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学良的子女张居仁 寻找张学良失散十多年的儿子
近年来,有关张学良和赵一荻(赵四小姐)的史料著述甚多。但是,对于张、赵两人在长达50年的秘密幽禁期间,唯一的儿子张闾琳在美国的情况,大多语焉不详。特别对这位自1940年被赵一荻送往美国寄养的儿子,在骨肉分离长达20年之后,是何人前往美国代为寻找,又是如何找到的,内情真相更是无人所知。
2000年赵一荻女士在美国檀香山香消玉殒,张氏家人曾在整理她遗物时,发现了她生前亲笔书写的大量《基督教见证录》,其中也包含一些尚未示人的张学良《见证录》文章,死者注明在其病殁后,应将上述《见证录》转交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毅荻书斋”和沈阳“张学良纪念馆”收藏。
在转赠给沈阳张学良生平纪念馆的这本《张、赵见证录》中,笔者发现其中曾经多次提及在高雄的一段生活。原来,张学良和赵一荻都是经董显光协助才皈依基督的。这些对基督的《见证录》中,也透露出董显光代为寻找在美国失散多年的张闾琳内情。
本文首次以第一手资料记叙这一鲜为人知的内幕: 董显光夫妇从张学良的监视者转为心心相印的朋友 张学良自1946年冬天经重庆秘密飞往台湾以后,便进入了更加秘密的幽禁状态。
他和赵一荻先被国民党军统局幽禁在新竹县井上温泉,一年后又因幽禁地暴露而移迁至台中清泉岗。
由于台中清泉岗蛇害困人,经张学良多次给宋美龄写信求助,终于1951年春夏之交,在准葛尔台风登陆前夕,经蒋介石首肯,被转押至海港城市高雄幽禁。 高雄是张学良在台湾秘密幽禁的最后一站。
在这里他和赵一荻整整住了9年。一直住在西子湾附近的一处废弃的炮台里。当1954年冬天到来的时候,宋美龄忽然从台北派来一位启蒙教师,来到了高雄张学良的驻地,这个人就是国民党原驻美国的“大使”董显光。
张学良早在西安前就认识了董显光。那时,董显光只是南京一位名不见经传的蒋介石麾下官员。后来他因与宋美龄走得很近,所以蒋介石才任用董显光为驻美国“大使”。
此次董显光和夫人赵荫芳双双飞到高雄,是他卸去了驻美“大使”之后。当时董正在台北赋闲,蒋介石和宋美龄决定让董显光夫妇以教张学良英语的名义来高雄,其实质则是要董在高雄观察了解张学良幽禁中的思想变化。
关于董显光夫妇来高雄的缘由,以及张学良、赵一荻赴台初期由笃信佛教转而皈依基督的经过,张学良于1996年5月26日,在对基督的《见证录》中,曾经这样写道:“……以后,我去了浙江、江西、湖南,到了贵州。
在这一段时间里,都是研究明史。到了台湾后,我感觉到需要有一个信仰,那时候情报局派到我们那里负责的人是一个佛教徒,他就同我谈佛教。
也为我安排去见新竹的几位佛教法师。我同他们谈了数次,也买了许多佛教的书来研究。一直到我们搬到高雄要塞,有一天,蒋夫人来访,她问我看什么书。我告诉她我正在研究佛学。她就说,‘汉卿,你又走错路了。你也许认为信基督教是很愚蠢,但是世界各国许多有名的、伟大的人物都是基督教徒。
难道他们都是很愚蠢的人吗?’她说她希望我也研究基督教,我就告诉她,我很希望读点英文,她就去请刚从美国卸任回来的董显光大使来帮助我。
董大使和他的夫人就常到我那里来,董显光的夫人是非常虔诚的基督徒,她来了就同我们谈基督,他们送给我一本《马丁路得金传》,我看了很感动,以后我和董先生就拿蒋夫人送给我的一本英文基督教的书《相逢在骷髅地》作为课本,后来,我就把这本书翻译为中文。
