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如论卢展工 黄如论:送房给员工的地产商
他出身农家,只有小学学历,却喜欢专研古老的《易经》;他以风水选地,创造了销售神话;为在强手如林的京城抢得一席之地, 他以不卖楼花卖现房;为留住人才,他不惜送出价值2亿元的房子,他是黄如论。
农民的孩子
黄如论1951年9月18日出生连江县一个小渔村——马鼻镇辰山村。爷爷父亲都是靠种田为生目不识丁的农民。尽管黄如论是黄家的长子长孙,从小就受到疼爱,但家境贫寒的现实还是迫使他小学六年级就辍学回家,丧失了继续读书的机会。
黄如论小时候身体非常弱,经常小病不断,也因此家里人更加疼爱他。“文革时期,我们家非常非常的穷!家里虽然有很多劳动力,每天都辛勤地下地劳动,但生活仍然很困难。那时中国处在困难时期,人家都吃糠,爷爷还保证我每餐有一两的米,不是在锅里煮,而是装入小罐子用农家的余火慢慢熬,就是靠着每餐有一两米,爷爷把我抚养大了。”
少年时期,有三件事让黄如论刻骨铭心。其一,文革时,13岁的黄如论看到一位父亲是副县长的好朋友两天换一套衣服,而自己一共就两套衣服,便盼着日后也能像人家一样穿上光鲜的衣服。其二,小时很淘气的黄如论,常把书包挂在树上,不到学校上学。
祖母忧心忡忡,不厌其烦地教诲他要有志气,要对得起自己的列祖列宗。其三,文革时怕被迫害,拿着叔叔给的20元钱去避难,不慎丢失,在公园里冻了一整夜,那一夜的寒风刺骨、冰冷的星星和泪水永远留在了他的记忆中。于是,他便有了改变这一切的梦想。
漂洋过海到菲律宾
马鼻镇辰山村农民的生存方式大致有三:漂洋过海、到福州打工又或者种田打渔为生。1986年,黄如论35岁,当过小学教师,也做过小成本买卖生意,这年,他决定只身前往菲律宾淘金。这个决定不仅改变他的价值观,更改变了他的人生。
回忆那段生活,黄如论说:“1986年,我只身前往菲律宾。记得那时候没有知识的我在异国他乡寸步难行,因为不懂英语,进出海关面对全是英文的卡片我非常尴尬。从那时起,我就发誓,如果有一天我飞黄腾达,一定不能让我的孩子没有文化。”
根据作家王朝柱在其撰写的《我心目中的黄如论》所言,黄在菲律宾打拼几年慢慢融入当地的上层社会。经由菲律宾一位“高干子弟”牵线,黄如论参股并游说一位华侨巨富,一同参与了濒临苏比克海湾的原美国海军基地地块的竞拍,这幅将被用于旅游建设的地块被黄等人拿下后,又进行了土地运营,黄因此在菲律宾淘得了第一桶金。
黄如论则认为这归因于自己勤奋向上的态度。“我追求上进,人家喜欢帮我,就像一个学生肯读书,老师就喜欢教你嘛。”在菲律宾期间,黄如论创办了菲律宾友福投资等公司,接着又在香港创办了远岸发展等公司,并以香港为中心,投资的触角伸到新加坡、马来西亚甚至西班牙。
金源是只巨鲸
90年代,响应国家号召,黄如论带着不足千万的资金回到福州,他创建福州金源房地产有限公司,先后完成了国泰大厦、民安新村、金源大广场等项目,此后,又转战江西南昌,收购或开发了几个项目。在这个阶段,黄如论将触角伸向了房地产的上下游产业,陆续成立建筑、装潢、物业管理等公司,自给自足。
十年内地积累,黄如论最终得以怀揣4亿元资金挥师北上。随着企业的逐步发展,福州的市场空间越来越不能满足黄如论的胃口,他决定向外扩张。考察过广州、沈阳等几个城市之后,福州金源房地产有限公司最后选择了北京。
1998年8月,黄如论走出福州来到北京。当时这片早就被高手瓜分了的市场,已经没有黄如论占山为王的空间。但黄如论通过不卖楼花卖现房的做法,使得进京后的第一个项目世纪嘉园一炮打响,一个月成交额达2亿元,进入京城“十大热销楼盘”,这也帮助黄如论在京站稳了脚跟。
“因为不熟悉,只能跟着当时的市场做。对于外地开发商来说,亚运村的位置比较安全。”黄如论的儿子黄涛回忆当年的情景。当年11月,他们拿下位于亚运村奥体东门附近一块2.
