冼星海图片 阿拉木图与冼星海
阿拉木图虽然已经不是首都,但在哈萨克斯坦的地位依然很高。1991年12月,苏联11国领袖在这里宣布俄罗斯取代苏联任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标志着苏族的解体。这遥远的异国都市,有一条冼星海大街,是1998年10月7日命名的,这里还有冼星海纪念碑和故居。
冼星海大街与拜卡达莫夫街并行,拜卡达莫夫是哈国著名音乐家,当年曾向流落异乡的冼星海伸出援助之手,两位音乐家在艰难岁月中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冼星海1943年至1945年曾居住在这座城市,并在这里创作了多部音乐作品。
冼星海,广州人,生于澳门一个贫苦船工家庭。母亲打工支持他去广州、北京、上海学习小提琴和钢琴,后又去巴黎音乐学院学习。他自食其力,在餐馆、理发厅做杂役,几次累得晕倒。当得到报考巴黎音乐学院班的荣誉奖时,校方问他要什么奖品,他说:我要饭票。
星海回国后积极参加抗日救亡运动,创作了大量爱国抗日歌曲。抗战开始后,他参加救亡演剧二队,多次在广场上指挥群众大合唱。1938年,武汉大火的那个晚上,他一手抱着提琴、一手拉着恋人钱韵玲,踏上了北上的最后一班列车,辗转河南、山西,直奔延安。任鲁迅艺术文学院音乐系主任,先后创作了《生产运动大合唱》《黄河大合唱》《九一八大合唱》。
1992年为纪念《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50周年,我担任了六集电视片《长青的五月》总撰稿,采访了近百名当年老革命文艺工作者。星海的夫人钱韵铃给我详细介绍了《黄河大合唱》创作过程。
诗人光未然怎样被黄河惊涛所触动,写出了黄河的长诗,星海激动得主动请缨作曲。在鲁艺一间寒冷的小屋中,星海写一段,用小提琴拉一段给妻子听。第一次演出,他亲自指挥,全场沸腾了,在场的毛泽东站起来连连说好。几乎在这同时,小女儿出生,中央决定每月给他特拨15元津贴。
《长春的五月》记录了这一切,抢救了大批当事者的珍贵资料。2012年,陕西省文联在壶口组织千人《黄河大合唱》,我作为参与者之一,亲历了歌声、瀑声、历史、现实、青春、生命的大交响。在巨大的声浪中,为逝去的岁月,为依然澎湃的激情,为先辈的生命在青年一代的延续,许多人流下了眼泪。
1940年党派冼星海去苏联为纪录片《延安与八路军》进行后期制作与配乐,行前毛主席设家宴送行。不料苏德战争很快爆发,影片制作停顿。他想经新疆回延安,却因盛世才反共,滞留在了阿拉木图。
在战火与饥饿中,他又完成《民族解放交响乐》《第一交响乐》《神圣之战》,管弦组乐《满江红》、交响诗《阿曼盖尔达》的创作。长期营养不良,加之肺结核日益严重,他被苏方送到莫斯科住院,又在医院创作了管弦乐《中国狂想曲》,表达对祖国的思念。
1945年10月,40岁的冼星海离开了他热爱的世界,被安葬在莫斯科近郊公墓。镶着照片的大理石骨灰盒上,用俄文镌刻着:中国作曲家,爱国主义者和共产党员黄训(赴苏后改名,随母姓)。
阿拉木图,一座流水声声的城市。上千条河流构成水网,在城市各个角落鸣奏。在整整70年后,我们来到冼星海待过的这座城市,音乐家还在这座花园城市的河流中歌唱。
本版图片据网络,请作者速与本报联系,以奉稿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