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峰化学 两岸文化交流“摆渡人”凌峰作客扬州讲坛

2017-06-06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扬州网讯 (沈伟 赵天 王鹏) 昨天下午,台湾地区第20届金钟奖最佳男歌手.电视系列片<八千里路云和月>制作人凌峰登上"扬州讲坛",为千余听众演讲"八千里路云和

扬州网讯 (沈伟 赵天 王鹏) 昨天下午,台湾地区第20届金钟奖最佳男歌手、电视系列片《八千里路云和月》制作人凌峰登上“扬州讲坛”,为千余听众演讲“八千里路云和月、见证历史大变迁”。

讲坛上,戴着那顶标志性的礼帽,两岸文化交流“摆渡人”凌峰用幽默诙谐、说唱逗乐的演讲形式,将其“长在台湾、根在大陆”的60年乡愁娓娓道来。

    “八千里路云和月,谁人不做扬州梦,在下凌峰,向扬州的朋友问好。谢谢各位的掌声,掌声代表文明和文化,发达地方的观众都知道如何以掌声激发演讲人的情绪。”独特的开场白,赢得的不仅是掌声,更让扬州市民领略到“老牌综艺天王”的老辣。

如果把凌峰的演讲分为三个主题,那么,对扬州的评价则整整占据了第一部分内容,这是凌峰内心对扬州挚爱与眷恋的深情表白。

“这是我24年来第四次来到扬州,扬州是让人做梦的地方。我梦想的小天堂——瘦西湖,就像一位姑娘,早中晚都感觉不一样。”在凌峰的感触中,扬州不是经济最发达的城市,但这恰是扬州的潜力所在,因为她具有极强的后发优势,使之与别人有差异、有性格,具有相当的文化竞争力。

凌峰说,自古以来,骚人墨客的名诗名作中都能找到扬州的身影。秦淮八艳、史可法抗清……扬州记忆和红楼宴、富春包子一样,给他留下种种乡愁。

1987年《八千里路云和月》在大陆拍摄时,游览瘦西湖、大明寺等景点的境外游客很少,现在完全不同了,这一变迁能看到扬州波澜壮阔的变迁,这也是两岸四地一起走过的最精彩的20年。    

乡愁是拍《八千里路云和月》的动力

“我是一个经过历史漂泊的中国人。4岁的时候,父亲带着我和妹妹来到台湾,苦难的生活,让我明白中国近代100多年来的救亡图存经历。”

凌峰向听众们介绍了他从油漆工、钳工、报童、三轮车夫到演艺生涯的转折之路。

“《八千里路云和月》是我的人生拐点。我红了以后,逐渐认识到演艺对我来讲只有价格意义,而文化才能让我更有价值。”凌峰说,小时候父母常讲家乡的故事,那种口耳相传的情怀,让我永生铭记。

小时候,隔壁的刘妈妈经常唱一首歌,每每唱起这首歌就会掉眼泪,有时几个人唱,也一起掉泪。“当时我不懂事,长大了才知道那叫《流亡三部曲》,其中一首是《松花江上》。”凌峰说,就是这首歌,给他从小烙上乡愁的印记,这是自己拍摄《八千里路云和月》的内在动因。

宽容差异,不同文化可多元共生

张学良第一次曝光在公众面前,就是在《八千里路云和月》中。凌峰回忆了当初采访张学良的经历,就张学良为何“东北易帜”,其一手发动的“西安事变”如何改变中国和世界作了简介。

5月8日是邓丽君去世15周年,回想起幼时即熟识的好友,凌峰的情绪也带着淡淡的悲伤。

在凌峰眼里,邓丽君是一位深受传统文化熏陶,语言天赋极高、行为举止优雅的女性,喜乐形于表,哀怒隐于色。

对于星云大师,凌峰骄傲地说:“星云大师是我家的‘门面’。大师对佛教走向世界功不可没,我以能与大师成忘年之交为荣。”

“与顺顺结婚20多年,她宽容地接受我与她之间的差异。”谈起爱妻,凌峰说,虽然与夫人顺顺聚少离多,但无时无刻不在感念。

“顺顺与我的婚姻,投影出两岸的未来发展。由于差异,需要宽容;宽容差异,不同的文化可以多元共生。”

情到深处最动人

提起凌峰,那可爱的光头形象便浮现眼前,也正因此,他被大家喜爱地称之为“光头凌峰”。作为歌手,他多才多艺,一曲《小丑》,撩人心扉,感人肺腑。作为两岸文化交流的摆渡者,他历尽艰辛,但百折不挠,一部电视系列片《八千里路云和月》,联结了海峡两岸民众的骨肉之情。

凌峰的幽默无处不在。一句“掌声代表文明和文化”,既巧妙亮相,又收获热烈的掌声。还是因为幽默,随后的半分钟内,连珠妙语让听众在六次更为热烈的掌声中拍红了手掌,感受了风趣。

凌峰的敬业让人感佩。歌手出身的他,将四首歌曲巧妙地穿插在演讲中,曲曲动听,首首动人。从扬州小调到《父亲的草原,母亲的河》,每一首歌都融进了凌峰的情、凌峰的悟,唱出了音符,唱出了生命,唱出了扬州听众那一抹感动的泪。

凌峰的爱心时时显露。20年来,他创立了海外华人支持希望工程的第一个组织“希望工程海外爱心基金”,倡议主持了百场希望工程巡回义演。讲坛现场,他口中“莫以善小而不为”的言语表达得是那么自然,让听众心底涌起阵阵爱的暖流。

“站在这芬芳的草原上我泪落如雨,河水在传唱着祖先的祝福:保佑漂泊的孩子……”撩人心扉的《父亲的草原,母亲的河》,诉说着这位在台湾地区60年的中国人对“家”的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