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德中汪东兴对头 汪东兴现在是什么状况 汪东兴子女现况震撼揭秘 汪东兴为什么辞职

2018-02-18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那几年想踏进汪老院宅门槛求见的人络绎不绝.为此,他应当代国史研究.当代江西研究等相关机构约稿,撰写了<毛主席指导我们办江西共大>等专题回忆稿

那几年想踏进汪老院宅门槛求见的人络绎不绝。为此,他应当代国史研究、当代江西研究等相关机构约稿,撰写了《毛主席指导我们办江西共大》等专题回忆稿;应聘担任了《毛泽东遗物事典》的顾问,并为书名题字,后由红旗出版社出版;为韶山毛泽东纪念馆编著的《毛泽东生活档案》题写书名,由中共党史出版社出版……跟着录像机的镜头,我们也一边打量周围环境,一边比较随意地跟汪老和他家人聊了起来。

我们谈话的客厅宽敞整洁,陈设简单朴素,北墙一排书柜装满马列主义和毛泽东的经典著作,西墙靠窗处挂一中堂,是毛泽东1961年10月16日亲笔书赠汪老的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上书"唐朝少年诗人王勃诗一首,送别。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毛泽东一九六一年十月十六日"。其书法笔走龙蛇,骨气雄浑,令人心胸激荡。

汪老的夫人姚湘娥是延安时期红军队伍中的老医护人员,他见我们在这幅墨宝前驻足凝视良久,便告诉我说:1961年10月16日那天,秋高气爽,毛泽东兴致很高,除了给汪东兴写了王勃的诗,还特意又写了老人家自己脍炙人口的词《沁园春·雪》赠给汪东兴。我们在毛泽东的书法集中,见过这件墨宝的复印件,在场者有人说人民大会堂里也将其放大,挂在大厅,这幅书法是毛泽东的代表作之一,雄风遒劲,气贯如虹,把作者的博大胸怀、革命气魄表现得淋漓尽致。将这样珍贵的笔墨赠给汪东兴,足见毛泽东对汪东兴的信任和厚爱。

汪老兴致很好,他从卧室取出六七本大相册。翻开那些相册,许多照片已经泛黄,但依然保存得很好,13岁便参加革命的汪老传奇式的革命风采尽显眼底。汪老的书房在客厅的东侧,四周摆满高高的书柜,多是古色古香的线装书,每部书都有汪老手书的书名。偌大的写字台上,一盏古旧的台灯,几摞书籍、资料和文稿。每天汪老都要在这里伏案看书著述。汪老参加革命后,多次进党校学习,特别是到毛泽东身边工作之后,他更是求知若渴,常年不懈。他说:"我之所以还有点知识和作为,都得益于学习。"姚湘娥大姐笑着说:在中南海工作学习时,有的工作人员屁股是尖的,汪老是平的,"他坐得住"。汪老告诉我们,那个时期他重点阅读了有关党史毛泽东方面的文献资料,同时回忆和思考相关问题,每当有了想法或理清了思路马上就动笔写……

他还说,他每天早晨、上午看"大参考"、报纸和读书,会客多半安排在下午。晚上7点看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联播,7点半后打台球活动身体约1小时,之后如精神尚好,再看一会儿书后就寝。他说,生活要有规律才好啊。

不一会儿,汪老女儿端了一大盘西瓜,热情地招呼我们吃。趁此空档,我们提出要与汪老一一合影留念,汪老欣然应允,于是我们一个个分别与汪老在院子合影。

众所周知,汪老对毛泽东特别崇敬。汪老家人告诉我们,汪老许多年来对毛主席的思念之情不减,每逢主席的生辰、忌辰,汪老都会到毛主席纪念堂去献花、瞻仰。每逢五周年、十周年纪念时,往往会发表一些纪念文章表达他怀念之情。他赠我们的《汪东兴日记》就是为纪念毛泽东诞辰100周年而出版的。

岁月匆匆催人老。如今我退休离开工作岗位了,可常常听到从进京拜访过汪老的乡友们谈及他,都说年过九旬的汪老神智尚健,仍保持多年来的阅读书报习惯且笔耕不辍。我还得知,2009年11月,汪东兴让他的女儿汪小燕代表他参加在武汉召开的第四届全国毛泽东纪念馆联谊会。汪小燕告诉大家,她父亲身体健康,未改多年生活习惯,也很关心时政新闻,还常常看家人从互联网上下载的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