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海燕的图片 村主任刘海燕的致富经

2017-10-05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去乡政府办事必须绕道天津.北京,房檐流下的雨水存起来要喝一个冬天"--这是两年前京津冀三界碑下.兴隆县陡子峪乡前干涧村村民生活的真实写照.

“去乡政府办事必须绕道天津、北京,房檐流下的雨水存起来要喝一个冬天”……这是两年前京津冀三界碑下、兴隆县陡子峪乡前干涧村村民生活的真实写照。现在,一条蜿蜒而平整的道路为前干涧打开了新出口,一口甘甜的井水让村民看到了希望。改革开放后先富起来的刘海燕,重返村里当了四年村主任,她自己垫钱带领村民修路、找水、发展农家乐,演绎了新时期的“脱贫三部曲”。

“去乡政府办事必须绕道天津、北京,房檐流下的雨水存起来要喝一个冬天”……这是两年前京津冀三界碑下、兴隆县陡子峪乡前干涧村村民生活的真实写照。现在,一条蜿蜒而平整的道路为前干涧打开了新出口,一口甘甜的井水让村民看到了希望。改革开放后先富起来的刘海燕,重返村里当了四年村主任,她自己垫钱带领村民修路、找水、发展农家乐,演绎了新时期的“脱贫三部曲”。

京津冀交界处的山区,一处烽火台遗址上矗立着划分三地行政区域的“三界碑”,站在三界碑向河北方向望去,一条蜿蜒曲折的路宛如一条白龙盘旋在山间。这条路叫“前龙路”,连接陡子峪乡的前干涧村和龙门村。据刚刚离任的乡长贾国介绍,因为不用绕天津,这条路的通车让前干涧村和乡政府之间的路程至少缩短了一半,也让前干涧村民有了新出口。

修前龙路的人是刘海燕,虽然2014年底才通车,但前龙路的故事却可以从36年前讲起。1980年,前干涧村的小伙子闫长富与龙门村的姑娘刘海燕举行订婚仪式。姑娘和母亲骑着毛驴翻山越岭,路太颠簸,坐垫被颠下山去。前干涧太穷,母亲心中担忧。

“您把姑娘嫁给我,我们将来给您把道儿修通!”年轻的闫长富对未来的丈母娘许下诺言。1983年,闫、刘二人结婚后走出前干涧,来到相邻的天津蓟州打工,丈夫精明、妻子能干,两人很快赚到了钱,做起了买卖,有了加油站。

养大了孩子,过上了富裕的生活,刘海燕心中似乎总有些什么放不下。一天晚上,她忽然对丈夫说:“你还记不记得当年的诺言?”闫长富一愣,说:“当然,那是我的家。”

2012年,刘海燕回村当选前干涧村委会主任。修路,成了她要干的第一件事。

缺钱,就自己垫上。前干涧村没有产业,没有集体收入,“有出息的都走了”,剩下“老弱病残”,县里、乡里的有关领导尽了很大努力,但资金仍然存在缺口。刘海燕把自己家的钩机、铲车等全部推到工地上,又自己垫资200多万元,“先把活干起来再说”。

修路得砍掉不少村民家里的树,一些人心生抱怨,刘海燕和村里的干部表示,被占地砍树的,村干部家里的地和树任其挑选!看见日益铺平的道路,渐渐地,刘海燕赢得村民的理解和支持,有的人还主动捐了款。

开工后刘海燕几乎天天在工地盯着,经过一年半的“灰头土脸”,长6公里、宽7米的前龙路建成通车了,“姑娘嫁过来再也不用骑毛驴翻山了”。

常去北京打工的前干涧村民张义全从中受了益。他说,过去出山到北京,要么坐车绕天津,要么在山梁上慢慢爬,“现在连隔壁的天津人去北京都得走我们的前龙路!”

不仅把路修通,刘海燕还把井打上,下一步,她要和村民一起开发乡村旅游。“现在京津冀协同发展,北京、天津的游客大量地涌入天津前干涧村享受农家乐,我想和我们村的百姓一起抓住这个机遇,不用外出打工,在家里也能致富。这是我的职责和梦想吧。”刘海燕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