王家大院”饭店停业 王士珍旧居恢复工作展开

2017-08-31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从2010年正定王士珍故居将变身饭店的消息传出,到现在"王家大院"的红红火火,几年来,社会公众对此议论纷纷,颇多不解.作为中国近现代史上曾留下一笔的人物,王士珍

从2010年正定王士珍故居将变身饭店的消息传出,到现在"王家大院"的红红火火,几年来,社会公众对此议论纷纷,颇多不解。作为中国近现代史上曾留下一笔的人物,王士珍故居理应得到更为妥善的保护,通过故居遗留下来的痕迹和氛围,当代的人们或可轻松走近历史,体察民国独有的沧桑风貌。这样的路径,与花费巨额财政资金重修文物古建以追慕历史的做法相比,其实是最直接、也最便捷的选择。

在记者的采访中,正定相关人士都会强调一个现象,即,重修前的王士珍故居破破烂烂,已经"不像个样子"了。言下之意,将故居改建成饭店倒是值得赞美的功德之举了。这样的理解在正定当地有一定市场,甚至一些文保人士也这样认为,在他们眼中,文物古建破破烂烂就需要修整,似乎只有簇新的东西才"像个样子"。为了"像个样子",不惜大兴土木,大修特修,即便改变文物用途,也在所不惜。

本月14日、15日,石家庄市召开城乡规划委员会第十次会议。规委会审议并原则通过"正定古城整体格局与风貌规划"和"正定古城南部控规性详细规划"等。按照规划,正定将用三年时间恢复古城"千年古郡、北方雄镇"的历史风貌格局。恢复古城风貌,意味着大笔财政资金的投入。不过,从王士珍故居的保护情况看,未来的恢复古城风貌,若不切实解决好文物保护和文物利用的关系,则古城风貌堪忧。

综合记者持续多日的采访,有以下疑问待解。

一问:正定县将文保单位承包出去,用于商业经营,程序是否合法?

按照有关当事人的说法,修缮投资人与正定县签订了30年的使用合同。问题是,这种适用于一般物业的合同是否同样适用于文保单位,显然是存疑的。另外,县级文保部门同意承包文物古建,是否已向上一级文保部门申报备案?记者曾就此咨询石家庄市文物局,有关人士表示"肯定征得了市局的同意",不过未作具体说明。

依据文物法相关规定,"基本建设、旅游发展必须遵守文物保护工作的方针,其活动不得对文物造成损害。"目前王士珍故居重修以后,确实不再破破烂烂,而且,从内部的结构、房舍的布置,乃至介绍的文字等细节看,也确实能够看出建设者是用了很多心思的,只是,这样的"匠心",并不足以抵偿商业运营对文物造成的改变。

文物法还规定,"国有不可移动文物不得转让、抵押。建立博物馆、保管所或者辟为参观游览场所的国有文物保护单位,不得作为企业资产经营。"就记者所知,正定王士珍故居目前已经是两次转包,目前的经营者并不是与正定县签订使用合同的人,而是从其手里转包而来。

尽管目前的文物法并没有明确禁止文保单位的利用,可也没有明确表示可以随意移作他用。毕竟,保护历史遗留下的痕迹才是文物保护的正途和归宿。

二问:作为商业用途的文保单位,文物行政主管部门的管理、保护职责如何体现?

记者在此前的采访中,确曾看见过"王家大院"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石碑,然而,其后却再也看不到了,只有在王家大院路南的"双节祠",还有文保单位的字样。那么,石碑究竟去了哪里?这是不是意味着,没有了石碑,县级文保单位的名号也不复存在?

此前,正定有关部门曾明确告诉记者,王士珍故居的文物价值"主要体现在前面的双节祠",大院破败不堪。那么,既然双节祠文物价值高,有慈禧太后的颁发的匾额,其保护状况是不是更好一些?也不尽然,目前的"双节祠"一样处于保护缺位的状态,一直紧闭门户,一般民众无从得见真容。对此,明清史专家、《王士珍传》作者彭秀良表示,之所以修复王家大院,却对双节祠不闻不问,只是因为双节祠无利可图。

作为地方文保部门,有责任保护好辖区内的文保单位。文物法规定,"对危害文物保护单位安全、破坏文物保护单位历史风貌的建筑物、构筑物,当地人民政府应当及时调查处理,必要时,对该建筑物、构筑物予以拆迁。"不知道,正定县文保部门的保护责任究竟体现在哪里?

"文物的保护需要注重整体性风貌,建议将王士珍故居周围的一些遮挡建筑拆掉,和王氏双节祠形成构成一个保护的整体。"彭秀良说,河北真正保存下来的民国时期的建筑为数不多,所以更应该将王士珍故居和王氏双节祠整体保护起来。"现在很多人并不知道家祠的意义,而文化就是通过一些仪式传承下来的。"

三问:保护文保单位,是不是只能采取功利性的商业化办法?

正定县文物众多,有着隋唐以来,明清以降,直至民国的丰厚文物,保护资金匮乏也是实情。不过,保护资金缺乏也是国内很多地方的通病,并不仅仅是正定一地如此。而保护文物,也不仅仅通向商业化一条路。

王家大院可以做饭店,也完全可以建成民国风范的博物馆。此前,记者采访时任正定县文物局长的肖建科时,他也曾谈到,当时重修的初衷确实是建设博物馆,不知道后来怎么就变成了饭店。

"只有保存好现有的文物,才能保存下来历史的厚重感,而不是仿建文物。"在彭秀良看来,正定并没有挖掘出深厚的文化资源,没有形成一定的品牌效应。"北洋政府时期属于历史上眼花缭乱的时期,当地完全可以依托王士珍这位历史名人,梳理北洋时期的历史,作为中国近代化过程中的一种历史文化展示。"

石家庄市社科院研究员梁勇则认为,恢复古城风貌的建筑,不意味着要将城市里的文物"死"保护起来,文物可以"活"起来,但保护好原汁原味的历史风貌是前提。他强调:"在制定古城规划的过程当中,一定要进行公示,汲取群众的意见,恢复原生态建筑格局,不要给城市的建设留下败笔。"

梁勇谈到,比如临济寺周边,原来就有若干座古典建筑,开元寺已北设有"绣女局",专事纺纱织锦等,恢复古城风貌一定要对历史研究透彻,按照历史格局恢复面貌。"正定历史上的名人很多,需要将这些都纳入到古城保护的规划中来,打造历史文化名城。"

正定丰厚的历史文化资源完全可以同山西平遥、云南丽江相媲美,但正定的知名度和历史文化资源所产生的经济效益却远远不如人家。这其中,商业运营的差距固然是一个原因,而古城整体风貌的缺失,不能不说是导致落差的根源所在。

眼下,正值正定古城启动恢复历史风貌的关键时期,如何切实保护好文物,值得认真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