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学敏和陈凯 赵学敏:钟情绿色中国的美丽和谐
作为一个生态文明的建设者,赵学敏一直对构建绿色中国的和谐之美情有独钟,寄于厚爱。身为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赵学敏将在会上坦诚建言,行使参政议政的神圣职责。
体悟新绿:退耕还林兴吴起
建设生态文明,必须牢固树立林业的核心和基础地位,赵学敏深有感触,深有见地。2008年2月18日,《人民日报》发表了他的一篇关于陕西省吴起县退耕还林(草)工作的调研报告,这是他工作的重要成果之一。
党的十七大召开不久,赵学敏来到了陕西吴起县,开展退耕还林(草)的调研。吴起县地处黄土高原,十年前,身处吴起,触目所及的尽是遍地的黄土和损毁的植被。自1998年开始,经过10年的退耕还林(草),吴起县累计完成造林种草面积236.79万亩,其中退耕还林(草)175.27万亩,林草覆盖率由1997年的19.2%提高到2006年的
62.9%,植被覆盖率得到大大提高,并准备建立退耕还林国家森林公园。这里的农民大力发展种(植)养(殖)加(工)一体化的高效生态农牧业,走出了“越垦越穷、越穷越垦”的怪圈,走上了共同致富的道路。
经过调研,赵学敏总结吴起县退耕还林(草)的成功经验:一是封山禁牧,舍饲圈养;二是退耕还林(草),建设基本农田;三是发展农村沼气,推广节柴炉灶;四是实施生态移民,将生活在生态脆弱、不宜居住的深山区农民搬迁出来,使每个农民拥有一技之长;五是发展现代农牧加工业。
这为我国的退耕还林和建设生态文明工作提供了一个成功的范例。吴起县退耕还林的启示是:实施生态文明建设、增强“生态优先”意识是前提,探索环境友好型的经济发展方式是关键,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是保证。如果盲目追求短期的GDP增长,生态文明建设会前功尽弃。
关注碳汇:林业固碳深挖潜
赵学敏说得较多的一个专业名词,就是“碳汇”。
碳汇是指从大气中清除二氧化碳的过程、活动或机制;林业碳汇是森林吸收、汇聚和储存二氧化碳的能力和过程。森林是陆地上最大的储碳库。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据IPCC估算:全球陆地生态系统中约储存了
2.48万亿吨碳,其中1.15万亿吨碳储存在森林生态系统中。赵学敏认为,中国强大的人口压力和落后不科学的生产方式,导致我国陆地生态系统的碳贮量处于一种低水平状态。我国森林植被现有碳贮量只有潜在贮量的
44.3%。中国二氧化碳排放量占全球总量的13%,名列世界二氧化碳排放量第二。赵学敏认为仅靠工业减排还是有很大难度,必须发挥我国生物固碳潜力,尤其是要加强森林固碳作用。国内专家研究指出,在中国种植1公顷森林,每储存1吨二氧化碳的成本约为122元人民币,而非碳汇措施减排每吨碳成本高达数百美元,二者形成鲜明反差。因此,加强森林等生态系统固碳就显得非常重要。
赵学敏建议,首先国家应该大力增加林业科技投入,进一步扩大植树造林面积。我国的林分生产力还很低,应提高林分质量和林地生产力。强化森林和湿地资源保护,遏制湿地萎缩森林破坏的趋势,落实有关措施,完善相关政策。
要重视碳汇林业发展,实行完善的造林补贴和税收政策,吸引社会资金投资造林,完善“谁排放,谁负担”、“谁减排,谁受益”的制度,建立国内碳汇交易机制,加强领导和林业机构的建设,增强林业服务,宏观调控政府职能,动员全社会参与林业碳汇行动。
情系湿地:真心关爱护生态
南方的冰雪凝冻灾害,让赵学敏想到了北方的沙尘暴。他说,北京离沙漠最近的地方不到百公里,降尘量每平方米16克,降尘总量达30多万吨,需要10吨卡车运30000次。长此以往,北京降尘量是多么地触目惊心。
抑制沙尘暴,关键在于保护流域的湿地环境。历史上中国湿地面积,曾达到6570万公顷,占国土面积的7%,而今中国自然湿地总面积3620万公顷,占国土面积中
3.77%,远低于全球6%的平均水平。河流、湖泊和沼泽等自然湿地构成了流域生态的基础,由于围垦、改造等各种人类活动,中国已丧失了至少40%以上的自然湿地,其中绝大部分是生态功能最为强大的沼泽湿地、湖泊湿地和滨海湿地。对此赵学敏深感痛心。
赵学敏一直积极倡导湿地的流域保护。他认为湿地的主要因子是水,这与江河、湖泊、库塘等有关,就应该从流域生态角度开展湿地生态的保护工作。河流上下游、左右岸地域受不同地方政府和不同的职能部门的管辖,因此在流域内建立统一的协调机制,形成统一的规划行动,展开湿地保护工作,非常必要。
在湿地资源保护上,在水资源、土地资源、动植物资源和水污染防治等方面,湿地保护管理部门要与有关职能部门建立良好的合作机制,形成合力。
赵学敏告诉记者,我国最大的人工和自然复合的湿地生态系统是长江中下游湿地,面积580万公顷,占全国湿地面积的15%。我国著名的五大淡水湖,即鄱阳湖、洞庭湖、太湖、巢湖和洪泽湖,全部位于长江中下游区域。2003年11月,他带领国家林业局保护司、国家濒管办、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的有关负责人,到上海崇明岛东滩湿地进行了调查考察,发现上海饮用水的70%—80%都是从太湖下来的长江水,仅仅达到三级水的标准。
