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艳飞与施予斐 人鱼帝国何时大功告成 施艳飞都变成施予斐了
幕后老板姜红宇据说是位有钱的地产商,自称看片超过4000部,剧本由姜老板本人亲自执笔,制作水准和流程向好莱坞全面看齐但在轰轰烈烈的宣传后,电影却销声匿迹了大致浏览了网上相关信息,这些素材搜集起来,交给鬼才导演蒂姆·波顿,敢情能再拍一部伍德·艾德2:神鱼见首不见尾,不过目前忙于制片人工作的波顿可能对这些奇葩事情不感兴趣
神龙见首不见尾的人鱼帝国
人鱼帝国的有始无终像一面多棱镜,映照出这10年来中国电影发展变形的一面,它无非是这样一个公式:立项烧钱钱烧完烂尾由于我们至今仍无法在影院一睹该片真容,只能凭姜红宇的一些言行略做分析
众所周知,前一个10年,中国房地产市场如疯狂野马飞奔,投身这个行业的人轻轻松松赚得盆满钵满一些人控制不住内心豪情,以为只要有钱就能干大事电影行业由于看起来门槛低,又容易制造新闻噱头,往往成了暴发户老板的首选投资目标
主演施艳飞都变成了施予斐也不见公映
可一部电影由立项制作宣发上映,自有其固有规律,岂能像中国地产行业那样一本万利市场调研先行,风险管理做足,成本控制严格人员调度科学,是一部电影要做的起码功课即便做到这些,还不能保证影片百分百成功,这中间有剧本的打磨导演的掌控,更有观众到底买帐不买帐
也就是说,一部电影的成功,决不会是有钱人拍脑袋上马砸钱就能实现的钱和人是拍电影必不可少的,却不是有钱有人一定能成这方面的失败例子实在太多,想当年埃及艳后实打实花钱用明星做成超级巨片,也不免亏本收场
也曾巨星云集过
人鱼帝国的问题还有所不同,是理想和能力完完不成正比的产物一部电影迁延10年都不能和观众见面,本身等同于失败最大的问题当然出在投资人姜红宇身上,作为一个伪完美主义者,提出一些完全脱离现实条件的高大上目标,根本做不到,再来指责周围的人不用心用力于是不断换人,不断拖延,他的目的不是让电影早日上线与观众见面,而是努力刷存在感保持曝光度,这不纽约时报都曾经报道过,这不我们今天还在谈论它
也曾是媒体关注焦点
对于一个执拗型的商人来说,重点并非事儿成与不成,而是时时制造新闻弄出动静的确,人鱼帝国10年不进电影院,演员换了一茬又一茬,可是它动不动上个新闻娱乐版面,这就对了
老外群演慢慢适应中国文化
这大概是中国电影圈以及其他一些圈子的特色追求完美成了手段,不断折腾才是目的对于商人而言,不是什么不好的事,欠薪撕逼都是不需要花费更多成本的事,反倒是电影一旦制作成功上线,才真正成了沉没成本,覆水难收
旁边一脸懵逼的制作人员
作为电影观众,需要做到的是识别这些伎俩,他自吹牛由他吹,我自一口真气足作为真正的电影人,则要多留个心眼,慧眼辨识出那些真正愿意为电影投入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