……” 董显光和夫人此次由台北专程赴高雄,其实是负有宋美龄交付的特殊使命。那时,蒋介石正迫于国际上的舆论压力,又在宋美龄、张群等国民党元老派人物的影响之下,准备给张学良以适当的自由。
但是,蒋介石又对这只“东北虎”怀有种种戒心。所以,当他知道宋美龄将给在高雄的张学良派一位英语教师,敦促张、赵研究基督圣经的时候,蒋介石随即向董显光面授机宜。
故而,董显光此行就带有对张氏进行考察的重任。 董显光夫妇初来高雄时,对张学良持有戒意,但是,随着董氏夫妇与张学良、赵一荻的朝夕相处,对张学良的人品有了进一步了解与理解以后,他们的观点改变了。
后来,董氏夫妇虽然受命于蒋、宋,意在窥探张学良的行迹,可是他们与张学良、赵一荻在一起却相处得甚好,彼此之间渐渐失去了戒意。董显光夫妇在近距离观察张学良和赵一荻以后,都认为他们夫妇是虔诚的基督教徒,对蒋、宋两人别无二志。
于是他们就成了无话不谈的至友。 1955年春天,张学良和董显光合作翻译的基督教讲义《相逢在骷髅地》终于竣稿了。
这时,一个新的任命也从台北送到了高雄,经过宋美龄的从中斡旋,董显光得以重新去美国恢复旧职。眨眼之间,董显光和夫人在高雄已住了半年有余。在这个难忘的冬天里,董显光夫妇和张学良伉俪由敌对的监视者变成了心心相印的朋友。
赵一荻在谈到与董显光夫人的关系时多有溢美之辞,这从她1994年7月26日在夏威夷写的《基督感言》中可以找到佐证,赵一荻说:“董太太是一位非常虔诚的基督教徒,每次她同董先生到我们那里来的时候,就领我们读圣经、祷告、唱赞美诗。
董显光夫妇离台赴美之后,周联华牧师就来教我们圣经和神学,他介绍南美浸信会神学院延伸制的函授课给我们。
……”从中不难看出董显光夫妇在半年多的高雄之行中,已经和张、赵两人结下了相当深的友情。 赵一荻向董夫人诉隐衷:希望寻找失散在美国的儿子张闾琳 当年5月14日,是董显光离开高雄前往台北的日子。
几天后,董氏夫妇又将搭上飞往美国华盛顿的班机。
在他们即将离开高雄前夕,董显光和夫人有些依依不舍。在张、赵举行的送行酒宴上,董显光当众谈到了他对张学良印象的改变,董对张说:“从前在南京的时候,你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副总司令,那时我们对你的了解是远距离的。
有时我们甚至以为张汉卿是个大逆不道的作乱者。可是这次在高雄,我们才真正理解了你。你和赵四小姐都是善良的人!你们的善良和正直,改变了我们从前的印象,现在,我们真不想离开你们,特别是四小姐的贤慧,更让我和夫人难以忘怀!
” 在即将分手的时候,董显光曾向张学良和夫人征求意见,他说如果有什么不好说的话,他回去以后,可以直接向蒋先生和蒋夫人面转。张学良只提出想搬到远离海边的地方作长久居住,其他并无所求。
而在董夫人和赵一荻话别的时候,赵一荻则提出了一个大胆的要求。当时,她已经被董氏夫妇的真情打动了,在这半年里她一直谨慎地和董显光夫妇保持着相当的距离,初时的戒意随着董氏夫妇的真诚相待而逐渐消失了。
现在当她听说董显光夫妇将再次赴美,忽然想起了分别整整15年的儿子张闾琳。1940年她即将离开香港赴贵州息烽的时候,曾经毅然飞往美国,将她和张学良唯一的爱情结晶——张闾琳,送往美国旧金山,交给美国朋友伊雅格和埃娜夫妇代为扶养,现在15个春秋眨眼过去了,她多么希望寻找到远在大洋彼岸的儿子!