其原因就是,长江的上中游“水土流失严重,泥沙俱下;中下游污染严重”。他认为将长江中下游湿地合并一起考虑,从宜昌到上海的崇明东滩,作为一个系统流域进行治理和管理,是一个切实可行的良策。
赵学敏认为,保护湿地生态,加快湖泊流域物种资源的整合,建立湿地保护区;大力推进湿地修复建设工程,凡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要在核心区首先确立恢复区,加快加大湿地修复力度;可引入市场机制,鼓励企业参与;继续加强退耕还林,大力兴建防护林带,减少上游泥沙流失,减少污染;要在充分保护的前提下,科学合理利用湿地资源,维持湿地生态平衡;始终坚持“保护第一,利用第二”的原则,“把利用野外野生动植物资源为主转到利用人工资源”上来。
自1992年中国加入《湿地公约》以来,湿地保护工作成绩喜人。中国已将湿地保护列入国民经济发展的十一五规划,每年投入大量资金,用以抢救和恢复湿地。2006年,赵学敏主编了《湿地: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家园》一书。
该书的出版标志着我国湿地保护工作又迈进了一个新台阶,是我国湿地保护的一个里程碑。让赵学敏深感欣慰的是,2008年2月2日是第12届世界湿地保护日,中国新增6处重要湿地,有36处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中国湿地生态保护工作得到国际社会的肯定与好评,有关人士获得了国际性的殊荣。
呵护生灵:草木动物蕴深情
除致力中国湿地生态保护工作之外,赵学敏担任了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CWCA)的会长。
该协会成立于1983年,到2006年各级协会720个,团体会员2982个, 2007年会员超过25万人。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在野生动物保护管理、科研教育、驯养繁殖等方面,发挥了社团独特的优势,开展了许多持续而有影响力的活动,比如“爱鸟周”、“野生动物宣传月”等,同时还坚持二十多年开展大熊猫栖息地保护工程、实施拯救朱、保护东北虎等濒危珍稀野生动物等项目。
在他的带领下,该协会在北京召开“野生动物保护国际会议”,举办各种交流活动,先后同美国、德国、加拿大、爱尔兰、比利时、新加坡、日本等国开展野生动物合作研究,为国内野生动物保护募集了大量外汇资金,缓解了野生动物保护资金紧张局面。
同时,积极动员社会力量参与野生动物保护,大力发展社会各界名人,参与野生动物保护工作,为保护野生动物献计献策,已经取得了良好效果。
野生动物保护协会的各项工作,事无巨细,赵学敏忙碌不休,忘我工作,乐在其中。2006年,中国野生动物协会组织国内著名作家,通过文学作品为野生动物代言,编辑出版了《生命的喟叹——作家为生灵代言》。赵学敏欣然题写了书名,并亲笔挥翰作序。
2005年12月1日,赵学敏在《人民日报》发表《野生植物资源是重要的战略资源》一文,阐明我国是世界上野生植物资源种类最为丰富的国家之一。野生植物是自然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是国家重要的战略资源。此文资料翔实,切中肯綮,说理透彻,体现了一个林业工作者潜心细致的学术精神和对人间草木的挚爱之心。
潇洒翰墨:绿色和谐自在吟
赵学敏曾是国家林业局的副局长,现在是社会团体的负责人;他是一位学者,也是一位书法家。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中国林业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他为《大熊猫——人类共有的自然遗产》一书亲笔手写长篇序言,书法序言苍劲秀美,隽永清秀。他把自己对野生动物的爱融于他的书法艺术之中,这本书一发行就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评价,并已被评为优秀图书奖。
少年时期的赵学敏家境贫寒,但在书法中体会感知到文化艺术的温情,投师到于右任秘书李楚才的门下,兼学汉碑魏法,另习舒同、方毅等名家,精于楷书、行书和草书,神韵清逸,畅和轻。赵学敏非常推崇王羲之,他说,王羲之在白云流动中体悟永字八法,从白鹅红掌拨清波中感知走笔运腕,书心天心同一,自然自我契和,人境心境谐美,进入物我两化的超然境界。
赵学敏书法作品广为各界人士的喜爱和珍藏,深得国学大师文怀沙等前辈的高度评价。认为他师承造化,中得心源,呈现绿色自然的精神。潜心研习书法五十年,赵学敏深爱《兰亭》,兼学百家,有诸多作品行世,主编《历代书法名帖经典》系列,参编有《温正瑞书圣教序》,他的工作非常忙碌,但一有闲暇,读书研习,揣摩名家笔墨神韵,旨趣更为精雅。
2008年,绿色中国迎来了改革开放30周年和北京奥运会,赵学敏与诸多艺术家一起,寄情翰墨,讴歌政通人和的大好年代,书写绿色中国的和谐之美。赵学敏应邀为北京奥运书写了2008幅“福”字书法礼品,受到广泛赞誉。3月份,迎奥运书法展览将在中国美术馆举办,其中有赵学敏的一幅书法长卷《奥运赋》,寄托他的热切欢喜之情。这也是他献给这个时代珍贵而别致的厚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