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志刚调离国家卫计委 新医改何去何从

2017-10-20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新医改伊始,几乎每过一年,总会有诸多行业人士急于评价新医改的阶段性成败,令人遗憾的是,虽然公布了一系列喜人的成绩单,但医疗界和社会整体的评价却大相径庭.五年过去

新医改伊始,几乎每过一年,总会有诸多行业人士急于评价新医改的阶段性成败,令人遗憾的是,虽然公布了一系列喜人的成绩单,但医疗界和社会整体的评价却大相径庭。

五年过去了,基层强起来了吗?在基药招标、“零差价”和基层医院“收支两条线”等制度的推行下,基层缺药成为了常态,廉价药持续消失,私人诊所快速消失,乡镇卫生院几乎废掉了医疗功能,大量医生忙于健康档案造假……

更令业界诟病的是,大医院依旧是战时状态,连日理万机的习大大都看不去。新医改在埋头基层医疗改革的同时,大医院却迎来高速扩张时代,病床数量屡创新高,百姓关于看病难的抱怨依旧怨声载道……

伴随而来的是愈演愈烈的医患冲突,伤医、杀医事件频发,医务工作者辛勤劳动却换不来本应由的社会尊严和劳动报酬,关于新医改的负面评价日益滋长,更有甚者直斥医改官员无能。

然无法忽略的是,新医改亦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比如令世界艳羡的医保全覆盖,虽然目前医保的“厚度”还较为不够。

必须指出的是,就像这些成绩并不能简单归于孙志刚本人一样,新医改暴露出来的许多问题亦不能简单归咎于一位医改官员。

因为无论是医改先锋还是医改总管,都是在新医改方案大框架下的实践和探索,安徽医改莫不能外。

虽然结果基本不尽如人意,但可以肯定的是,09年新医改试图改变“城乡和区域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不平衡,资源配置不合理,公共卫生和农村、社区医疗卫生工作比较薄弱,医疗保障制度不健全,药品生产流通秩序不规范,医院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不完善,政府卫生投入不足,医药费用上涨过快,个人负担过重”现状的初衷是好的,并有诸多人士为之付出了巨大的努力。

一位国务院医改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对《医学界》表示,新医改五年主要的成绩是建设,改革几乎可以说还没有动。可见医改之路的艰难,和医改官员们的不易。

新医改该怎么走?

纵观09年新医改全文,最为显眼的就是其基本原则中,关于“政府主导与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相结合。强化政府在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中的责任,加强政府在制度、规划、筹资、服务、监管等方面的职责”的表述。

孙志刚正是在这一基本原则下实施的新医改探索。然时过境迁,该医改方案的基本原则已经和十八大《决定》中关于“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支配地位”的定调有着方向性的差异。

因此,以孙志刚为代表的09版新医改模式走向谢幕似乎已是注定的结局,这在卫计委成立后国务院医改办的并入就已经现出端倪。

现实还表明,医改是社会综合改革的一部分,医改的切实推进需要的是社会综合改革的推进。以解放医生为例,无论卫生主管部门下多少个文件,医生被编制捆绑的事实都无法改变,需要的是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推进。

而这些都远远超出了隶属于卫计委的国务院医改办的能力。没钱、没权,缺乏顶层设计的新医改想撼动盘根错节的利益集团,可谓难于上青天。

那么,后孙志刚时代的医改之路该怎么走呢?事实上十八大《决定》已经说得较为清楚,政府不再是主导者,不能再迷恋于规划、控制,而是简政放权,促进社会资本办医,促进医生资源自由流动,回归监督、服务的职能。

当数年后,医生可以自由地开诊所,当大多数患者可以方便地在家门口接受诊治,医患关系犹如邻里般和谐……一定不要忘记那些当年的医改探索者,正是他们的探索给了我们宝贵的经验和教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