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从文散文 朱自清和沈从文的散文被过誉了吗?理由是什么?

2017-05-11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沈从文先生身上有一种"琴师已去,山水绝响"的绕梁余韵,百世不斩,所谓"一事平生无齿奇齿乞,但开风气不为师." 大家风范. 朱自清先生是完全被

沈从文先生身上有一种“琴师已去,山水绝响”的绕梁余韵,百世不斩,所谓“一事平生无齿奇齿乞,但开风气不为师。” 大家风范。 朱自清先生是完全被片面化对待了,随着读者年龄的增长,除去收录在课本里的那几篇文章,大家并没有很完善的看待过朱先生的文章。

在见识与经历的反哺之下,那几篇文字就越发显得不敌,唯仗着《背影》一篇苦苦支撑。 有句话叫——看卸妆后最真实的女人,看自选集里最真实的作家。朱先生的自选集无疑是最能证明自己的集子,但非常有趣的是,在朱先生的自选集中,课本中的作品全无收录。

这恰恰说明了一个点:这些作品是朱先生自己都不愿意挑出来的。那为何大家死揪着这个点一顿狂打呢?如果要这样对待的话,沈从文曾经一些令人羞涩的欧化习作,生硬的掉尾句,则更令人无语了,若不是沈从文先生有现当代作家都没有过的习惯——订正旧作,估计沈从文先生也该吃泥了。

朱先生这种境遇很像国师张艺谋,因为一些如《牵手会怀孕之恋》的作品一直被骂烂,但国师真的烂吗?佳作被选择性无视罢了。

课本中大量的朱自清先生文章,实在是煞费苦心的。彼时的学生词汇量尚少,句式的把握也较为青涩,朱先生的这几篇恰好按住了脉门。大量如细菌繁殖的词汇接连出现,保持意象与氛围不破,辅以各种赋比兴手法,把文章扣的滴水不漏,绝对是顶好的中学生范文模板,在缺乏课外阅读的习惯下,朱先生的这几篇是极好的,可堪陪练的作品。

虽然它比喻陈旧,艳俗,但也绝非是大部分人驾驭得了的。时日增长,文章效用递减,这份苦心随之被忽略,换来的是读者们不知所谓的鄙视。 对于我们不知道的东西,应该保持敬畏,而不是就片面的已知做全盘否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