8公顷的土地,开发世纪嘉园。如果当时黄如论“入乡随俗”,通过卖楼花的方式运作,他的世纪嘉园可能不会有日后的红火。事实也确实如此,现房销售让黄的金源集团一举跃上竞争舞台。“在福州,这是普遍的做法”,黄涛坦言。
紧接着世纪嘉园,黄如论推进的世纪城项目让更多的人吃惊:这个在京西占地56公顷、市值70多亿元、120万建筑平米大型住宅小区,开工面积占北京2001年400余个在建住宅项目开工总面积的12%,依然全部现房销售!
北京的一位开发商惊叹:“金源简直就是一只水面下的巨鲸,你无法猜测它的块头究竟有多大,它怎么会有那么多钱?”黄涛将金源成功的秘密归结为一套成熟的开发模式:“定位于中档住宅市场,完全利用自有资金建成准现房,通过快速的销售回笼资金滚动开发。在北京,我们没有从银行贷过一分钱,就连世纪嘉园最初投入的7个亿,全部是自有资金。除了史玉柱,几乎没有一个房地产开发商完全依赖自有资金投资房地产。”
现房销售策略世纪城项目将黄如论的现房销售策略发挥到极致:准现房销售、5000多元的均价(低于周边6000~7000的均价)、大规模成熟社区三大概念给京城地产业带来了巨大冲击。很多业内人士表示出不理解:“这么好的地段,黄老头为什么不建8000元以上的高档住宅?简直是糟蹋!
”黄如论的判断是300多万建筑平米,高档住宅根本没有这么强的购买力,事实上,他也是对的。开盘4个月,世纪城成功售出近600套,销售收入就创纪录地达到13亿元。
2000年世纪城销售20亿元。2001年,世纪城以23亿元销售收入名列京城销售冠军。至今世纪城销售率已经达到98%,5000套的房子仅剩100套左右。“9000多元的房子,根本不可能有这样的市场。”黄涛说。
到2008年房地产业趋于饱和1995年前,金源曾有过一段多元化市场动作时期:写字楼、商场、商住两用、高档公寓、普通住宅……黄如论相信到了2008年,房地产业开始慢慢趋于饱和,接下来金源开始了新的扩张,不过,主角已经不是房地产,而是转向以酒店和商业为主的商业地产开发。
世纪金源的扩张由以住宅为主的房地产转向以酒店和商业为主的商业地产开发,黄如论坦诚:“只有商业地产才是真正属于自己的。住宅最终卖给了客户,商业物业可以看着它在自己手里增值。”黄如论开始不声不响地斥资38亿盖了一个建筑面积68万平方米的金源购物中心。
号称亚洲最大shopping mall的金源购物中心金源购物中心号称亚洲最大的shopping mall,总建筑面积87万平方米、商业面积68万平方米,仅仅是地下的停车场就可以停放一万辆车。更有甚者称,世纪金源ShoppingMall用三天四夜都逛不完。
笃信古老的《易经》
依风水选地事实上,黄如论喜欢自己做决策,凡事亲力亲为。他笃信古老的《易经》具有非凡的智慧,他从不相信咨询公司所谓的战略管理设计,更愿意"跟着感觉走",根据地方风水去选定地皮,而他的房子市场销售额往往也高居榜首。
黄如论每个新项目的运作都是令人咋舌的大手笔。有人说他“每次都像是在赌,但每次他都赢”。黄如论对此说法不置可否,他说:“我还是愿意跟着感觉走,眼见为实。来北京时,我开着车在北京转了好几圈,根据《易经》看东、西、南、北,城外、城内的很多地方。到了世纪城那片地时,我的心情非常舒畅,觉得这是块好地,就决定要了那块地。”
对易经的喜好黄如论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推崇体现在方方面面。黄如论告诉记者,在他的20代以前,黄家乃书香门第,先祖是宋朝名儒黄干,是宋朝理学大师朱熹的得意门生,深得朱熹的赏识,并纳为朱门女婿。黄干的学识与官运也十分了得,官至知府,是个远近闻名的清官,而且努力研修学问,为《四库全书》作者之一。
但到黄如论父亲这一代,家道完全没有了先人的书香,已经变成目不识丁的农民。金源的员工都知道黄如论最喜欢谈论为人的原则。比如做人一定要孝顺,比如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还比如因果报应等等。黄如论最喜欢引用古代人的话教育员工,像孔子,朱熹等。
