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志敏爸爸的老师 观点/读贾志敏老师的文章后 谈几点给父母的建议
学生的说话能力如今越来越被教师们重视了,常看到教师在授课时设置了各种说话的环节,我们行业内部称之为“说话训练”。这种表达的训练对于学生的语言文字掌握和将来写作都是具有非常重要意义的。说话训练看似简单,除了幼儿说话能力尚待训练外,上了小学的孩子们都能够根据自己的日常需求进行说话。
没见过哪个孩子不会说话的,说话为什么还要训练?说话怎么会直接跟孩子的作文相关?今天牛老师想在这篇推文中跟大家探讨一下,作为家长该怎么问?才能让孩子达到会说的目的,而最终也能够达到会写的目的!
以下面四个短语来概括我对此文的深刻感受:
敢说、想说
有话可说
阅读是写作之父
赞赏是写作之友
敢说、想说
现在的很多父母对于孩子的教育似乎是懂得很多,因为他们都是大学生,学历高的有硕士、博士,在上海这座大都市留过洋的不计其数。如今他们都成为父母,并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有了一定的建树。但是回到家,看到孩子的语文学习却生出许多烦忧出来。
问题大多数出在语文学习上。作为母语,我们对语文学习有着天然的亲近感,都感觉这个学科不该难学的,但是事实上却着实有一批拥有高学历的父母真的在孩子阅读和作文方面无从下手。虽然也买了很多书,虽然也带着孩子走遍大江南北,但是孩子就是写不好作文。
我个人观察到这一点后反思,实际上在我看来,这些孩子不是写不出好作文,很大的问题出在对作文“怕”字当头。尤其是看到命题作文,老师布置了周记后,一个周末坐在书桌前磨蹭一上午也写不出几个字的孩子大有人在。这是爸妈看到了这个急啊!心里急,嘴上也会不自觉地冒出“你在学校怎么学的?”“老师怎么教的,作文怎么就不会写啊?”
这里我要以一位老教师的身份跟大家说,孩子写不出作文不该全埋怨语文老师。虽然说语文老师也有责任,但是听了我的分析,您就会了解作文写不出到底跟谁的关系最大了!
孩子跟父母在一起的时间最长,现在的父母又大多忙于工作、应酬,闲下来的时间也大多数是抱着手机、pad或者电脑沉浸在自己的圈子里,较少的父母愿意跟孩子平等沟通或者玩耍在一起的。还有很多父母对孩子包办代替的比较多,因为怕孩子出错总是代替孩子思考和做事,有很多隔辈人带小孩,孩子的话还没说完,就立刻猜测出孩子的意思并照做了,久了孩子就形成了不说完整话的问题。
有时候父母以长辈自居,对孩子总是一副“我是大人,你都该全听我的”的架势,这样久了孩子更不敢在家长面前乱说,类似天马行空的想象就被憋在了肚子里。
还有时候因为怕说错,也就更少开口了。我的课堂上,常看到小手刚举到耳边,却又因为跟老师目光相遇而瞬即落下胳臂的情形。
那时,我便会叫他的名字,然后在他虽然有些结巴也不甚完整的回答后,对他大表扬而又特表扬一番。次数多了,孩子们自然就会解脱心里的壁垒而愿意敞开心扉在课堂上与大家交流了。作为父母也要每天抽出固定的时间跟孩子交流,早晨送孩子的路上,放学接回家的路上,晚饭的餐桌上(我很欣赏《餐桌上的大学》中父亲的做法,同时也想起了叶圣陶先生在饭后跟孩子的沟通方式。
)这些做法都给我们以启发,让我们做一个称职的父母,创设倾听的环境,用鼓励的眼神给孩子以信心,倾听是最好的助推器,如果遇到一个良好的听众,那么我想孩子一定会由不敢说到敢说,最后再到总有话题会迫不及待地想与你分享的阶段的。在生活中寻找说话的素材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爸爸妈妈们明确了说话训练的重要教练是自己的话,那么我们需要做下一样事情,就是要让孩子多接触世界,有机会多亲近大自然。家长在家中培养孩子说的能力,需要先引导并且以身作则。有很多父母说孩子不爱读书,我跟有这样问题的家长说,要让孩子爱看书,您自己必须要爱看书才行。
耳濡目染才能近朱者赤,父母多带孩子看书,多去图书馆或者书店,这就是个不错的观察生活,积累素材的方法。其次还可以多外出郊游,比如春天来了放风筝,夏天到了去钓鱼,冬天来了去滑雪……可以做的事情很多,只要您带着孩子外出,就要让孩子带着一双观察的眼睛。
让孩子拿着相机,或者您淘汰的旧手机,让他随手拍,随手记录,教会孩子用美图秀秀为自己的图片做编辑,同时附带上一小段自己的感受的语言,保存起来。
以后在写作文时,这些图片都是孩子思维的源泉,也都是说话和写话的素材。有了源头活水,才能写出清新俊美的文字啊!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道理大家都能理解,但是一旦落到行动上,很多父母就做不到了。
有时候说,双休日好不容易休息,宅在家多好。岂不知您的一时懒惰,对于孩子可能就是成长的绊脚石呢!为了孩子将来能够出口成章,您还是要多带着孩子走进书籍,先“入口成章”吧!
