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汉章针刀 寄语针刀人——纪念朱汉章教授逝世一周年
寄语针刀人——纪念朱汉章教授逝世一周年
朱汉章先生一九七六年发明小针刀,一九八七年向全国推广,二00三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例为一门新的医学学科纳入我国高等医科院校的医学教材,到现在,历时三十载,汉章先生率领无数的专家学者及一代针刀人经过针刀医学的基础理论研究、科学临床积累,把针刀医学这一新兴学科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点到面。如今,十万针刀人已在我国幅原辽阔的大地上建立了一套完整的体系。无论偏僻的乡村还是繁华的城市都有孜孜不倦,默默前行的针刀医学耕耘者。尽管如此,依然还有部分专家学者对“针刀”持怀疑和抵制的态度。然而广大针刀人的敬业精神、工作热情、学习氛围、业务水平还是受到广大民众的好评。无论小门诊还是大医院,均以收费低廉,疗效显著而受到广大患者的欢迎。
针刀医学这门学科起步晚,时间短,却发展快,这里凝聚了汉章先生和一代针刀人的心血。汉章先生的小针刀、董福慧的铍针、田纪均的刃针、肖万坤的松针、魏玉镇的巨勾针、吴汉卿的水针刀……林林总总,各有千秋又各为互补,才使得针刀医学不断发展和壮大。针刀人不固执、不守旧,他们没有门第观念,没有利益之争,有的仅仅是一颗弘扬这一平凡而又伟大事业的决心和信念。他们心胸坦荡,胸怀若谷,以海纳百川的大气精神紧密的团结在一起,一起努力,一起奋斗,共同发展。他们知道“团结就是力量”,“创新才能发展”。为什么每次针刀人集会人数都在全国其它医学学科之冠,他们更知道,只有“求实、创新”才能发展,发展才是硬道理!大家携起手来,让针刀医学这面旗帜在祖国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土上高高飘扬!永远飘扬!
各位先生、女士们!我们今天能聚在一起,全赖汉章先生三十年前在苏北大地上点的一把圣火,才使我们今天的针刀人济济一堂。没有汉章先生,就没有今天的针刀医学。汉章先生为了针刀医学的发展,传经布道,摇旗呐喊,呕心沥血,为了针刀医学的发展竭尽心力,倒在了针刀医学的征途上,永远离开了大家,我们活着的人都应该接过他手中的接力棒,为针刀医学的发展,尽我们自己的一份力量。
三十年前,当汉章先生还是名青年时,就已经做到了“先天下之忧而忧”。把发展针刀医学为己任,其间多少阻力、多少苦楚只有他自己才知道。我跟汉章先生是同龄人,知道那个时代做事的艰难。
汉章先生创立的针刀医学,就象毛泽东一九二七年领导的秋收起义,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毛泽东在旧中国的黑夜里点燃了一把火炬,使星星之火燎原祖国大地,经过二十八奋斗,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汉章先生也经过二十八年奋斗,终于迎来了针刀医学欣欣向荣的今天。然而,他却倒下了,没来得及与针刀人分享今天的喜悦。 我建议,在坐的人全体起立,为汉章先生默哀祈祷一分钟。 针刀医学发展到今天,它有完整的基础理论研究,有科学的临床积累。
无论是医学界的专家学者,还是工作在第一线的针刀人,无疑大家都在倾尽自己所能,都在做同一件事,那就是发展针刀医学。 然而,发展的道路并不平坦和一帆风顺,直到今天,还有的专家学者对它摇头晃脑,横加指责,什么“科学发展到今天,视频已经遍及千家万户,作为医务工作者为什么不采用可视的进刀方法呢?为什么还用盲针推进呢!
”咋一听,是乎在理,可是他们忘记了根本的一点,忘记了我们这个国家是占世界四分之一人口的泱泱大国。
全国十三亿人口,看病难、看病贵,仍然是当今社会的一个难题,也是我们向现代化发展的一个颈瓶。掌握现代化医疗设备的医院,要满足十三亿人看病难问题,远远不够。
他们只看到先进的一面,并没有看到落后的一面。我说,针刀人要坚定一个信念,那就是为普通群众着想、为老百姓做事,那才是千真万确的。说到这里须要指出的,不仅那些行外专家学者说三道四,甚至我们业内人士有的也有同样的看法,有的人经过一次又一次的培训仍然不敢持刀操作,他们担心刺破血管,他们畏惧扎断神经,他们视针刀如猛虎。
是的,针刀操作是属于盲针推进,个别手术也确实出现过刺破血管和扎断神经的个案,这只能说针刀医学还需不断研究,继续探讨,逐步完善,绝不是要否定它。
我们也知道,早在石器时代后期,我们的祖先就开始用石针,石刀来治病的砭石疗法。随着冶炼术的出现,以后又出现九针。只不过后来的技术越来越发展,人们的审美观念又日趋精美,才把针演变成今天细小的针灸针。
由于针太细,加上传统的针灸治疗是按经络而走,而针不能直接扎到骨面上,按照今天的软组织外科学看,细小的针尖不能完全起到松解的作用。而汉章先生的小针刀可以起到切割,剥离的作用,因刺激量大,所以它的疗效就好。
人体软组织因急性损害后遗和慢性劳损,也就是因外力和静力伤害,骨骼附着处的软组织发生炎性反应、炎性黏连、萎缩、炎性纤维增生、鞘膜外炎性分子渗出,刺激神经未稍引起疼痛。
制痛的治疗方法是松解椎管内外的骨骼肌、筋膜或椎管内松解硬膜外和神经根鞘膜外脂肪等无菌性病变的软组织。用手术刀作开放性松解,效果当然也好,但那不是一般小门诊和小医院就能做的。而且它的价格也不是一般患者能承受的。
传统的推拿按摩当然也可以松解,但对深筋膜疼痛却很难解决。《素问,生气通论》云:“因于湿,首如裹,湿热不攘,大筋软短,小筋驰长,软短为拘,驰长为痿。”可见“大筋软短,小筋驰长”就难免“为拘、为痿。
”这就是说不解决软组织受损的痉挛,粘连就无法消除无菌性炎症造成的疼痛。汉章先生发明的小针刀做到了这一点,它比针灸针跃进了一步。在汉章先生的带领和启发下,又延伸发明了许多针刀器具。
田纪均的刃针刀,跟小针刀性质一样,只不过为了扩大到国外,作了外型上的调整。董福慧的铍针,强调刀的作用。魏玉锁的巨勾针,松解面积宽,却忽视了深筋膜和椎管的松解。吴汉卿的水针刀虽然多了一个液体松解功能,却摆脱不了犀利的锋口……无论针也好,刀也罢,都同时存在针尖锐不可挡,刀锋犀利无比的事实。
究竟怎样才能改变不刺破血管又不扎断神经?使行外人无可挑剔,业内人自己放心。这就须要我们针刀人去探索、去开拓、去解决。无论我们今后取得什么样的成果,都离不开汉章先生对我们的启迪。
最后,我想说的是,希望大家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而不是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这就是科学。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