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飞杜宪事件真相 薛飞杜宪事件内幕曝光
杜宪"贵"为政协委员,倒是比那些尸位素餐的花瓶委员们更关心天下大事。89年,**大潮迭起,杜宪、薛飞、张宏民等一群广播学院科班出身的一线播音员均义无反顾地支持**。那些资深播音员如赵忠祥、李娟、邢质斌等其实也持同样立场,只不过多了几分世故罢了。但倘无他们的心理支持乃至《新闻联播》组当班官员的默许或佯作不知,杜宪、薛飞等人又怎能在历史的瞬间镜头里成为中国人民良心的象征?
杜宪和薛飞离开央视的真相到底是什么,他们的背景又是什么?记者几番调查,发现了薛飞杜宪事件真相,本文将为各位网友带来薛飞杜宪黑衣事件真相解读。
薛飞杜宪事件真相
杜宪(1954年9月23日--)出身于书香门第,父亲为最高学府--清华大学的教授,她日后在荧屏上端庄大方的气质,与其家风不无关系。杜宪16岁初中毕业,正值文革乱世,高中是没的读了。本来她也难逃"上山下乡"的命运,那同代人铁定的人生之路。
但是杜宪恰巧碰上了一个"招工"机会,进入了北京人民轴承厂。不过这和当知青实在也相差无几:该厂位于燕山山脉的一个褶皱里--门头沟,举目尽是石多林稀的群峰叠嶂,蜿蜒的山梁间或点缀著颓然倾圮的前朝城堞。它离北京已不近,离杜宪家住的清华园就更远了。
杜宪的主播生涯就此结束了。她的家政水平因此而突飞猛进,每天挎著菜篮子逛农贸市场,于厨艺上渐有心得。日常除了学英语,就是相夫教子。陈道明得意地对旁人说:"我们家杜宪呀,大家风范,荣辱不惊!"
当时恰是"备战备荒"的非常年代,这座山沟里的工厂实行准军事化,已不再分车间,而是划成一个一个连队。杜宪被分配到后勤连--即是解决一千多职工"民生"°问题的大食堂。杜宪在伙房里一干就是七年,从揉面烙饼蒸馒头到切肉剁馅掌勺,十八般厨艺都上过手。
但杜宪的看家本领是往本应煎或炒的大锅菜里加一瓢水--"这样不容易糊锅,"她解释说。菜之色香味虽因此而欠佳,但在公共食堂,这显然不如"炒糊锅"的过失那么重大。
经过大伙房"粗放"准则的熏染,杜宪后来的"家政"并不十分过关,及格而已。当然,她在食堂七年,毕竟"·当灶"的次数少而"凭窗"的时候多。山沟里没有别的饭馆,职工们一天三顿都得到食堂的多个窗口排队。
不知不觉地,杜宪当值的窗口,队排得总是最长。杜宪一直以为是自己卖饭菜的手脚比别人麻利,殊不知在这荒野中之大工厂的男人世界里,"可餐"的东西实在太少,而杜宪的脸蛋嵌在售饭窗口中,本身就是一幅赏心悦目的作品。
1977年"文革"宣布结束,并恢复全国高考。极偶然地,北京广播学院在门头沟有个招生点。杜宪这株"空谷幽兰"抱著姑且一试的心情,报名参加了初试。当年在门头沟招摄影、播音两个专业。十年蹉跎,人才积压了一大堆,"叹时光过尽,功名未立;书生老去,机会方来。
"小小的招生点变成了人头攒动的大庙会,许多来者技艺压身。单说播音专业,应试的大都是"毛泽东思想宣传队"队员、四乡的人民公社广播站播音员。他们的发音久经毛语录、党报社论、革命大批判文章的锤炼,简直有著刺刀的锋利、斧头的力度,更如枪膛里来复线一般严谨精确,挟著"毛式话语"¨那居高临下、挡我者死的势能。
口试内容是一篇少数民族战士"贾贾哈古"所写的参加建设毛主席纪念堂的文章。杜宪听人家抑扬顿挫的朗诵,自己的气先虚了。文章本身并不拗口,都是当时耳熟能详的"党八股",但作者的名字真够刁钻的,杜宪总是念不顺,才读了一半,就被打断--"行了,别念了。"
说来也巧,其时中央电视台的新闻播音班子严重地青黄不接,资深播音员李娟,吕大渝亲自到考场试图直接挑人,不知怎的,当时就看中了杜宪,并劝说她这就到电视台工作,别再赶高考这科场"了。她们说:"后面还有文化考试,你不一定行"¨那时,电视很不普及,杜宪并不很清楚这是个什么行当,她倒是应承了。但等到中央电视台去门头沟调她的档案时,档案已被招生办调走了。原来,杜宪刚过了合格线,后来被北京广播学院录取了。
中央电视台只好临时发掘了一位"新秀",此人面相倒是端正朴实,一副"红五类"气质,只是念新闻稿老念大白字。当时的北京电视观众总记不住她的名字,干脆直呼其绰号--"水赖"。只因当时电视节目乏善可陈,《动物世界》的收视率几乎是最高的。一次这位新秀于众目睽睽之下把水獭(音"塔")果断地念成"水赖",并在近二十分钟的节目中,重复多次,该绰号便从此一夜上身!
杜宪的在校学习成绩远比她当初的考试成绩为好,甫毕业即成为中央电
视台的第一新闻主播。随著她们这批新人的荧屏亮相,"水赖"也就从此消失了。
杜宪才一出道,即成为中国大陆老百姓的偶象--这不能不说是奇迹!新闻播音员并无演技可言,与西方的头牌主播和"名嘴"们相比,拘谨的中国同行绝无潇洒轻松、幽默逗笑等收放自如的发挥空间。然而能在一个有限的平面中显出雍容大方、端庄贤淑来,唯杜宪一人耳!
象她这般有"观众缘"的主播,不但空前,而且欲再觅一个恐怕也很不容易了。事实正是如此,杜宪被迫退出荧屏后,观众至今未能释怀,视网膜上那一片空缺竟无后来者所能取代。
她的脸庞简直就是被数亿老百姓认同的中国的脸谱。
那时,人们还不大晓得她的丈夫陈道明,直到他成功地饰演了电视剧集《末代皇帝》里的溥仪之后,才名扬天下,第一次从中国女性的"完美"形象的光晕背后凸现出来。
陈道明是天津人,在北京没房子。杜宪直到生下了女儿,仍未分到宿舍,只好各处"打游"。丈夫没日没夜地赶著排戏,女儿格格(满语"公主"之意,显然源自《末代皇帝》)要"面圣"也极为不易。直到杜宪当了全国政协委员,房子才分到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