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赵德明 广西贺州市委书记赵德明:全面深化改革 率先扶持重点镇建设

2017-05-30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中国经济网城市频道广西贺州市4月11日讯(记者 李远 郑艳英):被誉为"粤.港.澳后花园"的贺州市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北部,地处湘.粤.桂三省区交界地,历史上有

中国经济网城市频道广西贺州市4月11日讯(记者 李远 郑艳英):被誉为“粤、港、澳后花园”的贺州市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北部,地处湘、粤、桂三省区交界地,历史上有“三省通衢”的美称。贺州是大西南地区东进粤、港、澳和出海的重要通道,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西部大开发和泛珠三角区域合作的战略结合点,是享受西部大开发优惠政策和接纳海外及中国沿海经济辐射与转移产业的“桥头堡”。

区位优势突出的广西贺州市,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也提出了走具有贺州特色的新型城镇化发展道路。为进一步了解贺州市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措施与方法,中国经济网城市频道记者对广西贺州市委书记赵德明进行了一次深入采访。

率先扶持重点镇  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步伐

“在贺州市新型城镇化建设进程中,始终坚持‘建设好市区、发展好县区、扶持重点镇’的工作理念,重点扶持重点镇建设,将重点镇打造成为具有县城水平的中心城镇,提升其对周边村屯、乡镇的资源吸附力、人口吸附力以及产业聚集力,从而形成‘小村并大村、大村进乡镇、小镇并大镇、大镇成县城’的规模格局。”赵德明说。

2013年,贺州城镇化率在40%左右,相较于其它自治区,贺州市城镇化率依旧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贺州市委市政府积极推进‘以人为本’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根据贺州的实际情况,在全市范围内选定17个重点镇,作为扩权强镇的综合改革试点和新型城镇化建设示范点,为加快小城镇建设创造和积累经验。”赵德明说。

目前,我国大中小城镇的发展并不均衡。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以来,虽然省会城市、地级市、县城在都取得了一定发展,但是乡镇的发展却明显薄弱。并且,我国小集镇星罗棋布,无法获得产业发展所需的人口聚集效益和规模效益,聚集不起市场和服务功能。

因此,小集镇建设必须向中心镇集中。根据区位条件、要素禀赋和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以中心镇建设为基础,积极推进小城镇的合理布局和建设,经由农业产业化推进、农村非农产业和乡镇企业的发展,形成多业型的产业结构、中间形态的产业技术结构、混合型人口结构、城乡交融型的社会文化、紧凑型的空间布局和粗具规模的基础设施,从而带动农村、小城镇的繁荣与进步。

为此,贺州市以大力扶持重点镇建设的工作方式,完全符合我国基本国情,是成功建设新型城镇化的正确道路。

对于重点镇的选择,贺州市也是慎之又慎,最终选出了17个符合科学标准的重点镇。重点镇的选择皆是按照一、人口基数标准,包括户籍人口、常住人口和流动人口;二、区域均衡标准,要把中心镇作为地区经济增长极来选建和培育,促进地区布局合理、平衡;三、经济实力标准,要科学确定中心镇生产总值、非农产业比重、财政规模等指标的最低标准。

四、生活状况标准,居民的人均收入、人均居住面积、人均建设面积、人均道路面积、人均绿化面积、人均自来水供应量、人均供电量等都应有指标要求,对科研力量、教学条件、文化设施等也应有具体的量化标准;五、发展潜力标准,如自然资源、腹地面积、区位优势、人文优势、交通运输条件等科学标准而精心选出的17个重点镇。

“贺州市始终坚持强镇、兴村、富民的社会发展目标指向与强基、固本、利治的政治目标指向,强化17个重点镇的领导干部班子,从市直机关中选派17位副局长担任乡镇书记,以更高的视野、更宽广的眼界、更为丰富的经济运筹经验来推动重点镇产业发展,进而提升干部水平。”赵德明说。

在面对“以人为本”为核心的城镇化建设工作中,通过农民“从村进镇、从镇进县、从县进市”的工作方法,才能形成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合理分工、功能互补、协同发展的城镇体系,更有利于加快城镇化进程的建设步伐。

“为此,贺州市在重点镇先试先行,进行机制体制创新,相信通过五年、十年的努力,就能把重点镇打造成为具有县城水平的中心城镇,从而加快贺州市新型城镇化的建设步伐。”赵德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