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最伟大的作曲家——德国贝多芬

2017-12-16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贝多芬全世界最伟大的作曲家贝多芬(1770-1827年),生于德国波恩市,其父为德国宫廷歌手,他从小随父亲接受了严格的音乐训练,学会了弹琴与作曲.他11岁辍学,13岁任宫廷乐队羽管键琴手,14岁任宫廷第二管风琴师,18岁任歌剧乐队的中提琴演奏员.1790年,海顿在从维也纳至伦敦的途中,宴邀贝多芬及其他宫廷音乐家.事后贝多芬获准于1792年去维也纳从海顿学习,此后终生定居维也纳,以教学.演出和创作乐曲为生.后来因为创作上的成就而成为德国维也纳古典乐派的代表人之一.他的作品,在欧洲音乐史上起到了继往

贝多芬

全世界最伟大的作曲家贝多芬(1770~1827年),生于德国波恩市,其父为德国宫廷歌手,他从小随父亲接受了严格的音乐训练,学会了弹琴与作曲。他11岁辍学,13岁任宫廷乐队羽管键琴手,14岁任宫廷第二管风琴师,18岁任歌剧乐队的中提琴演奏员。1790年,海顿在从维也纳至伦敦的途中,宴邀贝多芬及其他宫廷音乐家。事后贝多芬获准于1792年去维也纳从海顿学习,此后终生定居维也纳,以教学、演出和创作乐曲为生。后来因为创作上的成就而成为德国维也纳古典乐派的代表人之一。他的作品,在欧洲音乐史上起到了继往开来的作用,对近代西洋音乐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自28岁起,贝多芬听力逐渐减退,至50岁时双耳完全失聪,但他却一直隐忍着这种致命的打击,坚持指挥、作曲,与命运进行了不屈的抗争。贝多芬的主要作品有交响乐九部,其中第三、第五、第六部又称做《英雄交响曲》、《命运交响曲》和《田园交响曲》,再加上第九部合唱交响曲,都是享有盛名的交响乐作品。

除此而外,他还有《悲怆》等32部奏鸣曲,5部钢琴协奏曲,一部小提琴协奏曲,6部弦乐四重奏曲及《庄严的弥撒曲》等众多作品。《月光曲》是贝多芬作于1801年的一首钢琴奏鸣曲。

虽然这些作品对于后世的影响是巨大的,但在当时它们却并不被人理解。第九交响曲是瓦格纳的灵感的主要来源之一;弦乐四重奏影响了巴托克;迈克尔·蒂皮特宣称他得益自贝多芬的钢琴奏鸣曲其他作品。1826年,其侄自杀未遂后,贝多芬的健康日益严重恶化。翌年卧床不起,伦敦爱乐乐团汇来一百镑的支票,促使他提起精神写作第十交响曲,但他已不可能再有所进展,医生诊断致他于死命的是浮肿病。

贝多芬的创作并非一挥而就,他孜孜不倦地修改草稿直至满意为止。他对当时的自由思想的同情表现在《爱格蒙特》、《菲岱里奥》及《第九交响曲》等作品中。法国大革命前不可设想一位作曲家会有这样的人生观。就这方面而言,贝多芬是第一位伟大的“主观”作曲家:写于1800年的《C小调钢琴协奏曲》标志着一个新世纪的黎明,显示出与古典时期的客观性截然不同的音乐态度。所作唯一歌剧《菲岱里奥》消耗精力比其他作品为多。他不是天生的歌剧作曲家,但他创作了歌剧的最伟大的杰作。

贝多芬的许多作品,特别是中期作品(如《热情奏鸣曲》)反映出他激烈狂暴的性格,往往也反映出他对现状的不满足。他反对保守,但在他的作品中也有深刻的诚挚和乡土味的纯朴。思想的奔放不羁,使他不能容忍技巧上的限制,在作品中他可以对人声和乐器毫不怜惜,如弦乐四重奏《天赋格曲》、第九交响曲的终乐章和《庄严弥撒曲》。

从另一方面来说,他的某些慢乐章有德国人称之为真挚亲切的静谧之感,揭示出作曲家的另外一面。这类音乐的最佳范例也许是《第九交响曲》和《A小调弦乐四重奏》,后者是贝多芬的最伟大的、感人肺腑的感恩颂歌,是在大病初愈后写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