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的荣耀李东华 李东华《少年的荣耀》:用写实的笔调呈现战争中的童年

2017-05-09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与会专家认为,<少年的荣耀>既是写实主义的突破,也是反法西斯题材写作的突破.刘绪源认为,写战争中的孩子还是写孩子的战争,这是战争题材儿童文学的截然不同的两种创作

与会专家认为,《少年的荣耀》既是写实主义的突破,也是反法西斯题材写作的突破。刘绪源认为,写战争中的孩子还是写孩子的战争,这是战争题材儿童文学的截然不同的两种创作观念。之前相当长一段时期,我们的战争儿童文学是描写孩子的战争,把孩子推到战争的中心,成为战争的焦点,使孩子成为决定胜负的英雄,这样的作品往往不是从生活出发,不是从孩子出发,不是从现实主义出发,而是从观念出发,缺少真实性和说服力,无法感动读者。

《少年的荣耀》让文学回到现实,如实地把她从父辈那里听来的真实的战争故事、真实的儿童故事,记录下来,通过文学看到战争对孩子们的伤害,看到孩子在战争中的挣扎,看到在战争边缘孩子的生存和成长,这是一个根本的观念转变。

在海飞看来,《少年的荣耀》的独特之处在于,不仅写出了战争情况下儿童的状态,而且揭示出儿童眼中的战与非战,将战时儿童的情况和非战时儿童的情况作鲜明的对比,以此揭示和平的可贵。书中描写了儿童的反抗,这是普通儿童的反抗,而不是小英雄的反抗,这样的描写具有普遍意义。这样的写作是对抗日战争的一个回望,它既不同于当下大量的戏说抗战的文学作品,也不同于新中国成立前后的抗战儿童文学作品。

对战争题材来说,《少年的荣耀》呈现出新的维度和新的突破。王泉根把它看成一部成长小说,同时也是一部苦难小说。这部小说承接地气,写出了战争年代少年成长的灵魂状态。作品塑造了一批贫富家境不同、生存环境不同的孩子,尽管他们都是孩子,但是战争的残酷性,使他们进入了天真、迷茫、受挫、挣扎的心路历程。

作品呈现全民抗争的整体性,用儿童的视角切入,塑造了沙良、沙吉等少年的形象,写出了孩子在战争与和平当中性格的丰富性。

白烨认为,《少年的荣耀》的贡献在于给我们塑造了另外一类战时少儿的形象。在以往的抗战题材的儿童文学作品中,儿童形象都是小战士、儿童团团员,而对于其他孩子鲜有刻画,从某种意义上讲,另外一些形象是缺失的,《少年的荣耀》弥补了这一缺憾,成功地塑造出沙良、沙吉这样生动难忘的孩子的形象,写出他们真实的状态,对我们认识过去那个时期更多孩子真实的生存状况有很大帮助。

传递勇气和正能量的使命之作

《少年的荣耀》作为一本给孩子看的作品,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在向孩子们讲述那段重要历史的同时,也把一种坚韧不拔、自强不息的精神品格传递给孩子。正如李敬泽所言,我们的儿童文学作家应该具有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具有责任感和使命感,用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帮孩子们建构一个积极健康的青春,塑造他们未来的性格。

在金波眼里,李东华是一个很深情的倾诉者,刻苦的践行者,勤奋的思想者。《少年的荣耀》具有一种精神的钙质和硬度,这恰恰是当下很多儿童文学作品所欠缺的。这部作品最大的价值也正在于此。李东华具有一种儿童文学作家的使命感,思考自己的创作,思考应该给予孩子们怎样的精神食粮,这样的创作姿态是值得肯定的。

束沛德谈到,战争题材的儿童文学,是激励孩子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英雄主义的文学,也是给孩子坚定信念和美好理想的文学,是鼓舞孩子们奋发向上、勇往直前的文学,所以这样一种战争题材的文学对于青少年健康坚强性格的养成有积极的意义,它起到的教育作用是其他题材欠缺的。

在这部作品里面,作者把孩子放到这样一个严峻艰辛的环境当中来描写他的成长,来刻画他淳朴坚强刚毅的精神面貌和气质,这对培养今天的孩子勇于进取,敢于开拓,临危不惧这样一种精神是非常需要的。

樊发稼认为,《少年的荣耀》是一部传递正能量的作品,在当下的童书市场,很多儿童文学作品一味迎合市场需求,缺乏引导,宣扬不健康的趣味,对于孩子的精神成长和人格成长缺少关注。这部小说的出版对当下的童书市场提供了一个有益的启示,儿童文学的受众决定了它应该注重自己的教育性,让小读者从人格、精神上得到很多启迪。