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娟散文集《阿勒泰的角落》再版
散文作家李娟根据自己一家在1998年至2003年期间,随哈萨克牧民辗转阿勒泰山区的生活情景,陆续整理成文并于2010年首次集纳成册。《阿勒泰的角落》被誉为“关于新疆的最美丽文字”,作者以轻盈、纯真的笔调刻画了一组有关新疆的异域风情,以及深埋在作者内心的田园牧歌。
时隔三年,《阿勒泰的角落》再版,下面就让我们跟随作者的脚步,走进她笔下阿勒泰的世界。
小裁缝眼中的世界
与大多数体验式作家不同,李娟与家人在阿尔泰深山牧区的5年时间里,开着一个半流动的杂货店和裁缝店,跟着羊群南上北下。此时,她的第一身份是一个裁缝、一个开杂货店的姑娘。
《阿勒泰的角落》所呈现的正是此间的日常点滴:和妈妈一起对付彻夜不归的酒鬼,为转场牧民连夜裁制衣物,在搬迁途中搭帐篷,在河边散步洗衣,乘坐乡村大车进县城购货……李娟是如此真实地贴近并亲历着艰辛的劳动,也因此其文字中所呈现出来的内容和感悟也异常结实和丰腴:“我们用尺子给她量体,绕在她肩上、胸前、胯上,触着她肉身的温暖,触着她呼吸的起伏,不由深陷一些永恒事物的永恒之处。”
除了一家人的劳作情景,《阿勒泰的角落》中描述的多是勤劳、朴实的哈萨克牧民以及荒原中艰难生存的大地生灵。背着家中的男人偷偷抓鸡来换新裙子的婆媳,一见面就无休止问好的朋友喀甫娜,距离春天只有二十公分的雪兔。
“我所经历的是一种古老的、历经千百年都没什么问题的生活方式,它与周遭的生存环境平等共处,息息相关……这其中生长的孩子们,让我感觉到了他们的坚强、纯洁、温柔、安静,还有易于满足,易于幸福——这也是自然的。”
从土地里长出的文字
作家刘亮程曾这样评价李娟的文字:“我相信土地会像长出麦子和苞谷一样长出自己的言说者,而李娟,就是这样一个言说者。”
面对中国最西北角的莽原和群山,在寂静辽阔的阿勒泰,李娟为太过匆忙、焦虑的人们,找回被忽略的风景、被遗漏的思绪,甚至可爱的酒鬼们也能激发她对生命的沉思:“温和的粮食和温和的水,通过了一番怎么样的变化呢?最终竟成了如此强烈不安的液体……当我们一日三餐吃着这些粮食,喝着这些水……当我们一日日老去……神志也渐渐模糊了……人的一生莫非也是一场缓慢的酗酒过程吧?”
应该说,是阿勒泰独特的地域和万物生灵滋养出了作者动人的文字和情思。她在序言中写道:“那时的眼睛所看到的,耳朵所听到的,都挥之不去,便慢慢写了出来,如果说其中也有几篇漂亮文字,那到不是我写的有多好,而是出于我描述的对象自身的美好。”
寂静荒原的明亮底色
有人评价《阿勒泰的角落》“描绘了一个纯净的世界”,但李娟似乎有自己的看法:“很多人都问我怎样做到‘举重若轻’,怎么才能‘淡化苦难’。其实我并没有刻意为之,只是实在觉得个人的‘重’与‘苦难’,实在不足与外人道也。”
事实上,《阿勒泰的角落》并没有刻意塑造一片远离世俗的天堂之地,也毫不回避真实阿勒泰大地上的艰辛与矛盾。孤独年迈的外婆、年轻而寂寞的尔沙,甚至牛、羊、鸡、狗维持生命时的艰难都是她下笔千言的灵感来源。在李娟的笔下,这片大地上的生命“无论是沦陷、是被困,还是逃生,或者饥饿、绝境。
直到弥留之际,它始终那么平静淡漠。”可贵之处在于,李娟总是在一次次揭露出生活的真相之后,让我们看到生活的明亮底色,“这座……的墓地,只是圈住了一块寂静的空地,而不是一个死去的人……更远的地方……悬崖后面的天空深远湛蓝。”
■作者简介
李娟,女,籍贯四川遂宁,1979年出生于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七师123团(位于伊犁哈萨克自治州乌苏市车排子镇),1999年开始写作。李娟曾在《南方周末》、《文汇报》等开设专栏,并出版过散文集《九篇雪》、《我的阿勒泰》、《阿勒泰的角落》、《走夜路请放声歌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