赵一荻向董夫人表示,她现在已经没有其他所求,即便今生她和汉卿始终生活在这种封闭的环境里,也不会有更多奢念。
唯一的希望就是找到在美国的儿子张闾琳,以求得心灵上的慰藉。 董夫人对赵一荻的请求甚为理解。
作为女人她知道赵一获为这件事已苦恼了多年。董显光夫妇在高雄期间,从没见赵一荻哭过,一个经历了特殊苦难的女人,向刚结识不久的朋友诉说隐衷,显然是一种难得的信任。董夫人当即表示愿意成全此事,并且向赵一荻索取张闾琳在美国的地址。
她表示到达美国以后,只要有机会定去当初伊雅格居住的旧金山寻找。董夫人相信只要找到伊雅格,必会找到失散多年的张闾琳。 但是,历经十几年的幽禁生涯,张学良没有与外界通讯的自由。
赵一荻无法提供美国友人伊雅格现在的地址,她和张学良甚至连伊雅格是否还活在世间也一无所知。赵一荻所提供的,只是1940年以前她在香港与伊雅格通信的信封。
其地址为:旧金山湾区格林大道309号。 那时,尽管双方都对是否在美国还能找到友人伊雅格和张闾琳没有任何把握,但是,热心的董夫人还是坚决表示:有十几年前的地址也成,只要这个伊雅格还活在世上,不管他住美国的哪一州,我和显光到美国以后,都一定能找得到的。
董夫人所以如此,是因为她理解赵一荻作为母亲,在15年漫长岁月里,是以一种什么心情思念她远离的骨肉。
作为女人,董夫人知道自己应该怎么做。这时,张学良又表示即便寻找到在美国的儿子,也无法与他取得联系。董显光这才意识到这是个理应尽快解决的问题。
董显光夫妇代人寻子无望,求助美国国务院 自董显光夫妇离开高雄以后,张学良的幽禁状况开始有所松动。 他和赵一荻于1956年5月,也就是董氏夫妇离开高雄的一年后,接到了董夫人从华盛顿寄来的一封信。
这是他们几十年来第一次收到邮局直接送到的信,监视他们的特工人员居然破例地没有检查。
董夫人信中夹寄一幅黑白照片。那是让张学良和赵一荻大惊大喜的照片,上面是位陌生的英俊男青年,他身穿着笔挺的西装,雪白衬衫下系一条领结。赵一荻仔细查看男青年的眉眼,忽然觉得有些面熟!特别是他那双明亮的眼睛,与张学良的眼睛酷肖。
照片上的青年是站在一幢高楼前拍下这幅照片的。赵一荻无法知道背景上的大楼是什么地方,可她很快就认出照片上的英武青年,就是自己在十多年前送往美国的儿子张闾琳! 董夫人在信里向张学良和赵一荻报告了寻找张闾琳的经过。
这无疑是一段真实的传奇故事:原来,董显光和夫人飞到美国后,先是董夫人按照赵一荻提供的伊雅格旧址到旧金山寻找。
可是,早已找寻不到十几年前伊雅格在旧金山湾区的旧宅了。格林大道已经没有了踪影,那里改建成一个很大的高尔夫球场。董夫人求助旧金山市政当局,很快就查清原来1952年这里曾经发生一场特大的火灾。火灾过后,那片居民区就变成了废墟。
至于伊雅格和夫人埃娜的下落,由于大火后的变迁,一时难以寻找,但是,董夫人却从旧金山市政当局的档案上得到了证实:1952年大火发生时现场找到的9名死者之中,并没有伊雅格和妻子埃娜!