呵呵,这是我常用的一句话,多看书、多积累才能有丰富多样的表达,这一点我们语文老师早就意识到了,作为父母的您是否也了解了呢!除了带孩子去图书馆或者书店,还要跟孩子多交流,抓住情境根据所看书的内容跟孩子提出一系列问题,慢慢地您和孩子就养成了勤于交流的好习惯,久了孩子就形成了主动沟通的意识。
外出旅行,不妨让孩子做记录员,用手机录制下孩子对某处经典的解说,也许孩子说得还不够理想,不过没关系,只要逐步引导一定会有从量变到质变的那一天的
阅读是写作之父,鼓励是写作之母
有一本书《好妈妈就是好老师》曾经红极一时,这本书也确实说出了一个颠扑不灭的道理。很多有才学、有建树的名人,常常回忆他们成长经历中起到重要作用的母亲。一说起母亲,似乎有说不完的话题,也有举不完的事例,光是歌颂母亲的诗词或者文学作品就举不胜举了。那么父亲给孩子生命,母亲给孩子的也许就是人生!
我是个妈妈,也是老师。作为妈妈我努力照顾好孩子的生活的同时还要启发、引导孩子如何做人,而这一切都是在日常生活之中得以实现的,我不会为了教育孩子明白一个道理而特意拿一本书来照本宣科,而是结合具体的生活境遇,或者看到的电视节目,有时还结合作为一个对路人的旁观的感受来教育孩子。
时间长了,孩子就愿意跟我聊天。聊天也是一种表达,虽然是口头表达,但我一直觉得说得出就能写得出,所以我的课堂上也非常注重孩子口头说的能力的培养。
我想不用我说,爸爸妈妈们早就已经知道阅读的重要性了。家里买了很多书,但是也要跟孩子一块儿阅读,这些书才能起到价值。看书和走遍自然一样重要,领略生活,感受世间百态,也是一种素材的积累。鼓励孩子写日记就是一个非常好的办法。
作为老师,尤其是一、二年级的低年段老师,在现在的教育局规定下,不敢留书面作业,更不用说是留作文或者是日记了。眼看着三年级即将到来,不练写作怎么能行呢?而课堂给我们的时间又是极其有限的,光练了口头表达就没时间落在笔头上了,虽然我认为能说的就能写,但是光说不写真的不能达到训练表达的目的。
叶圣陶先生说,好作文是修改出来的,目前这个连作文都不敢布置的阶段,让语文老师真的很难办,都不让落笔写了何从谈起修改呢?我自认为是个敢于冒天下之大不韪的人,但对于相关教育局的规定也是不敢越雷池半步的。
于是,就有了“选做作业”——浪花集。这本本子上都是我当天教学时训练学生表达的知识点,围绕课文和课堂说话练习就可以完成得很轻松的浪花集,因为是自愿写的,也就没有多少孩子主动写了。
但是虽然如此,我每收到一本浪花集除了给予加分奖励外,还做以细致的批改,就连细心的网友都发现了,牛老师为孩子修改的浪花集充满了鼓励,我从不打消孩子的积极性,尽管有时候孩子的表达真的算不上合格,我也总是用鼓励和启迪的话语,引导孩子下一次完善自己的写作。我坚信久了,孩子的习作会有变化,而那些跟着老师步调走的孩子也会最终受益!
以上是我个人的做法,那么作为父母也可以效仿一下。给孩子准备个日记本,或者记录“亲子日记”。以大手和小手共同记录美好生活为方式,做不到每天就每隔几天或者每周记录一份“亲子日记”吧!这种形式是我在“亲子阅读”的基础上想出来的创意,孩子怕写,或者没啥可写,您就跟孩子一块儿写。
在孩子稚拙的笔触下,留下您对孩子的建议或者意见,总原则是以鼓励和呵护为主,无论孩子写什么,您都以欣赏的角度去看待。我想长此以往,坚持下去,这一定是一笔您和孩子共同存下的财富,而这财富将成为孩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写作之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