黄如论的仪式一位在金源集团工作多年的员工给我们透露了一个细节。金源集团,有一个坚持多年的仪式。每次有大项目开张,黄如论都会请来一名佛界著名的方丈,进行一场旨在祈求财富、祈求顺利、祈求平安的大型佛事。从董事长开始,金源集团中层经理以上的员工都必须参加这个活动,所有员工都虔诚地下跪,口中跟着方丈念诵,共同祈祷金源平安吉祥,兴旺发达。
任何员工不得中途退场。 据说黄如论相信这种虔诚的活动能给自己、给家人、给公司带来富贵和平安。
黄如论的祖母97岁的时候,黄拉着祖母的手说,"祖母一定要活到100岁,再坚持两年我给你摆100桌酒席,祝贺你长命百岁。"遗憾的是,黄如论的祖母没有能活到100岁,黄非常伤心,在家乡还是摆了100桌酒席,为祖母送行。动用百万资金,请来高僧诵经,超度已经离开人世的祖母,以及黄家所有的列祖列宗,希望他们在天之灵安息,同时也希望先人能带给黄家后人无限的幸福与吉祥。
家族企业
目前黄如论的大儿子黄涛是世纪金源集团副总裁。多年来,黄如论一直有意培养着黄涛,他要把自己的“本事”全部传授到儿子手中,黄涛在很小时候就经常被叫去列席公司会议。黄涛在22岁大学毕业后进入自家公司时,是从最基层干起的,几年的基层锻炼让他熟悉了施工、装修、销售等房地产的各个环节。
也许是黄如论的影响,黄涛平时也行事低调,不好张扬,平静谦和。黄涛读书的时候,因为身体有疾,打电话让父亲派车接他,结果被严厉的黄如论拒绝。父亲的理由很简单,如此小疾,都战胜不了,将来怎么能做大事? 如今躲在父亲身后的小黄,外界知之甚少。即使是站在前台办大事的老黄,知道他的人又有多少?但这不妨碍老黄源源不断地挣钱。
黄如论把四个孩子都安排在公司管理岗位上,他的兄弟姐妹乃至兄弟姐妹的孩子也都在公司工作,几乎重要的管理岗位都由黄家的人把持。由于这样一个家族式的公司结构,黄如论事必躬亲,多年来公司的每一项决策都是他自己拍板,没有受到外力影响,据说他曾经每天都要去工地巡视3次,一个细节一个细节地推敲。
他曾经拒绝过有名的企业研究机构和咨询公司,直言:“不听他们的,都是纸上谈兵。“他坚信他们并不了解中国国情,不懂企业的具体实际,他更愿意贯彻自己的哲学理念,”我还是愿意跟着感觉走,眼见为实。
黄如论有个亲戚在福州混凝土仓库做保管员,工作不认真,结果造成了1000多吨水泥的账目不清楚。经过调查,黄发现其中有营私舞弊的嫌疑,于是主动提请公安机关介入。这名亲戚还是黄如论的长辈,他找黄如论求情,黄如论还是拒绝了他。尽管黄如论采取了正确的处理方式,却也从另一方面暴露出家族管理的弊端。
在公司产权结构方面,黄如论并没有将公司的财产股权化,更没有启动一部分股权,让家族以外的高级管理人员分享。黄如论留住人才的办法主要是福利加住房:“我把市值近两个亿的300多套房子送给员工。员工只要努力工作7年,房子的产权就归他,解决他的后顾之忧。”在金源,一个部门总经理,如果愿意在金源工作7年以上,并愿意签一份7年的劳动合同,一般可以分到一套住房。
“钱不会全部留给孩子”
黄如论是自胡润慈善榜创榜以来连续十年入围前十名的慈善家,2013年累计捐赠近35亿元。从1993年开始,黄如论不断刷新捐赠数额纪录,他始终专注的是教育和扶贫,上千万的捐款并不少见。从1993年开始,黄如论不断刷新捐赠数额纪录,他始终专注的是教育和扶贫。福州会展中心、福建连江黄如论中学、北京海淀区四季青乡敬老院、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等都获得过黄如论上千万元的捐赠。
不赌不嫖不吸毒的慈善家黄如论说:“我这个人一不赌二不嫖,也不吸毒,我的钱连我儿子一辈子也花不完,干脆拿出来做点有意义的事情好了。”他也曾公开宣言,钱不会全部留给孩子,而是要投入到对社会有益的事情上去。对于黄如论的慈善举动,有人曾评论:“如果说有很多企业家的捐赠还是出于个人目的,那么黄如论可以说完全走出了这个怪圈。他以他的近乎神话般的伟大义举向这个社会昭示了一种真正的慈善精神。”
有媒体把黄如论称为“中国的卡耐基”,然而黄如论一直没有把捐款按照某种固定模式来运作,原因是“太忙了”,而黄涛曾建议父亲建立一个专项基金会。但黄如论认为:“我自己的专长是创造财富,至于做基金会从事公益事业,不是我的专长,所以我采取捐赠,而不是直接成立自己的基金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