为了找到伊雅格和埃娜,董夫人从西部城市返回华盛顿后,求助许多美国朋友,特别在熟悉张学良的朋友们中间进行多方查找,然而仍然一无所获。虽说找不到张闾琳这个孩子,就是当年在中国大名鼎鼎的伊雅格也杳无踪影。
此时董显光又将寻找伊雅格一事,直接求助于美国国务院。他是以国民党驻外机构的名义,请求美方协助查找。像这样的找人规格,在董显光看来,已到了让美国方面不得不高度重视的地步。
美国国务院很快将董显光的要求通告了联邦调查局。刚进入6月,忽然有一天,国务院一位官员就给董显光打来电话,告知说:你们想找的那位在中国协和医院供职的女医生埃娜,在9年前就去世了,可是伊雅格先生他现在还活着,此人就住在洛杉矶!
美方还提供了伊雅格的具体的地址,这对董夫人来说当然是意外的惊喜。
因为自她和丈夫再次来到美国后,这位善良的女人已将全部心思都用在为张、赵夫妇寻找孩子上了。董夫人在得知伊雅格仍然活在人世的消息后,第一个愿望就是马上飞到洛杉矶去。
她认为只要伊雅格还活着,赵一荻的儿子张闾琳肯定也会活着! 伊雅格夫妇历经坎坷完成养育张闾琳的重托 董夫人到洛杉矶后,很快就按美国官员提供的地址,在近郊比佛利山下的一幢小别墅里见到了满头银发的伊雅格!
暮年的伊雅格老人童颜鹤发。经过彼此的交谈,董夫人了解到这位祖籍英格兰的老人鲜为人知的过去。
伊雅格早在20年代即去了中国东北,在奉系军阀张作霖麾下任过军需官。张学良少年时就与伊雅格感情深笃,张执掌东三省军政以后,更加重用老军需官伊雅格。特别是在为东北军购买军火的过程中,更得张学良的信任,张曾委派伊雅格为东北军与英国大军火商凯自威谈判的首席代表。
1933年张学良下野,伊雅格即随行他赴欧洲考察军事。不久,伊雅格就回到了英格兰故土。战后他移居美国西部城市旧金山,1940年赵一荻在即将赴贵州前夕,决定将爱儿张闾琳托付给与张氏家族有多年旧交的伊雅格代为照管。
现在,当董夫人备费周折从华盛顿赶到洛城时,伊雅格高兴得老泪纵横。他对董夫人表示感谢,因为他现在终于为闾琳找到了他的父母。
董夫人希望老人能平静下来,她希望了解伊雅格夫人病逝的经过,也希望他讲出这些年回到美国的经历,特别是有关张闾琳从前与现在的情况,更是董夫人急于想知道的。
原来,伊雅格在1952年旧金山湾区的那场大火之前,就已经和夫人埃娜带着张闾琳离开了旧金山。那时,他和埃娜为完成赵一荻的托孤之愿,情愿放弃他们在旧金山的生意,带着张闾琳到无人知道他底细的洛杉矶郊区定居。
伊雅格和埃娜这样做的目的,是因为赵一荻1940年带儿子来找他们时,曾有如下委托:对外界千万不能公开这孩子的真实身份。从那时起就为闾琳改了一个美国名字,叫克尔。
伊雅格夫妇对闾琳视若己出,关爱有加。他们夫妇辅导孩子学习英文,即便对张闾琳本人也不说出他是张学良的儿子。他们担心由于中国国内的政治风波,会影响孩子在美国的安全!
伊雅格和埃娜完全理解赵一荻。他们知道这也是张学良在危难时刻对他们唯一的重托。他们不能淡忘张老帅和张少帅两代父子对他们的知遇之恩。为不让张闾琳的真实身份暴露,伊雅格和埃娜计议,决定搬出华人集居的旧金山。
他们担心在那里有熟悉他们底细的华人,发现张学良、赵一荻托孤的秘密。为让张学良、赵一荻的爱子在美国安全地生存,伊雅格和埃娜不但将张闾琳更改了美国姓名,而且还让他全部西化,全家人几乎都用英文对话。
伊雅格自称是张闾琳的父亲,埃娜自然就是他的老母。 不幸的是,伊雅格全家搬到洛杉矶不久,善良而勤劳的埃娜夫人就因病故世了,伊雅格又当父亲又作母亲。
后来,他花钱雇用了一位印第安姑娘,在家里照顾张闾琳的起居,直到将孩子培养成人。 由于伊雅格的精心呵护,张闾琳现已25岁了!
