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怀沙正清和 卞之琳苦恋张充和 娶了文怀沙前妻

2017-07-15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抛开文怀沙的年龄疑云,我们姑且看看卞之琳先生的情感生活--苦恋大家闺秀张充和,求之不得,45岁的时候娶了文怀沙的前妻林青.一个人活在另一个人的心里,不是那么容易

抛开文怀沙的年龄疑云,我们姑且看看卞之琳先生的情感生活——苦恋大家闺秀张充和,求之不得,45岁的时候娶了文怀沙的前妻林青。

一个人活在另一个人的心里,不是那么容易消逝。1953年,卞之琳南返江、浙,经年参加农业合作化的试点工作。秋天的一个晚上,卞之琳来到了苏州,恰巧被接待住进了张充和的旧居——过去熟悉的她曾独住的一间楼室。“秋夜枯坐原主任留下的空书桌前,偶翻空抽屉,赫然瞥见一束无人过问的字稿,取出一看,原来是沈尹默给张充和圈改的几首词稿。”卞之琳取走,保存。

1933年初秋的一日,北平西城达子营28号,沈从文家。巴金、靳以、卞之琳在此小聚,碰巧,张充和从苏州赶来,要入北大中文系上学,投靠新婚成家的姐姐、姐夫。卞之琳、张充和都来自江南,同都在北大上学,爱好昆曲和文艺,两人挺谈得来,卞之琳自己感觉“彼此有相通的‘一点’”。卞之琳在晚年回忆起当时的心境:“由于我的矜持,由于对方的洒脱,看来一纵即逝的这一点,我以为值得珍惜而只能任其消失的一颗朝露罢了。”

卞之琳性格内向,不善于表达自己。自此一见后,有一个身影,萦绕于心,挥之不去。1935年,张充和因病辍学,回了苏州老家。1936年10月,卞之琳由于母亲病逝,回家奔丧;事后,他由家乡海门去苏州探视张充和,在张家还住了几天,张充和还陪他游览了一些风景名胜。

“多疑使他不能自信,文弱使他抑制冲动。隐隐中我又在希望中预感到无望,预感到这还是不会开花结果。”爱与哀愁在诗人的内心激荡起巨大的波澜,这情感在卞之琳的心中酝酿。

卞之琳苦恋张充和,和他同时代的人有记录。西南联大时期,夏济安与卞之琳是同事,过从甚密,日记中颇多涉及卞、张之恋。如1946年4月8日:“晚饭后卞拿他所珍藏的张仲和(应为张充和)女士(他的爱人)所唱自灌的铝质唱片开给大家听……”

据北塔先生《卞之琳先生的情诗与情事》一文, 我们可知卞之琳、张充和的行迹和相逢。1946年5月,卞之琳到上海,准备北返他所在的南开大学;他又一次见到了刚刚从重庆回到上海的张充和,于是在江南逗留了近半年,其间还曾到苏州张充和家里过中秋节。

1947年临近暑假时,卞之琳为了办理去牛津大学访学的出国手续,又来到了南方,在苏州小住数日,与张小姐话别。不久,张就去了北平,在北京大学担任昆曲和书法教师。还是在姐夫沈从文家,张充和认识了在北京大学西语系任教的德裔美籍学者傅汉思,1948年11月两人结婚,随即双双去了大洋彼岸。

夏志清在他哥哥写的《夏济安日记》一书的前言中说:“他(卞之琳)多少年来一直苦追一位名门闺秀(沈从文的小姨,写一笔好字,也擅唱昆曲)。我离开北大后,她同一位研究中国文学的洋人结了婚,卞之琳的伤心情形可想。”

卞之琳失去了张充和的爱情,却收获了情诗。正像徐志摩说,得之,我幸;不得,我命。对于诗人来讲,不得也未必是坏事,何况,对于像卞这样敏感、腼腆的诗人,不得,有一颗永远的诗心,像一粒痛苦的沙子,在时光的磨砺下,变成一粒珍珠。

一个人活在另一个人的心里,不是那么容易消逝。1953年,卞之琳南返江、浙,经年参加农业合作化的试点工作。秋天的一个晚上,卞之琳来到了苏州,恰巧被接待住进了张充和的旧居——过去熟悉的她曾独住的一间楼室。“秋夜枯坐原主任留下的空书桌前,偶翻空抽屉,赫然瞥见一束无人过问的字稿,取出一看,原来是沈尹默给张充和圈改的几首词稿。”卞之琳取走,保存。

1955年,卞之琳45岁,已是头上飞霜的年龄,10月1日,国庆节,诗人与青林(即文怀沙前妻。编者注)结婚。如果他终身不娶,他就是另一个版本的金岳霖。没有如果,有的只是现实。诗人卞之琳,内心柔弱如水,纯洁如玉,热情似火,敏感像含羞草,守护着内心一个完美的形象,过了大半生成家,漂泊的灵魂终于有了一个停泊的港湾,无家的归宿也并非诗人命定的结局,就在他放下的那一刻。卞之琳终于有了一个可以遮蔽风雨的家。

1980年卞之琳访问美国时,与时任耶鲁大学艺术系讲师的张充和久别重逢,将词稿奉归物主,正好张手头只有沈尹默的信而没有词稿,所以卞称这是“合璧”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