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董磊 【多样清华】董磊:知识、思考与分享

2018-02-06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点击上方蓝色小字"清华研读间"以关注本文系研读间原创,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出处!文邹晖 研通社穿着亮色毛衣,笑容温和的董磊拨拉了几下桌上的果盘,递给我一个灰溜溜

点击上方蓝色小字“清华研读间”以关注

本文系研读间原创,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出处!

邹晖 研通社

穿着亮色毛衣,笑容温和的董磊拨拉了几下桌上的果盘,递给我一个灰溜溜的桔子:“为数不多的没坏的水果,看着丑不影响味道。”于是我们的谈话在水果味中轻松地开始了。与行走中步履匆匆的典型工科男形象不同,坐下来的董磊展现出另外一面,从容而幽默。

榨取知识,分享快乐

有一个叫“果说”的微信公众号,其发布的文章一度在朋友圈很流行。有意思的是,每一个发布文章的作者都有一个水果名。

“为什么叫果说呢?”董磊的目光扫果盘,“因为水果有很多种啊,有酸有甜,营养健康,做这个公众号的时候,我们就希望这是一个开放的平台,通过不同的观察者,把我们眼中的城市和生活呈献给大家。”

其实,“果说”不仅是一个微信号,它还有一个微博、一个荔枝电台和一个线下沙龙,董磊认为“果说”更像一个小社群。“果说”的团队中不仅有清华的研究生同学,也有其他学校的学生,不仅有老师,还有已经工作的职业规划师。董磊说:“要找他们的共同点,大概可以归结为是一群喜欢思考的同时也乐于分享的人吧。”

为什么要做这么件事情呢?

“因为我们发现,虽然现在是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但真正优质的内容还是少的,而一个人干的话又不好坚持,所以说有个小组织既方便大家内部互相交流、督促,又可以将碰撞出的想法分享给更多人。结合我们自身的比较优势,就把内容定位在了建筑和城市研究。”

董磊在“果说”中的化身是奇异果,他写的文章以理性见长,像疯转一时的文献阅读技巧和近期的定量研究方法都来自他平时的思考总结,同时他希望能通过分享使更多人少走弯路。当然“果说”中还有带你深入浅出解读里约热内卢贫民窟的芒果(来自伦敦政治经济学院),有在武侠梦里看马云的无花果(职业规划师),有告诉你女博士是一种什么生物的火龙果和雪莲果,也有谈清华人的理想与情怀的枇杷果(枇杷果同学是在微信上红极一时的《清华人还是精英吗?精致利己主义、面包与情怀》一文的作者)。

作为一个非官方的“小团体”,“果说”这个平台给校园里的研究生们创造了一个交流学术、沟通想法、关心生活的平台,成为了大家榨取快乐,分享知识的精神家园。

《天才知道》清华团队亚军

有别于博士给人的钻研刻板形象,董磊是一个关注点特别广泛的热爱生活的人。“因为去年读文献读得特别无聊,无意中报名参加了个活动,没想到后来还在电视上播了。”虽然他这样随口一说,但我看了节目之后和小伙伴们都“惊呆了”。从物理现象到生活常识,从世界大学校徽到各地稀奇古怪的大桥,他都能记得住。

“参加节目感觉怎么样,你怎么了解那么多东西?”

“最大的感受是我以后可能还是适合幕后工作,无法走到台前。至于后一个问题么,哈哈,正是因为博士读得不认真呗,喜欢随着兴趣‘东张西望’。”

清华大学挑战杯特奖

董磊是清华大学挑战杯特奖“O-house”零耗能住宅设计项目的主要负责人之一,当年在体育馆东面的这个小房子可是吸引了不少人的眼球。

这座小房子完全依靠太阳能提供能源,可离开市政系统独立运行,而且使用者可根据不同需求选择不同模块(起居、卧室、厨房等))。通过标准化、集约化的设计高效利用空间,让用户获得最大的使用面积。同时各模块间拼接迅速,可实现U盘式的“即插即用”。

其中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它的光热、光电系统可用于灾区临时安置。玉树地震后,董磊去过一次,发现那里就是用太阳能光板发电。在灾后的临时安置区,用水用电是个大问题,在他们的设计中,光电和光热系统都可独立运行,成本并不高,未来如果批量化生产,遇到灾害,可以发挥它的作用。

这就是董磊,一个爱建筑,爱知识,更爱分享的清华男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