据伊雅格对董夫人介绍说:闾琳先在旧金山入华人小学,不久,他随伊雅格夫妇到洛杉矶定居,又以勤奋和智慧考取了加州大学,从小天资聪颖的张闾琳现已是一位著名的航天专家,在美国加州的一个空军基地从事航天研究。
董夫人第一次去洛杉矶没见到已长大成人的张闾琳,她只从伊雅格那里得到闾琳在加州住地拍的一幅照片。拿回华盛顿后给董显光看,夫妻两人决定马上将找到闾琳的消息与闾琳近照一并寄回高雄,让多年思子心切的张学良、赵一荻,早一天得到心灵的慰藉。
董显光再次游说使张闾琳得以与父母团聚 当年9月,西子湾又刮起了秋天的凉风。
这时,一封英文信件忽然从美国加州寄到了张学良、赵一荻幽居的西子湾18号。她们知道这也是董显光夫妇努力的结果,多年来没有通讯自由的封闭状态终于打破了。尽管那时的赵一荻和张学良,还不知董显光夫妇前次奉宋美龄委托前来高雄,其用意不仅只是帮助他们补习英文,也并非为敦促他们皈依基督,而为着对张学良幽禁十几年所进行的一次私人考查。
正是张学良和赵一荻对董显光夫妇的真诚相待,才真正感动了他们。
董显光在赴美之前,曾给蒋介石写了《关于张汉卿幽禁情况的报告》。在董显光的这份报告里,他公正地总结和评价了张学良;并且热诚恳切地希望蒋介石早日恢复张学良的人身自由。现在张阎琳可以直接从美国加州寄信给他的父母,就是董显光这份“小报告”所起的作用。
张闾琳在英文家信中说:他自1940年离香港去美国后,一直得到伊雅格老人慈父般的照拂。
他是在不知自己父母生死的情况下,读完了小学、中学和大学的,当他成为一名受人尊重的航天专家时,才感到自己已经全然是个美国化的华裔学者了! 张闾琳在这封信里,第一次向张、赵两人提到一位女孩子的名字,她叫陈淑贞,是张闾琳在加州读大学时候结识的一位华人少女。
那时陈淑贞尚不知道张闾琳的身世,而张闾琳也是在与陈淑贞在大学里“拍拖”定情之后,才知道她原来就是粤系军阀陈济棠的侄女。
原来两人都是名将之后,可谓是门当户对的一对情人。 张闾琳在信中写道:他和陈淑贞现在处于热恋之中,他非常希望有一天到台湾来探望父母双亲,他盼望那一天早日到来!
张学良和赵一荻多年来悬望的儿子,现在终于有下落了。一年后,经董显光在蒋介石和宋美龄面前的游说,终于同意张闾琳回到台湾,并前往高雄探视仍在幽禁中的张学良和赵一荻。
1959年台湾官方宣布张学良恢复自由以后,赵一荻得以于1961年夏天首次赴美探亲。从此,这位只会说英语而不会汉语的海外游子,终于得以与父母往来,共享天伦之乐。 董显光于1958年曾返回台湾,改任“总统府顾问”。
这期间在他的好心促成下,张学良的自由更加宽松,而赵一荻也可频繁地赴美探亲。董显光同情张氏伉俪,渐渐厌恶蒋介石的专横统治,又于1970年携夫人再度赴美,而这时的董显光已没了“官职”,1971年他以寓公的身份病逝于纽约。
张学良在台湾闻此噩耗后,涕泪满衣襟。当即发唁电给董夫人,痛表悼念之情,以纪念董显光和夫人当年在美的寻子之恩。
摘自《世纪》2002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