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玲玉神女 上海电影节将展映阮玲玉2部经典默片 “女神”归来
6月14日开幕的第17届上海国际电影节将即将迎来“一代女神”阮玲玉的回归。由她主演的《恋爱与义务》和《神女》两部经典默片作品的修复版都将在电影节期间与观众见面。
其中,《恋爱与义务》作为阮玲玉的经典作品之一,自1931年在上海首映之后的83年里,就从未在上海再映。今年作为上海国际电影节“中国经典影片修复单元”开幕片之一展映,将是《恋爱与义务》的2K修复版在全球范围内的首次公映。
《恋爱与义务》修复版83年后全球首映
《恋爱与义务》作为阮玲玉的经典作品之一,自1931年在上海首映后的83年里未在上海重映,今年6月,《恋爱与义务》的2K修复版将作为SIFF“中国经典影片修复单元”的开幕片之一展映,这将是2K修复版在长达83年的等待之后,在全球范围内的首次公映。
阮玲玉25岁即因情自杀离世,一生之中参与过29部电影的演出,迄今得以流传的仅有9部电影,她所饰演的银幕角色瑰丽多变,从大家闺秀、女教师到女工、妓女、乞丐、老太婆,均为当时代各阶层女性之缩影,演技生动而天然,那种孤楚中带着坚韧的气质,仿佛与生俱来,是中国默片时代最闪亮的一颗明星。
《恋爱与义务》是她自1930年《故都春梦》成名之后翌年的力作,根据波兰女作家华罗琛同名小说改编。阮玲玉在该片中饰演一位旧时代保守家庭中的小姐杨乃凡,和大学生李祖义相爱,却屈服于家庭阻力与社会压力,奉父母之命嫁给世家子弟黄大任,并生儿育女。多年后杨乃凡与李祖义再次相逢且旧情复燃,私奔于乡间,却迫于生活困窘而不得不重回城市谋生。在残酷的现实与虚无的理想、恋爱与义务之间,杨乃凡左右摇摆如浮萍,最终以自杀结束一生悲情的宿命。阮玲玉在片中从青春少女一直演到垂暮老朽,深刻展示了备受时代和命运捉弄的女性生命历程,跨时代、跨年龄、跨身份的多变演技,也见证了她作为一代影后的地位和实力。
《恋爱与义务》是“银幕情侣”阮玲玉与金焰的再一次联手合作,卜万苍导演,也是联华成立最初期黎民伟主力制作的四部名片之一。不但可以窥见联华、民新的创办规模和理念,如对技术的讲究,对制作质素高度要求;亦可一睹阮玲玉20岁时的绰约风姿,和上海三十年代初中上阶层的生活面貌。
《恋爱与义务》一片拷贝,于上世纪90年代由华侨捐赠给台北电影资料馆,作为此片全世界现存的唯一拷贝,成为其镇馆之宝。2013年,在修复专项资金的支持之下,《恋爱与义务》一片交由意大利博洛尼亚实验室完成了2K分辨率的修复,修复后的影片去除了划痕杂质,黑白画质亦有所提升,目前还未曾向外界做过任何放映,今年6月该片亮相第17届上海国际电影节,作为SIFF“中国经典影片修复单元”的开幕片之一展映(另一部是《舞台姐妹》,双开幕片),这将是该片世界范围内的首次公映,台湾电影资料馆馆长林文淇表示:之所以选择上海国际电影节作为《恋爱与义务》全球首映的合作伙伴,就是希望阮玲玉能重返上海滩。
除去《恋爱与义务》83年后回到上海举行世界首映之外,这部长达153分钟的默片也将会以极为特别的方式进行放映,上海国际电影节将从台湾邀请“辩士”在电影放映之时进行讲解,早在默片时代,一些电影院为看不懂字幕的观众配备“辩士”专职同步讲解,舌灿莲花的辨士在影片放映时以生动逗趣、风格显著的语言推动剧情,常常有锦上添花的趣味性。这也是上海国际电影节首次引入辩士主持的默片放映。
《神女》重回5号棚故地
与《恋爱与义务》携手亮相本届上海国际电影节的另一部阮玲玉作品为 1934年出品的《神女》。这部独具异彩的无声电影在阮玲玉的从影生涯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该片拍摄于上海,是吴永刚执导和编剧的第一部电影,情节极富冲击力,女主角一生遭遇不幸,于黑暗社会中忍辱前行,这一切都仅是为了稚子的成长与未来,一位伟大的母亲,在最为卑贱的妓女身份里,散发出其神性的光辉一面。
本片的2K修复由拿督黄纪达基金会发起、中国电影资料馆和英国电影学院共同修复完成。基金会特别委任中国著名作曲家邹野为《神女》创作了全新的配乐,邹野作为中国第一代影视配乐作曲家,与中国第五代电影导演打造出了不少脍炙人口的作品,比如黄健中执导的《过年》(1991)和尹力执导的《云水谣》(2006)。他不但经历过上世纪80年代中国电影界最为激情燃烧的岁月,也担任过中国最优秀的乐团诸如中国爱乐乐团的名誉驻团作曲家。
届时《神女》将会在上海电影博物馆5号棚进行放映,值得一提的是,这也是《神女》制作出品方联华电影制片厂的原厂址。现场配乐演奏由上海交响乐团担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